分享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首席专家(下)

 清新书屋y 2023-10-10 发布于广东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首席专家(下)

刘继红

职务:科主任导师

职称: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宫颈癌首席专家

现任中山大学(原中山医科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妇科主任、宫颈癌诊治单病种管理首席专家。
  1984年7月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医学系,在该校附属肿瘤医院妇科从事临床医疗工作至今。1993年在中山医科大学获医学硕士学位, 2004年在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获博士学位。1997年10月起任妇科副主任,2004年10月至2008年10月任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主管科研和信息工作。2006年11月起兼任妇科主任。擅长对早期妇科恶性肿瘤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和对晚期及复发性妇科恶性肿瘤的诊治。在国外留学期间,主要进行了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病因学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对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系统了解了国外妇科肿瘤的临床诊治现状。回国后,将国外先进的经验应用于临床实践,开展规范化诊治,并积极探索对晚期及复发性妇科恶性肿瘤的个体化诊治策略。同时,致力于开展宫颈癌的预防工作,热心公益活动。研究方向为宫颈癌和卵巢癌的分子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问题。
  主要学术团体任职和社会兼职: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CGOG)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家族遗传性肿瘤协作组副主任委员,中国优生科学协会阴道镜和宫颈病理学分会(CSCCP)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妇科肿瘤学组组长,广东省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首届主任委员、常务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院协会肿瘤防治管理分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卫生部癌症早诊早治项目专家委员会子宫颈癌专家组成员,卫生部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妇幼卫生项目管理专家组成员,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吴阶平医学基金会肿瘤医学部执行常委,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妇产科学专业委员会常委,广州地区妇女保健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女医师协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常委。2000年加入国际妇癌协会(International Gynecologic Cancer Society,IGCS)。并担任《癌症》杂志常务编委,《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癌症》、《现代妇产科进展》、《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实用妇产科杂志》、《中华肿瘤防治杂志》、《肿瘤预防与治疗》编委,《中华妇产科杂志》、《中华医学杂志》、《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及美国《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ynecological Cancer》审稿专家。当选2015年“南粤巾帼好医师”。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首席专家(下)

张兰军

职务:胸科科主任导师

职称:教授、主任医师、肺癌外科首席专家

张兰军教授1984年毕业于,从事胸外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及研究31年,特别在胸部肿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面有很深的造诣。1999年起从事生物材料人工器官的构建,先后进行了人工食管、人工肋骨、人工外科补片的研制,于2001年7月成功进行国内外首例生物材料人工食管植入术并获成功。2005年12月起先后成功运用生物材料人工胸壁对肺癌侵犯胸壁切除后巨大缺损、脓胸术后胸壁缺损、胸内肿瘤伴胸廓畸形的缺损重建成功。2015年在华南地区开展首例电磁导航(ENB)肺内小结节诊断治疗术。目前主要进行肺癌的外科治疗及综合治疗研究;生物材料人工器官的构建及应用;胸部肿瘤标本库及肿瘤信息平台建设及转化研究;肿瘤个体化治疗的分子标志物筛选;以及胸部肿瘤外科术后营养支持及营养支持对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影响等。先后承担国家863重大专项4项、广东省及广州市科技攻关及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多项,获资助近500万元。目前承担多项正在进行的多中心RCT临床研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高水平文章20余篇、核心期刊文章36多篇,主编及参加编写专著8部。

学习工作经历:
  1984年:毕业于,获医学学士学位。毕业后在附属一院胸心外科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工作。1986年:赴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儿童医院学习心脏外科。
  1991年:毕业于,获医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在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胸心外科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工作。
  2004年:毕业于中山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胸外科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工作。
  2006年:任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胸科副主任。
  2012年:任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胸科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
  1.胸部肿瘤的外科手术治疗
  2.肿瘤标本库及肿瘤信息平台建设
  3.肿瘤个体化治疗的分子标志物筛选及临床应用
  4.生物组织工程技术在胸外科的应用
  5.人工食管的构建及应用
  6.人工胸壁的构建及应用于胸壁缺损的修复重建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首席专家(下)

张力

职务:中山大学肺癌研究所副主任

职称: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肺癌首席专家

专长

擅长原发性肺癌、鼻咽癌的化学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及多学科综合治疗

学术兼职: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试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常务理事

