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找生活中的一千米,又是一次充满惊喜的数学实践作业

 一线教师丁爸 2023-10-10 发布于浙江

断断续续,逐张看完孩子们上传的数学实践作业:

寻找生活中的一千米。

每一张都有看,看完之后,最大的感受:

这就是最好的教育双向奔赴。

关于双向奔赴,做老师这些年,我感受特别深刻,也是我职业幸福感的一种来源。

老师的理念与家长的行动完美得契合起来了。

正如本次实践作业,我作为老师,深感在课堂上帮助孩子们建立千米的长度单位还远远不够(时空的限制),所以布置让孩子们走出家门,到路上、到田野、到大自然,到你想去的一切地方,用脚步丈量一千米。在用脚步推测一千米的过程中,比较直观地培养孩子们的量感。

不过,当我看到大家上传的照片,我惊呆了,我的作业要求变成了最低标准,大家把我的作业直接升级了一次项目学习,甚至是一次美好的亲子时光。

下面是部分作业(我简单做了分类):

1、信息化计步。

孩子们应该有幸生于这个伟大的时代,在这个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的作业肯定也有了科技含量。

2、美好时光。

数学之美完全融入了我们的生活。

在江边、在小区、在博物馆、在亚运场馆……

只要我们有心,一切皆可数学。

3、完整体验。

每一次实践作业,是要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而面对实际问题,我们的观念之中,并非空白。

我们可以提出自己的假设,并通过行动验证假设,最后给出结论。

这其实也是一种科学的探究方式。

3、感受速度。

三年级测量这个单元,学到千米的时候,其实速度的概念已经呼之欲出了,书本虽然没有明显涉及,但是练习上则是大量渗透。

所以,在教千米的同时,我还是有意识把速度的概念给孩子们做了渗透,并且把一些常见交通工具的速度跟孩子们做了具体讲解。

但是讲解仍旧抽象,肯定比不上下面家长们带着孩子们具体感知。

3、意外之喜。

把本单元一个重要概念“来回”(往返)算是走明白了。

初步感受了周长,当下一次第一次正式学习周长的时候,希望能够想起这一次步行。

还有家长做了一个微视频,来帮助孩子感受1千米,甚至直接用算式计算了周长。

家长都这么拼了,我作为老师没道理躺平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