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霸先属于开拓之主,那么其继任者的任务就是巩固陈朝的盘子并带领江南驶入稳定的轨道,而守成从来都是一个大命题,所幸,陈文帝陈蒨具备这个素质。 559年6月,陈霸先去世,享年57岁。他留下的陈朝是一个内部藩镇林立,外有北齐、北周的虎视,同时还要和湘州的王琳争夺江南正统的一个危局,更重要的是,经过侯景之乱以及之后的一系列乱局,江南的经济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难度绝对比陈霸先开国还要高。 如果解决不好这些问题,就连江南的土著也会站出来造陈朝的反。 由于陈霸先唯一的儿子陈昌当时正在北周,所以,陈霸先的侄子陈蒨就在军界大佬侯安都的支持下接手了陈朝,是为陈文帝。 讲真,乱世的皇帝如果没有军功的加持本就是在刀尖上行走,随时都有倾覆的可能,即使陈霸先的儿子陈昌正常继位,在没有军功和威望加持的情况下他也是根本无法驾驭内部的波谲云诡和外部频繁的战争。 陈文帝死后皇位被弟弟陈顼所夺,北齐在高洋死后皇位被弟弟高演所夺就能说明问题。 所以,陈昌没在江南反而使陈朝避免了一场皇位过渡的内乱。后来,北周为了给南陈添乱还将陈昌送了回来,只是被陈蒨派侯安都做了手脚根本就没活着回到江南。 这个事我们不能仅从道德的维度来批评陈文帝,因为,陈昌如果回到建康城,只会使陈朝内部乱上加乱。 即位后的陈蒨面对的第一个考验就是湘州的王琳。由于陈霸先的突然称帝使王琳站在了正统的高度,再加上水军优势,建康和湘州之争成了一场持久战,陈霸先至死都没能解决。 由于王琳已经和北齐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如果陈朝战败,江南很可能会被北齐的胡化之风强势渗透,成为北齐的附庸。所以,陈文帝应对王琳和陈霸先应对王僧辩本质上都是一样的: 保全汉文明在江南的传承,避免江南被胡风渗透。 同时,维护陈朝在江南的统治也能避免门阀政治再次在江南抬头,使经过庶族新鲜血液补充的建康庙堂能够永葆生机,只有江南的世庶矛盾得以解决,南朝百年的世庶之争才能被画上句号,进而迎接统一的到来。 560年,双方在长时间的对峙之后终于开始了决定意义的厮杀。 ![]() 图源/剧照 由于陈朝用的是侯瑱这位悍将,加上北周在此期间偷袭了王琳的老巢郢州,王琳最终战败。此战,王琳军团几乎全军覆没,就是配合王琳的北齐水军统领刘伯球和骑兵统领慕容子会也做了陈军的俘虏。 虽然陈朝通过打败王琳拿到了江南的正统,但北周也在陈朝的内乱中趁机将势力渗透到了长江中游南岸。所以,陈朝在解决了王琳军团之后势必还会与北周短兵相接,就像陈霸先在解决了王僧辩之后势必要面对北齐军一样。历史总会不断给站在拐点的掌舵者出难题。 几乎没有给陈军喘息的时间,北周就派出了独孤盛和贺若敦的组合南下与陈朝武力争夺湘州的控制权。 560年十一月,侯瑱在湘江口的杨叶洲大败独孤盛水军,十二月,北周巴陵城主尉迟宪投降,次年,北周湘州城主殷亮投降,陈军进驻长沙,湘州平定。 接着,西梁占据的武陵、天门、南平、义阳、河东、宜都等各郡也都纷纷投降了陈朝,陈朝成功守住了作为西大门的湘州。 虽然陈朝拥有了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全部土地,但这也只是南朝极盛时的一半。就是做到如此,陈朝和陈文帝也是用尽了全力。 解决了王琳和北周的外患之后,陈文帝要解决的下一个难题就是,内部藩镇。