  CSCO-免疫治疗专家委员会候任主委

  广东省抗癌协会肿瘤化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特支计划”杰出人才(南粤百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肺癌的诊疗规范及应用方案的精准化研究项目负责人

个人简介:

  张力,教授、主任医师、肿瘤内科博士生导师、肺癌首席专家、中山大学名医、南粤百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肺癌精准医学研究”项目(2016YFC0905500)负责人。现任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I期病房主任、中山大学肺癌研究所副主任。1996年和1998年分别赴法国IGR和美国Fox Chase肿瘤中心短期进修。2001-2002年在美国MD Anderson肿瘤中心进修。
  擅长原发性肺癌、鼻咽癌的化学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及多学科综合治疗。对抗癌新药临床研究的程序、原则、组织和实施亦有丰富经验,主持多项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和国家级多中心临床研究。近年来在国际著名肿瘤学杂志如《柳叶刀》、《柳叶刀?肿瘤学》、《临床肿瘤学》、《JAMA Oncology》、《肿瘤学年鉴》、《JNCI》、《JTO》等杂志发表高水平论著100余篇。研究成果多次在美国临床肿瘤学年会、欧洲肿瘤内科学年会及世界肺癌大会进行大会口头报告。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广东省科学技术研究成果一等奖、广东医药卫生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各一次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首席专家(下)

周芳坚

职务:泌尿科主任

职称: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前列腺癌首席专家

周芳坚教授,1984年毕业于湖南医学院医疗系,获学士学位。1987年湖南医科大学外科硕士毕业,获硕士学位。1992年获湖南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前列腺癌首席专家。

专业协会会员:
  中华医学会会员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会员
  美国泌尿外科学会会员(从1998年起)
  国际泌尿外科学会会员(从2000年起)

专业学会兼职:
  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生殖系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08-至今)
  广东省抗癌协会泌尿生殖系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2005-至今)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07-至今)
  广东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常委(2008-至今)

专业杂志编委(审稿人):
 《癌症》杂志常务编委(2008-至今)
 《中国内镜杂志》杂志编委(2008-至今)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杂志编委(2008-至今)
 《国际腔内泌尿外科杂志中文版》杂志编委
 《中华医师杂志电子版杂志》常务编委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海外留学经历:
  1992年-1993年和1998年-1999年赴日本北海道大学医学部泌尿科临床进修

临床医疗经验:
  有坚实的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经验,在普通泌尿学、腔内泌尿外科学、尿流动力学、神经泌尿学、小儿泌尿学、女性泌尿学和泌尿生殖肿瘤学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能独立正确合理处置本专业领域常见病和疑难复杂病例。外科技能娴熟,能非常漂亮完成泌尿外科中各种手术治疗,例如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手术(2000余例经验);根治性膀胱切除+尿流改道500余例经验(尿流改道手术包括回肠原位新膀胱和回场导管术);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和保留肾单位收、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包括嗜铬细胞瘤)术、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以及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和尿流改道术也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处理泌尿系损伤和医源性泌尿系并发症(输尿管瘘或狭窄、膀胱阴道瘘、尿道直肠瘘、尿失禁等)方面具有丰富和独到的经验。

科学研究经验:
  有良好科研素养,获得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近10年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其中高水平论文 50余篇。参加中国第一本《临床尿流动力学》编写工作。

教学工作经验:
  能担任各级医学生及进修生的教学工作,已培养毕业硕士和博士研究生16名。培训省内外进修生20多名,国外进修生1名。

科研获奖项目:
  1. 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科研基金:(参照以下表述方法)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抑癌基因Nkx2.8抑制膀胱癌细胞上皮-间叶转变(EMT)的分子机制)(81272810)(2013-2016年)周芳坚,张志凌,俞春萍等。
  2.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抑癌基因Nkx2.8抑制膀胱癌细胞上皮-间叶转变(EMT)的分子机制)(S2012010009466)(2012-2014年)周芳坚,张志凌,俞春萍等。
  3.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若干重大疾病防治技术支撑研究)(2008A070300003)(2008-2011)周芳坚等。

主编或编写专著:
  1.主编《泌尿生殖系肿瘤外科手术图谱》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出版
  2.《膀胱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