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依然还是一台超级印钞机

 心翔PN 2023-10-10 发布于广东

众所周知,海天味业是调味品行业的老大,产品涵盖酱油、蚝油、酱、醋、料酒、调味汁、 鸡精、鸡粉、腐乳、火锅底料等十几大系列百余品种500多规格,旗下调味品产销量连续26年名列全国第一。2022年尽管遭遇到舆情负面风波冲击,对市场口碑有一定的影响,但是行业一哥位置依然非海天莫属。

众多品类中,酱油是海天最重要的主打产品,2023年上半年占销售收入比约56%,占国内总市场份额的15%,居于绝对的第一方阵,其次才是美味鲜和李锦记。我国酱油行业市场虽然集中度不高,但是龙头企业发展较为突出,知名品牌拥有很强的曝光率,海天这个品牌可以说是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由于酱油在我国诸多传统调味品类中占据着主导位置,向来有“中餐之魂”的称谓,所以某种程度上讲只要在酱油方面占据了领先优势,也差不多在整个调味品大类中居于了制高点位置。其他品牌想超过它,难度相当之大。

图片

2022年至今,海天味业之所以深陷舆论旋涡,导致品牌力下滑,一是因为它的部分酱油产品里有5'-呈味核苷酸二钠、5'-肌苷酸二钠、苯甲酸钠等添加剂,二是在于其同样的产品,在国内和国外有采用不同标准的嫌疑。相当于在食品安全问题上,碰触到了消费者的逆鳞,问题看起来似乎非常严重。
但是我们也要从中看到以下几点:1、舆情所涉及到的问题,显然不会只是海天一家才有,在其他品牌中应该普遍都存在,只不过海天作为龙头企业,靶子最大,正好被点名而已。随着时间推移,相关负面影响大概率会逐渐降低,如果你要持续对食品安全保持焦虑,非说海天不行,那么到底谁行呢,估计一时半会也说不上来。况且酱油不是奶粉,进口货是无法完全契合中餐特点的,十几亿人每天人吃马嚼消耗巨大的情况下,也不可能全部去依靠进口。
事实上,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只要一直从事食品相关业务,总会在某个时段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食品安全事件,茅台遭遇过塑化剂风波,可口可乐也曾被质疑过致癌,但随着事件推移,基本都已不再被提及。

图片

2、除了C端用户之外,海天还有规模巨大的B端用户群,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海天60%的产品其实是销往餐饮终端。显然对于餐饮行业来讲,最重要的是保持口味和控制成本,只要不是禁止使用,基本不太会受到舆情效应的波及。毕竟食客只在乎好不好吃,压根就不知道也不关心你到底用的是啥牌子的调味品。
3、舆情事件发生之后,各大酱油企业纷纷大力推广自身0添加产品(其实以前就有,只不过事情发生后,更热衷于此),特别是一直深耕于此的千禾受益极大,颇有一些要取代传统酱油的架势。顺应环境,海天实际上也早就推出了自己的0添加产品,但是碍于之前的消费印象,效果似乎并不理想,人们还是很难将海天与0添加联想到一起。

图片

关于0添加,它对注重品质对食品安全有焦虑情绪的人来讲,确实非常有吸引力,很可能会牢牢锁定这一人群市场。但是它的短板也非常明显,那么就是价格偏贵,对于需要控制成本的餐饮业没有吸引力,要知道餐饮行业的消耗才是大头,其次低收入人群往往会对价格敏感而对食品安全不敏感,因此个人认为0添加大规模彻底取代传统酱油不太现实。
综上所述,舆情对于中短期而言,肯定是一个令海天感到十分困扰的因素,但就长远影响来看,还不至于颠覆海天居于调味品市场的领先地位。相对于舆情和短期的业绩,真正对投资者不够友好的,还是老生常谈的价格问题。2112.47亿的市值,但是一年却只能赚61.98亿。假设按照当前市值买下整个公司,以现在的盈利能力为基准,未来需要达到22%的年化增长,才可以通过十年累计净利润收回市值成本。考虑到上市至今海天的年化增长不过刚刚20%,当下的市场却比2014年更加饱和,海天自身体量也远大于上市之前,这种22%的增速要求基本上不太可能达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