众所周知,随着侯景之乱将南朝的世族团灭之后,江南的本地豪族也都趁乱崛起,他们或者打着勤王的旗号乘机扩张自己的实力,要么就是凭借籍贯优势就地组队然后替代南梁的地方官,陈朝军界许多人都是这样起来的,比如,侯安都、熊昙朗、周敷等人。 由于这些人是以入股的形式加入陈军,所以其本质也是藩镇,当陈朝失去陈霸先这位强人坐镇之后,这些强藩自然会以武力为后备和朝廷唱反调,所以,为了将陈朝仅有的力量凝聚在一起以对抗北方的北齐和北周,削藩就是陈文帝必须要打的一张牌。 其中,周迪、留异、陈宝应三人被陈文帝选为了“标本”。简单介绍一下三人的具体情况—— 陈宝应,晋安侯官人,世代为闽中土豪,侯景之乱中,晋安太守将整个郡让给了陈宝应父子。陈霸先称帝之后,授予陈宝应闽州刺史的职位,陈蒨即位之后不仅加封陈宝应持节、散骑常侍、信武将军、闽州刺史,领会稽太守,甚至将陈宝应编写进了皇室族谱。 可见,像留异、陈宝应这样的人之所以能坐上高位就是在侯景之乱中已经完成了原始积累,陈霸先和陈蒨只不过是就坡下驴给了他们正式任命而已,实际上,这些人与朝廷的粘合力并不强,风云际会时,他们还是会站在朝廷的对立面。 所以,当陈蒨初步统一江南并阻挡了外部势力的渗透之后,下一步工作必然会打削藩这张牌。 最主要的是这几位仗着有原始股份根本不把陈蒨放在眼里,自然也就被陈蒨当成了削藩的“标本”。当陈蒨开始敲打周迪时,周迪在不满心理的驱使下就主动联系了缙州刺史留异和闽州刺史陈宝应,二人也都响应了周迪。 ![]() 图源/剧照 当然,胳膊毕竟拧不过大腿,加上陈蒨也是从战争中走过来的,更有侯安都、吴明彻等军界大佬的支持,所以,虽然经过了一番波折,但还是成功平定了这次内部叛乱。 有了标本的“示范”作用,南陈境内的藩镇此后也都老老实实给自己找准了位置,认真扮演地方辅助朝廷的角色。 是的,陈文帝削藩的成功将原本已经四分五裂的江南各大板块再次聚合到了一起,不仅有助于军事力量的凝聚,更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在成功削藩之后,陈文帝的神经并未放松,因为他还得面对权臣的时时挑衅,而这个权臣正是南陈的头号功臣并将陈蒨扶上皇位的侯安都。 从史料中来看,侯安都并未有谋反行为,但他动不动就以曾经的功劳来给皇帝摆谱并公然借皇帝的御座宴请宾客的行为却绝对已经越过了红线,这样的权臣,换谁当皇帝都想将其给灭了。因为,当其一旦膨胀到不受控的地步后,造不造反已经不受当事人的主观控制。 563年5月,陈文帝下诏调任侯安都为江州刺史,在其入宫拜谢之际,陈蒨当场就将其拿下,以“谋反”的罪名直接就将其赐死。而侯安都之死之所以未引起内部地震就是因为,在这之前,陈文帝就已经先扫清外围瓦解了侯安都的势力,同时也未对侯安都的家人进行追究。陈文帝的老辣由此可见。 ![]() 图源/剧照 对于削藩、清除权臣,都是陈文帝出于稳固帝位的需要,陈蒨真正的历史功绩除了暂时统一了南陈并抗住了北齐、北周势力的渗透外,最重要的就是,他发展了南朝经济,使南朝在经历了侯景之乱、内部战争之后重新恢复了元气。 是的,陈霸先一生都在创业,虽然他保住了汉文明,但人们的生活并没有发生质的改变,陈蒨即位之后,由于战争的延长,这一局面并没有得到改变。当陈文帝初步统一了南陈之后就迅速落地了一系列发展民生的政策,江南人民的生活质量因此得到了质的提高。 如果没有陈文帝的积累,后来的陈宣帝的三次太建北伐也就根本无从谈起。 566年,陈文帝去世,享年四十五岁,他在位的八年是南陈的一个重要转折期,是从战争走向发展经济的过程,是强化内部凝聚力守住汉文明的过程,陈蒨完美地完成了历史赋予他的重任。 是的,南陈的幸运之处就在于从陈霸先到陈蒨的转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