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沂孙篆书作品集锦

 三百堂艺术馆 2023-10-10 发布于青海

杨沂孙(1812—1881),清代书法家。字子舆,一作子与,号泳春,晚号濠叟,江苏常熟人。道光二十三年(一八四三)举人,官至凤阳知府。是清代有突出成就的书法家,篆书名重一时。工钟鼎、石鼓、篆隶,偶刻印,亦彬雅迈伦。

杨沂孙篆书初从石鼓文入,后又追摹两周金文,于大篆、小篆融会贯通,自成一家,对后世影响很大。近现代名家吴大澄、吴昌硕、罗振玉等人均学习过杨沂孙的篆法。

杨沂孙对邓石如的书法倾心有加,致力收集邓氏书迹,并在深入研习邓书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书法风貌。他在书法方面的成就主要体现在篆、隶两种书体上。在用笔的饱满和坚实上承袭了邓氏的技法特点,至于在文字结构和形态上,则跳出以前书家均遵循《说文解字》、秦代小篆规则的做法。

杨沂孙在晚年学习石鼓文和钟鼎文字,取其笔意,开创与诸家异趣的书风。他写篆书,将字形由瘦长变为方整,点画则参差错落,呈左低右高之势,从而形成其个人风格中的一个主要特征。他自己说:“吾书篆籀与邓石如相颉顽,得意处或过之,分隶则所不及。”可见他对干自己的篆籀是很自负的。杨沂孙在自己的得意之作上往往加盖“历劫不磨”的小印,在其之后,写篆书者多舍长就方,体势变化也渐趋丰富,可谓杨氏开领风气的结果。 

横幅









对联
















《淮南子·主术训》




杨沂孙《淮南子·主术训》四条屏

《仲长公理乐志论》1




杨沂孙书《仲长公理乐志论》四屏

《仲长公理乐志论》2











周庙金人铭




周庙金人铭
孔子观周,遂
入太祖后稷
之庙,庙堂右阶
之前,有金人
焉,三缄其口,
而铭其背曰:
「古之慎言人
也,戒之哉!毋

多言,多言多
败;毋多事,多
事多患。安乐
必戒,毋行所
悔。勿谓何伤?
其祸将长;勿
谓何害,其祸
将大;勿谓胡
残,其祸将然,
勿谓不闻,神
将伺人。焰焰不灭,
炎炎若何?涓涓
不塞,将成江
河;绵绵不绝,或
成网罗;青青不
札,将寻斧柯。
诚能慎之,福
之根也;曰是
何伤,祸之门
也。强梁者不
得其死,好胜
者必遇其敌。
盗憎主人,民
怨其上。君子
知天下之不
可上也,故下
之;知众人之
不可先也,故
后之。温恭顺
德,使人慕之;
执雌持下,莫
与争者,人皆
趋彼,我独守
此;人皆或之,
我独不徙。内
藏我智,不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