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杂谈中、西方赏兰之异同

 爱兰叙说 2023-10-11 发布于河南

      东西方传统的自然观、社会观、哲学观、生活观、道德观、行为观、审美观、娱乐观、人文心态、艺术心理等的差别,表现在赏兰这一具体的文化活动中,有其明显不同的品鉴观。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国人赏兰以养德,西方人赏兰(西人所赏之兰主要为洋兰)以动情。中国自古以来就很重视文化价值的道德取向,干什么都很重视德,都要同德联系起来。干政治注意德政,写文章注重道德文章,赏兰也很注意是否能养德,写兰诗曰“虽无艳色如娇女,自有幽香似德人”。西方人赏兰只为兰花的艳色所激动,只是一种情绪的兴奋,不像中国人联想到养德的问题。西人赏兰是观花增兴,国人赏兰是借境调心。

大花蕙兰:洋兰色彩浓艳妖冶,给人极强的感官刺激

       (2)国人赏兰是全身心投人的综合感受,西方人赏兰一般只重在寻求感官刺激,愉悦眼目。西人有一种观点认为,只有眼睛和耳朵才是审美器官,其他感觉、思维、联想都不算审美。所以,西人赏兰很重视花的色彩是否鲜明,色块的对比度是否大。国人赏兰是香色并赏,而且很重视其香味是否纯正幽清,还由此而联系到许多许多。   

      (3)国人赏兰崇尚自然,西人赏兰重在改造。国人栽了 1000 多年的兰花,没怎么想到兰种的杂交问题(近年我国内陆有一些科研部门、民间兰苑也已着手这方面工作),许多养兰者喜欢顺其自然,而且以纯种为贵。西方人种兰不过几十年就搞起了杂交育种,经过近百年的不断杂交,育出了逾 10万个兰花品种,每年都有新品种推出,以新种为贵。国人赏兰是对自然物的欣赏,重在人与自然的交流,喜欢处于自然环境中的欣赏。西人赏兰是对人掠夺自然、改造自然(不断育出新种)的能力的欣赏,喜欢欣赏人对兰的改造与创造。

春兰梅瓣:科技草。收根放角,紧边圆头,正格梅瓣花。国兰杂交品种中有国兰韵味者也受到兰友喜爱

      (4)国人赏兰之色,喜欢其恬淡素雅;西方人赏兰之色,喜欢其浓艳妖冶。中国自古以来由于受到儒道佛思想的影响,以及“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的影响,很喜欢“顺天意”,“行折中”,喜欢文质彬彬的君子风度,喜欢谦和素淡。在中国古代的语言里,“素位”(安于其素常的名分地位)、“素笺”、“素飧”、“素琴”(无弦自响之琴,喻其乐声之与自然完全融洽调和,即“素琴横月,短笛吟风”的境界)、“朴素”、“怀素〞 等都是褒义词。这种崇尚素淡的思想甚至发展到追求“天全乐淡”的境界,宣扬“浓不胜淡,俗不胜雅”“浓处味常短,淡中趣独真”的观点。如果这是古代统治阶级用以愚民、用以麻醉人民的反抗情绪的话,这种审美观和道德观当然有其消极的因素。但如果只是作为一种做人和审美的风格流派来看,则还是有其存在的道理。不管怎样,在这种文化思想的影响下,国人赏兰喜欢素心兰、素色兰,有“赏素心兰,做素心人”的主张。也有一种说法认为素心兰在兰中极少,物以稀为贵,故赏之。

      (5)国人赏兰喜欢“捧心”、“—字肩”(平肩,即两个侧萼瓣形成一字形),即喜欢含蕴与端雅,西方人赏兰则同赏其他花一样,喜欢全开怒放,喜欢强烈与奔放。国人赏兰在追寻幽深淡远的境界,西人赏兰在寻求观感的热烈与欢快。国人赏兰重在静与隐,西方人赏兰重在动与显。这如同中国古代戏曲的舞蹈脚贴地,云步走;西方芭蕾舞脚尖蹬地,很张扬。又如同中国古建筑,大屋顶盖下,不张扬,西方的罗马式、哥特式建筑,尖顶、圆顶向天。国人重含蓄美,西方人重奔放美,赏国兰、洋兰也然。

莲瓣兰君山如意素:国人崇尚恬淡素雅,素心兰自古以来备受人们喜爱

      (6)国人赏兰重在总体的柔美感、典雅感,即株型、叶片、花朵、色与香,甚至与兰盆、花架、陈设环境等的和谐一致,温厚柔美;西方人赏兰只重在花朵的美丽与鲜艳。国人赏兰重境界,西方人赏兰重具象。国人赏兰重线条美,西之人赏兰重色彩美。如国兰的盆具与盆架(几与案)就与洋兰的悬吊、拼盆、方框、木盆不同。一为追求意境美,一为追求形式美。

     (7)国人赏兰重在巧,西方人赏兰重在艳而大。中国人赏兰连同花瓣的瓣形、花芽的颜色、苞衣的形态、舌瓣色斑的特点、叶片乃至叶尾的特色等都加以欣赏,而且重在其长得巧。西方人赏兰没有那么多名堂,只是一要其花大朵,二要其色彩鲜艳,重在其花开得艳而大,花朵直径8厘米以上的为好。西方人近年也有赏小朵新品种的兰花。

(8)国人赏兰是种赏并重,种本身也能从中获得乐趣;西方人一般只赏不种,只在其开花时购回(或只购兰花的切花)摆设(或插花),花开后即废弃。

春兰集圆:国人认为捧瓣合抱、萼瓣拱抱的花朵具有含蓄美 

    以上只是中西兰花品鉴观一些带倾向性的区别,不是截然划分的区别,也就是说国人的赏兰也常会有某些西方人的赏兰的某些因素,西方人赏兰也常会有某些国人的赏兰的某些因素。以上的描述也只是一些静态的描写、既往情况的描写。其实,无论中或西的兰花品鉴观均处在一种动态的态势中,而且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两种文化观、兰花品鉴观也均在不断地相互渗透中。例如:现在国人赏兰也重视华丽美、艳丽美,既重素花、素心花,也重色花、奇花、蝶花。两种文化相互交融,相互影响。

点个「在看」 你最好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