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来自“世界尽头”的约恩·福瑟,呈现和刻画的终极目标是“人”

 置身于宁静 2023-10-10 发布于浙江

2023年诺贝尔文学奖公布之后,一夜之间,约恩·福瑟这个名字传播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这名来自挪威的戏剧家、小说家,尽管在中国算是比较冷门的作家,实际上在欧洲,在学术界,福瑟早已自成一家,成为开拓出一种具有独特审美意象作品的伟大作家。生活在挪威西海岸小城的福瑟,作品充满孤寂的元素,而他始终在呈现和刻画的,还是人。

来自“世界尽头”的挪威剧作家

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前,约恩·福瑟实际上已经是世界知名的戏剧大师。早在2010年5月,他夺得了“易卜生国际艺术大奖”,此前,这项大奖只颁发给过两位戏剧大师,一位是当代最出色的戏剧家、导演,英国人彼得·布鲁克,一位是法国当代最杰出的导演、女戏剧家阿丽亚娜·姆努什金。可见福瑟在当代戏剧界的地位。

福瑟戏剧集《有人将至》的译者邹鲁路是中国最早研究福瑟的学者之一。她执教于上海戏剧学院,研究福瑟是她的博士论文题目。准备博士论文之前,邹鲁路搜集和阅读了福瑟的全部作品,逐一翻译了福瑟的代表剧作,又特地到挪威造访福瑟本人,与他作了多次长谈,并与许多挪威戏剧家、评论家讨论对福瑟的评价,还实地感受了福瑟所表现的社会生活与自然环境的氛围。《有人将至》这本福瑟戏剧集是她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在一篇研究福瑟戏剧作品的文章中(这篇文章也收录在《有人将至》一书中),邹鲁路用了《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的标题,称福瑟是来自“世界尽头”的剧作家。确实如此。挪威位于欧洲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北部,其北部领土延伸到北极圈以内。特罗姆斯和芬马克两郡都在北极圈之内,其中芬马克是挪威最北的郡。挪威最北端的北角也是欧洲大陆的最北点,挪威的最南端比中国最北点还要向北。约恩·福瑟,就来自这个几乎称得上是世界尽头的国度。

挪威的西海岸,有一个一年365天几乎有近300天在下雨的城市卑尔根,迄今为止,福瑟几乎整个文学创作生涯都生活在这里。“即使偶尔阳光乍现、乌云隐去,含着雨意的厚厚云层也每每在你不经意的时候瞬间聚集,与山林间的雾气缠绵一团,欲走还留……这样的天空,仿佛充满了隐喻和暗示,蕴含着无限的可能性。”“无力的挫败感和抑郁感好像理所当然地成了人生的基调。挪威西海岸的雨,峡湾,风,长夜,在这样的日子里的人们,就是福瑟笔下的世界。”邹鲁路如此描述福瑟生活的小城的景致,以及这种世界尽头的景致给他的创作带来的影响。

就是在卑尔根,福瑟创作着一个又一个戏剧作品。“但他所打动的,却是全世界。”邹鲁路在2010年对福瑟的这个评价映照为现实——2023年,福瑟问鼎诺贝尔文学奖。

孤寂是福瑟剧作的重要元素

“易卜生国际”艺术与运营总监英格·布瑞桑德在把福瑟剧作引入中国时,也在写给中国读者的一篇文章中谈到福瑟所生活的环境对他的影响。

“福瑟的家乡偏于挪威一隅,那里人烟稀少。在这样的地方,大自然的存在感是如此的强烈,以至于面对峡湾和群山,孤独感总是油然而生。因此,孤寂在他的剧作中始终是一个重要元素。他笔下的人们共同生活着。他们的对话总是那样简短、日常,但言外之意却是深长的。话虽寥寥数语,人物与人物之间的空间却是如此丰盈,端看读者或是观众如何去理解剧中所发生的一切。”英格·布瑞桑德写到。

由此,英格·布瑞桑德谈到了福瑟剧作的语言风格:安静、极简。“他的语言是安静的,从现实主义的角度来说没有太多的情节和故事,甚至可以说,他的语言是极简主义的,紧凑又不断重复,介于现实主义与荒诞派之间,同时又带有诗意的色彩。”不仅是剧作语言风格如此,即将出版的福瑟小说《三部曲》编辑李琬也这么认为,她阅读英文版本的《三部曲》,对福瑟语言的感触就是“极度简洁”。李琬同时表示,福瑟的小说也不是通常意义上很好复述的故事,因此她很难说《三部曲》讲述了一个怎么样的故事,那种语言的文本魅力还需要读者自己去感受。

不妨通过《有人将至》的一段内容感受一下福瑟的语言和文本风格。这出戏剧只有三个人:她、他、男。故事开场,一男一女走到一所面朝大海的寂寥凄凉的房子面前,手拉着手,久久凝视着房子。第一幕开始,作者写道:

(快活地。)

很快我们就可以住在自己的房子里了

我们自己的房子

一所古老美丽的房子

远离其他的房子

和其他的人

你和我孤零零的两个人

不是孤零零的

是我们两个人单独在一起

(她抬起头注视着他的面庞。)

我们自己的房子

在这房子里我们会一起相守

你和我

单独在一起

而且没有人会来

(他们停下脚步,站在那里注视着房子。)

英格·布瑞桑德评价,福瑟的剧作探索的主题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或是关系的缺失,而他笔下的人物通常都身处不寻常的生存困境。典型的戏剧冲突在他的剧作中并未被宣之于口,而通常在人物的言语之外,晦暗的主题也需要观众们去细细品味才能体会。人物之间的情感困境以一种富含诗意的、近乎音乐性的方式流淌,以至于他剧本中强烈的节奏、和谐、不和谐的冲突常常让我们想起乐谱。

这也与邹鲁路对福瑟的评价不谋而合。邹鲁路认为,福瑟作品中所关注的主题,是古往今来的戏剧舞台上的永恒命题:人类生存的困境——交流的隔阂;人与人之间、人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对抗。因此,福瑟剧本所需要的舞台通常是质朴的,没有填充视觉的复杂布景和装置,因为他的眼光始终投向了戏剧所要呈现和刻画的终极目标——人。

而这一点,或许是最打动读者以及诺贝尔文学奖评委的地方。

记者:徐敏 编辑:俞丹 校对:李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