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茶寮 | 中式茶味审美杂谈

 隐遁B 2023-10-10 发布于广东

图片·1·

中式传统文化的内质是“中庸”,不论表达还是理解,其潜在方式很多时候是通过“意会”来实现的。对于一个事物,如果意思领会,是因为在某个层面发生了共鸣;倘若不能领会,也没关系,还有回旋余地。总之,中庸之下,一切都是活的,都能圆通,让人进退自如。

既然是“意会”,那就上升到了精神领域,和人的内在修养关系密切。一件事情,从什么角度领会,领会到什么程度,关乎出身、阅历、环境,以及在此基础上人的觉悟。

图片

·2·

“意会”的方式体现在审美上,重在表达和意境。比如,欣赏一幅艺术作品,不单是看视觉效果,更重要的是通过视觉,感悟其背后所传递的人文内涵。

这种审美也对比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西方审美凸显出现实主义。饮料好不好喝,感官判断,看香不香、甜不甜;酒呢,看纯不纯、度数高不高……很直观。而中式审美对饮料的要求是内涵丰富,品味多元。中国绘画的基础侧重于人文修养,技法只是表达手段;西方绘画的基础是写实的,在照片没出现的时候,起到了相机的作用,直到近现代才冒出了所谓的印象派、几何派、抽象派……拓展了西方传统审美,在当时还没几个人看得懂……但在中国人看来,西方才萌芽出意象的雏形,我们的审美表述本身就是写意,不过寻常而已……所以,有时候也会觉得很奇怪,中国传统审美与西方根基不同,为何当今的美术教育,要搬用西方的那套标准……

图片

·3·

缘因“意会式”的审美,中国人的茶事,那就不能叫喝了,得称之为“品”。喝茶,只是简单的生理需求,为了解渴、提神,水和咖啡同样有这个功能。品茶,品味茶香滋味,唯独茶有,一字之差,格局完全不同。

品茶,表面用感官,实则用心,展露的是人的内在修养,透过茶香滋味,生发共鸣,延伸出意境。人与人不同,一杯茶汤千人千味,严格地说,你是什么样的人,喝出来就有什么样的茶味。满脑子美女,品味茶汤,眼前的幻相可能是一名女子迎面而来……心性淡然,茶味的意境,便有高山流水……

茶事审美的高度,在于茶味于人心激发的意境高远。回归茶味本身,则追求茶香清净深幽、茶味生津鸣泉、茶汤温润如玉……品味其中,心安神宁,可诗可画,顿生超凡脱俗之感。一般认为:上等茶,虚无缥缈,无香之香(沉水),无味之味(通透);中等茶,幽香淡雅,滋味丰富,适口怡人;下等茶,表面茶香浓郁,但浮香过后,茶味苦涩;劣等茶,既无香亦味粗俗……

中式茶味的审美,很好地诠释了茶与人的关系,让人的精神世界延伸进茶,并从中找到寄托,其乐趣,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品茶,不仅是味觉体验,更是心灵之旅,透过一杯茶味的闲情逸趣,观照见真实自己,所生发的共鸣,也折射出跌宕起伏的人生阅历。

2023年9月8日夜茶随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