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本愿寺

 zqbxi 2023-10-10 发布于江西

本愿寺是日本佛教净土真宗本院寺派的本山。净土真宗的创立者是亲鸾圣人(镰仓时代),最初为1272年(文永九年)所建大谷本愿寺(1465年被延历寺僧人焚毁),后经历多次战乱迁徙,1483年(文明十五年)第8代法主莲如于京都山科建成山科本愿寺(在1535年被天台宗联合六角家军队焚毁),1542年(天文十一年)第10代法主证如在摄津国石山建成石山本愿寺(在1580年被织田信长焚毁),本愿寺是一向宗的本山〔宗庙〕所在。

起源

亲鸾圣人去世后,女儿觉信尼在文永九年(1272年)在东山大谷建了一座庙堂,亀(龟)山天皇赐名为"本愿寺"(讲到的本愿寺,一般就是指西本愿寺)。院中藏有亲鸾圣人的骨灰及其画像。本愿寺宏伟的建筑群和宽畅的砾石广场与其显得较为简朴的入口大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著名的本愿寺两堂就是广场右边的御影堂(本愿寺的缔造性建筑)和广场左边的阿弥陀堂。御影堂是僧侣和信徒们的聚集地。此外,本愿寺的其它建筑:唐门、日本最古老的北能舞台、书院、黑书院、飞云阁(国宝)等均是炫丽桃山文化的精华荟萃。

本愿寺由于十一代法主显如两个儿子确定谁做继承人的关系分为两个地方:三男本愿寺准如的本愿寺,叫西本愿寺。这样本愿寺分为东西两家。准如一脉的西本愿寺法统,被称为"真宗本愿寺派",仍以正统自居;长子本愿寺教如一脉的东本愿寺法统,被称为"真宗大谷派"。东西本愿寺都是在京都,已成为一道文化风景线。两寺并列为日本国宝,而西寺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战国时代

本愿寺家的大发展是在战国时期,伴随着"一向一揆"的爆发而达到鼎盛的。加贺国暴动的成功说明了威力的强大,这也对其他宗派和战国大名显示了力量。虽然本愿寺家的法主不主张发动暴动来挑战社会,但是没办法控制汹涌澎湃的信徒。莲如上人的"不得诽谤国法,不得诽谤佛法,不得轻慢地头"守护"的法谕也渐渐被抛弃,从东海到中国,从北陆到四国,到处都有一向宗的势力。一向宗的发展使得其他宗派和大名极为不满,他们决定联合起来扑灭一向宗。早在莲如时,他们就迫害一向宗信徒。莲如1496年建的本愿寺在1535年被比睿山僧人焚毁,证如上人又重修本愿寺家,随着规模的扩大,本愿寺渐渐向着城市化发展。到1542年,丰臣大阪城的前身----石山御坊就筑好了。它也成为一向宗的总部,指挥着全国的一向宗事务。

本愿寺家所具有的宗教优势在战国时期很明显,当时连年的战乱使在战国食物链最底层的农民贫苦不堪。而对净土真宗的信仰能使他们得心灵有所寄托,因此全国净土真宗的教徒数量惊人,轻易就可发动规模浩大的一向起义。大名们在镇压领内叛乱时无论怎样残忍都不能根除信仰坚定的一向势力。许多久经沙场的名将曾死在口念"南无阿弥陀佛",将生死置之度外的一向一揆众的起义上。所以本愿寺家也是一般大名都不愿得罪的。

证如上人与各大名都有较好的交往,如与武田信玄`上杉谦信等,所以在他那时"一向一揆"还不算厉害,但是到了他儿子十一代法主显如上人时就直接加入了战乱,表现极为活跃。本愿寺家是一个宗教色彩极浓的战国大名。其它势力普遍都将其看成一股寺社的野势力。显如继任后致力改变这种看法。1557年,显如履行了父亲与细川晴元的婚姻协定,娶了晴元的养女(日本佛教僧侣可结婚生子,这人是左大臣三条功赖的女儿,武田信玄正室的妹妹)。同时又分别给朝廷与幕府上纳两万与一万钱,以此来提高本愿寺家的政治影响。这种努力终于有了回报,1558年朝廷赐显如"权僧正"的官位。而有了僧官位就可以任命下属为僧官,这实际上是对本愿寺家大名地位的肯定。

永禄三年(1560),显如开始了第一次的军事行动:发动越前、加贺一向一揆帮助连襟武田信玄与越后上杉谦信作战。两家在永禄八年(1565)缔结三条盟约,结成了强固同盟。

由于第11代法主显如娶了管领细川晴元的养女为妻,因而和武田信玄、朝仓义景结为连襟。后来石山本愿寺在"信长包围网"的战略架构中,成为重要一员。门徒的强悍战斗意志,使得战国枭雄织田信长军也多次被他们实力雄厚的势力击败,折损数名猛将。信长为避免一向宗徒们再次受到煽动而叛乱,对于已经投降的一向宗徒常是毫不留情的全部屠杀,因而织田信长被宗教界塑造成"佛敌"的形象。但不久织田军渐渐扳回劣势,公元1578年,织田信长水军以铁甲船断截了石山本愿寺和中国(本州岛西南部)的毛利辉元相通的唯一海上粮道,遭围困许久的本愿寺才不得不降伏,显如撤离后,他儿子教如仍作困兽斗一段时间,终究因不支而撤退,而后织田信长一把火烧了石山本愿寺以绝后患。

