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水 黑格尔说中国没有哲学,当然也就没有哲学家。比如老子《道德经》: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就概念不准确,逻辑不清晰。不像“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那么逻辑缜密,推理严谨。所以,老子只能算是思想家,而不能算是哲学家。假设老子不能算哲学家,那么孔子也就不敢当仁不让,吾道一以贯之,而被称为思想家了。 存在既为合理的黑格尔先生,认为中国没有哲学家,应该是偏面理解老子抑或孔子,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期,那一大批思想家没有思考世界的本质是什么,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物质与精神的关系,即中国古代哲学中被称为体与用的关系。《易经系辞》: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显诸仁,藏诸用。体,是指事物的本质属性,用则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在客观存在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其实,就像老子讲道和名,本身就是人与世界的关系。道可道,甚至可以理解西方的宗教中上帝,印度人所认为“佛”,或“如来”,只是名称不同而已,所指的都是同一客观存在。这样的话,如果说中国没有哲学,那么,西方信奉上帝的国家和印度呢?也同样没有哲学,更没有哲学家,而黑格尔本身就是哲学家,岂不自相矛盾?称中国没有哲学,显然有失偏颇。 受书黄石子,格竹王守仁。传说张良得奇书于黄石公,而助刘出邦谋得天下,不是哲学启迪智慧?守仁先生格竹时,尚未龙场悟道,但从体用一源,通知行合一,就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异曲同工。明体达用,其实,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寓理帅气,才能体用贯通。 二、三只鹅 大家都知道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故事。那么,三只鹅呢? 鹅不怕人,特别是公鹅,据说还能够看家护院,只是老楚同志还没遇见。前几年画鸡,也学白石老人画虾,总在笔洗里养上那么几只那样,就在院子养了几只。有一天突然一只最漂亮的芦花鸡,怎么也看不见了,找来找去,最后在一只水缸后边,终于找到了这只已被黄鼠狼咬断脖子,且已经僵硬的芦花鸡。当时,很是生气,真想把这可恶的黄鼠狼抓住,做几只狼毫的毛笔,以解心头之恨。 后天,有人告诉我,养两只大鹅,黄鼠狼怕鹅,就也不敢给鸡拜年了。也真是这样,后来几年,鸡再也没有再被咬死过一只。疫情三年,人能活着己经阿弥陀佛。养的孔雀送人了,养的鸡鸭鹅也都陆续送人了,没有活物牵挂,倒也心无挂碍,却却是清静了许多。 上个月,朋友送我一只小獒,绝对是贵族血脉。见其孤单,就寻来一只大鹅。大鹅好斗,经常把小獒拆腾地獒仰犬翻,但这只小獒却从不发怒,被扑倒了,爬起来抖抖尘土,也就一笑了之,很有绅士风度。 大鹅吃食挑剔,不吃剩饭剩菜,只吃白菜叶子和玉米粒,而且,菜叶子喂多了还吃不完,让人总感觉浪费。于是乎又寻得两只刚开始下蛋的母鹅,心想争食的多了,大鹅吃食肯定会好,而且,还能偶尔吃上鹅蛋,岂不两全其美? 三只鹅怎么样?可类似学会相互推诿的三个和尚?彼此争食。小鹅怕獒,因为獒毕竟有点庞然大物的黔之驴,一放到院里就躲到某一角落。而那只本来就一直欺负小獒的那只大鹅,再也小獒相峙了,而是跟着两只小鹅躲到某一角落,像是在用自己的身体,保护着这两只小鹅,深怕受小鹅一点点惊吓。小鹅刚开那几天,不怎么吃食,大鹅更不吃食,真的让人担心会被饿死。这几天,这两只小母鹅开始吃食了,这只大公鹅也就开始吃食了,但从不和两只母鹅争食,也很有绅士风度。 人是最高级的动物,三个没有水吃的和尚,远不如相互礼让、相互依偎的三只鹅,不能说不是一种悲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有些物种,却没有弱内强食,这就是善良的希望所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