织田信长遭遇本能寺之变死后,法主显如与掌权的丰臣秀吉关系良好,1591年由秀吉捐地重建成京都本愿寺(即西本愿寺)。

公元1602年(庆长7年)时,由于"净土真宗大谷派"(东本愿寺)信徒超过1千万人,为防止信徒过多失控,经由将军德川家康命令,从本愿寺独立后创建,就是今天所见的东本愿寺,而原本愿寺为作区别也改称"西本愿寺"。东本愿寺与西本愿寺相距不远,仅有几条路相隔的距离,两边的建筑呈现左右相反的设计。东本愿寺曾数次遭受祝融火灾,所以原始面貌已不复见了。所看到的为公元1895年(明治28年)所重建。

  

  

  

  

  

  

二战时期

战争时期,日本佛教的绝大部分宗派都积极追随军国主义政府,尤其是净土真宗本愿寺派表现最为积极,他们提倡"忠皇爱国"思想,宣传"护国"精神,为推行军国主义政策、发动侵略战争服务。随着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扩张,本愿寺组织对出战人员的家庭、战死者亲属的慰问和援助,对伤残士兵进行救护。此外还向前线军队派遣随军僧,让他们在战地传教、慰问士兵,为死者安葬和举行法会等。

建筑设计

本愿寺当年创始人亲鸾圣人的女儿觉信尼将亲鸾的坟墓迁至东山大谷,建造了御影堂(公元1272年),为本愿寺的起源。战国时代饱受战乱迫害,公元1591年(天正19年),由同是信徒的丰臣秀吉捐款移地址。御影堂内供奉着亲鸾圣人,江户时代重新修造时,又在左堂奉有阿弥陀立像,故称为"阿弥陀堂"。

除此外,西本愿寺占地十分辽阔,拥有许多重量级的景观,而且有日本现存最大的书院,必须要事先申请才能参观,同时著名的枯山水名庭"虎溪之庭"是指定的特别名胜;北侧则有日本最古老的能剧舞台"北能舞台" 与寺内的飞云阁及四脚唐门被并列为国宝,据说南侧的唐门被认定为伏见城的遗迹;而其中的飞云阁更与金阁、银阁并列为洛阳三阁。东本愿寺大火后重新建造时,据说十分不顺利。为搬运建筑用材,欠缺绳索,女性信徒乃将美丽象征的长发捐出,编织成为粗大绳索,以作为搬运建材用。

这条直径40公分、长110公尺、重一吨的"太纲",仍在寺里走廊陈列着。寺内占地面积广大,境内东西约200公尺、南北约400公尺,里面排列着巨大的伽蓝。其中左边的阿弥陀堂祀奉着圣德太子及法然上人;中间的大师堂号称有927块褟褟米宽,供奉着亲鸾圣人的御真影,据说是世界最大级的木结构建筑物,而高27公尺的大师堂门与知恩院、南禅寺合称京都三大门。其中"钟楼"是从公元1602年创建时流传至今日的。在东本愿寺的右方,有东本愿寺的别院涉成园,本来为平安时代天皇的寝宫。园内遍植梅花和樱花,还有书院、庭园和小池,造景十分优美,是书院式的回游庭园。

西本愿寺

西本愿寺是净土真宗本愿寺派的大本山。文永9(1272)年在东山创建,天正19(1591)年迁至现址。它是日本京都最大的寺院,为日本佛教净土真宗愿派总寺院。西本愿寺的建筑反映了绚烂豪华的桃山时代的艺术风格。寺内安置有开山始祖亲莺圣人坐像。西本愿寺内的唐门、白书院、黑书院、日本最古老的能舞台等是日本国宝级建筑物,其它还有壁画、枯山水样式的虎溪庭院等精彩景点。飞云阁与金阁、银阁共称为京都三阁,是日本国宝之一。西本愿寺已列为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清光绪九年(一八八三年七月),西本愿寺别院上海分院(上海人称东洋庙)从上海市北京路499号迁入武昌路三号(今武昌路380号)新址,人称"东本愿寺",宣统二年(一九一○年)十月,在上海市四川北路1052号开设支院。

清光绪三十一(一九○五年)年八月,西本愿寺又在文监师路(今塘沽路)114号开院。民国十九年(一九三○年)四月,在今乍浦路439号和471号,另建西本愿寺上海别院,人称"西本愿寺",由冈野重久设计,岛津工作所承建。其建筑形式仿东京筑地的西本愿寺(今乍浦路471号内)风格。解放后,439号由海洋局作海远局作宿舍,现已改作民房使用。旁侧471号改作虹口区健身房,其建筑外貌基本保存完整。地址:下京区掘川通花屋街。

东本愿寺

公元1602年,经德川家康将军命令,从西本愿寺独立后创立。寺内占地面积广大,排列着巨大的伽蓝,中心的御影堂是世界最大级木结构建筑物。今天的东本愿寺在江户时代曾遭大火,明治年间重建,正门"大师堂门"被称为京都三大门之一,高76公尺,宽58公尺,寺院内的御影堂是世界最大级 .

东本愿寺的拂尘日是世界上最浩大的清扫场面。从上午的7点起,数百名义工开始清扫塌塌米,擦拭柱子与台阶,刷掉一年积累下来的尘埃。

东本愿寺为佛教净土宗大谷派总寺院,位于京都下京区。为征夷大将军德川家康把原来的本愿寺一分为二而建立。正殿1602年建成,大师堂1658年建成,后遭火焚。现存寺院在明治二十八年重建。大师堂相当于中国佛寺的大雄宝殿,南北76米,东西58米,高38米,高度仅次奈良的东大寺,是京都最大的木造建筑,也是世界最大的木建筑之一。

东本愿寺,在亚洲日本,东本愿寺在京都东南角罗城的一侧,从京都车站向北步行10分钟即可抵达东本愿寺,按中国古洛阳城东西寺对立而建,后西寺被毁。这是京都最大的木造大寺院。本寺周围环绕水渠,东西的山门是大师堂正门,非常壮丽。东寺为密宗空海弘法大师寺,有木结构的东寺五重塔,高57米,属平安时代的重要古迹,居日本木造五重塔之冠。寺内有许多佛像,多数为日本"国宝"。西本愿寺是京都最大的寺院,其建筑保存着中国盛唐及宋元时代的风格,宏伟壮丽,富丽堂皇。如被列为国宝的"唐门",正面雕饰有唐代风格的狮子,侧面雕刻着中国古代尧舜禅让等故事,寺内的黑书院、白书院、招贤殿等处珍藏着许多中国古画。

  

  

  

  

  

势力

要说本愿寺必须先说净土宗,净土宗在中国创立,印度的净土崇拜(认为人生即苦,希望往生西方极乐净土)传到中国后,善导创净土宗只拜阿弥陀佛,专念阿弥陀佛名号,念念相续不断,以往生净土为期。 净土宗因简单易行在中国传播很广,所以很多和尚口口声声"阿弥陀佛"就是这么来的。

净土宗传到日本后亲鸾圣人据此创净土真宗,亲鸾圣人俗姓日野曾与公主有一段婚姻,所以本愿寺僧人可以结婚。亲鸾圣人将法主位传女儿觉信,觉信以后就是大谷家做法主(本愿寺法主是世袭的),但大谷家的法主都要认日野家为义父。八代法主莲如在京都山科建山科本愿寺,但不久就因教派斗争被比睿山僧人联合六角家军队焚毁。十代法主政如在石山建石山本愿寺,这就是战国时代的本愿寺本山。

因净土真宗简单易行,而且认为专度罪孽深重人,所以在下层百姓特别是强盗、土匪中流传甚广。各地的本愿寺为了防范盗抢组织了僧兵,于是一些地方就以寺庙为首发动了暴乱,还有一些地方更打着寺庙的旗号起义,这就是著名的"一向一揆"。一向宗在加贺起义并夺取了政权,成为了本愿寺的宗教领国,因此本愿寺的领地就是加贺 、石山。在政如以前本愿寺本山与各地的一向一揆只有松散的联系,法主只是精神领袖而已。

  

  

  

  

  

在本愿寺八代法主莲如上人四处传教光大本愿寺家门,并使得本愿寺的势力迅速膨胀的时代,下间氏一族的多位子孙被本愿寺登用,成为本愿寺的家臣,并在本愿寺家臣团内拥有稳固的地位。在这一期间,下间氏本身的子孙也是如大树枝叶一般的繁茂而昌盛。而战国时候赖良·赖资·赖总根据敕许被任命为本愿寺的坊官,确立了在本愿寺内外的地位。以坊官和门迹的地位,下间氏在本愿寺家成为年寄和家老,主持家中的俗务。同时,在众多的一向一揆中,下间氏的人们以武将的立场作为大将出征,并且在多次一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下间系图》中记载的下间氏在本愿寺夺取加贺领国,攻陷越前,以及和各大大名的战争中都表现非常活跃,下间一门的子孙也多有战死和被处死的。

筑地本愿寺

位于东京都的净土真宗本愿寺派寺院,毗邻东京火车站和银座寺庙。原始的筑地本愿寺建造于1617年,历史悠久,香火鼎盛,是京都本愿寺的别院。可惜之后被毁,重建的寺庙以天竺伽蓝样式为本,用砖石构建了一座与众不同的寺院,设计独特。不仅外表特殊,它的布局和装修实际上溶合了各个宗教的特点,大殿上设有座位,供善信默祷,也有教堂的标配——管风琴。筑地本愿寺为东京都非常具有代表的寺院之一,来这里祈福的人群非常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