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匮悬解》卷一、二——脏腑经络与五脏风寒(1)

 谷山居士 2023-10-11 发布于上海

Image

   
·黄元御
民间中医网黄元御医书整理小组校编
http:///forum/
金匮要略方论原序
张仲景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今世但传《伤寒论》十卷,杂病未见其书,或于诸家方中载其一二矣。
翰林学士王洙在馆阁日,于蠹简中得仲景《金匮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则辨伤寒,中则论杂病,下则载其方,并疗妇人。乃录而传之士流,才数家耳。尝以对方对证者施之于人,其效若神。然而或有证而无方,或有方而无证,救疾治病,其有未备。
国家诏儒臣校正医书,臣奇先校定《伤寒论》,次校定《金匮玉函经》,今又校成此书。仍以逐方次于证候之下,使仓卒之际,便于检用也。又采散在诸家之方,附于逐篇之末,以广其法。以其伤寒文多节略,故断自杂病以下,终于饮食禁忌,凡二十五篇,除重复,合二百六十二方,勒成上、中、下三卷,依旧名曰《金匮方论》。
臣奇尝读《魏志·华佗传》云:“出书一卷,曰此书可以活人”。每观华佗凡所疗病,多尚奇怪,不合圣人之经。臣奇谓:活人者,必仲景之书也。
大哉炎农圣法,属我盛旦!恭惟主上丕承大统,抚育元元,颁行方书,拯济疾苦,使和气盈溢,而万物莫不尽和矣!
太子右赞善大夫臣高保衡
尚书都官员外郎臣孙奇 等谨上
尚书司封郎中充直秘阁校理臣林忆
金匮悬解自叙
仲景先师,著《金匮玉函要略》一书,垂诸杂病之法,以约言而析玄理。玉楸子神宇天光,自负解者,乃参伍悦研,三载于兹。真宰恍惚,未得其眹。百家诸子之论,率皆过目而冰销,入耳而瓦解,兹独惊怖其言,譬犹河汉无极,其义何居?《南华》之奇,《太玄》之奥,可谓諔诡幻怪之至矣,然何至如此之闭结不解也。
仲景先师,忧念元元,意济后来,知其解者,旦暮俟之。千百年来,竟索解人不得,此真欲广文通恨事已。
戊辰,孟秋,既成《伤寒悬解》,乃复凝思眇虑,入此坚白。心游万仞,精骛八极,八月末望,又告成功。灵思妙悟,怳恍离披,幽理玄言,往来络绎。向解《伤寒》,心枯神瘁,几于白凤朝飞,彩毫夜去,讵以强弩之末,竟尔羽没石开,是亦千古之奇也。
盖扬庄之文,义浅而辞深,《金匮》之书,言显而理晦,非精于《灵》、《素》之理者,不能解《金匮》之言。昧其理而求其言,是以幽冥而莫睹其原。注《金匮》者,蕙质而蓬心,金口而木舌,是皆今日适越而昔来者也。仆也身登会稽,亲探禹穴,目睹越国江山,知昔日之来者,歧路迷罔,自谓适越而非也。
嗟呼!扁桑流誉于针砭,和缓蜚声于方药,彼岂乐此而为之?丈夫有志,郁沦奥渫,胸臆约结,何以为欢,求为医经药录,启先圣之玄扄,非第消永日而遣牢思,抑亦康济斯民之术也。由是刳心刻意,而书传焉。下之辞赋诗歌之丽,雕虫篆刻之工,詹詹小言,间间小智,壮夫何心而为此也。

Image

戊辰八月东莱都昌黄元御撰
金匮悬解后叙
慨自俞跗云遥,巫彭既远,玉版之奇寖失,灵兰之秘无传,此膏肓之病,所以难为,而太和之春,无人更贮也。
乃有都昌上士,莱国鸿生,史服经衣,探《八索》、《九丘》之奥,仁巢义杖,发三辰五岳之灵。本良相之心为良医,即活人之手而活国,技已精于三折,病不患夫四难。独念长沙,真集大成之圣,惟兹《金匮》,难期冥悟之人,遂乃妙弃筌蹄,旁搜秘籍。当其探奇抉奥,则志无二格,灵有专门,及乎提要钩玄,则说必解颐,趣皆炙舌,真所谓发智灯于暗室,渡宝筏于迷津者也。
嗟乎!当今之世,门檀桐君之术,家传葛氏之方,求其返正绪于玄都,扬令名于绿籍者鲜矣。得是解而读之,心花月透,意蕊春开,行见宝饵可以缓童年,妙药可以驻斜景,岂非囊中之玉律,肘后之金科也欤!
仆学迷脉色,每怀橘井苏公,识暗针砭。今识杏林董子,未调九候之则,壮不如人,欲觅千金之方,卿须怜我。制锦裳于云表,愧乏中郎黄绢之词,寿金石于人间,快探委宛紫书之秘,聊申扬扢,以附缥缃云尔。
乾隆岁次上章敦牂窃月历下申士秀谨序于莲子湖上之鹊华山房
《金匮要略》,张仲景论杂病之书,晋·王叔和编为二十五篇,二百六十二方,为医杂病之祖本。
国朝徐彬有《金匮要略论注》二十四卷,较之元人朱丹溪《金匮钩玄》,似较明晓。下至赵良《集注》,以及李文今、程林、魏荔彤、尤怡、周扬俊、沈明宗、高世栻、李升玺诸家,各有注释,皆主一偏之见,未能融贯,以其于《灵》、《素》之理不精也。
此书古奥,又系残篇,错简缺文,读之疑团满腹,真是千古恨事!
黄氏坤载,于失次者序之,残缺者补之,扫尽诸家俗说,独探骊珠。遂使长夜漫漫,复睹智灯龙烛,岂非仲祖之功臣欤!
道光十八年初秋三日便识
金匮悬解卷一
脏腑经络 十六章
n 脏腑经络一 
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王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余脏准此。 
n 脏腑经络二 
问曰:病有急当救里救表者,何谓也?师曰: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也。 
n 脏腑经络三 
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 
n 脏腑经络四 
问曰:经云,厥阳独行,何谓也?师曰:此为有阳无阴,故称厥阳。 
n 脏腑经络五 
问曰:阳病十八,何谓也?师曰:头痛,项、腰、脊、臂、脚掣痛。阴病十八,何谓也?师曰:咳嗽上气、喘、哕、咽痛、肠鸣胀满、心痛拘急。五脏病各有十八,合为九十病。人又有六微,微有十八病,合为一百八病。五劳、七伤、六极、妇人三十六病,不在其中。 
清邪居上,浊邪居下,大邪中表,小邪中里、饦之邪,从口入者,宿食也。五邪中人,各有法度,风中于前,寒中于暮,湿伤于下,雾伤于上。风令脉浮,寒令脉急,雾伤皮腠,湿流关节,食伤脾胃,极寒伤经,极热伤络。与馨同。 
n 脏腑经络六 
问曰:病人有气色见于面部,愿闻其说。师曰:鼻头色青,腹中痛,苦冷者,死。鼻头色微黑者,有水气。色黄者,胸上有寒。色白者,亡血也。设微赤非时者,死。其目正圆者,痉,不治,又色青为痛,色黑为劳,色赤为风,色黄者便难,色鲜明者有留饮。 
n 脏腑经络七 
师曰:病人语声寂寂然,喜惊呼者,骨节间病。语声喑喑然不彻者,心膈间病。语声啾啾然细而长者,头中病。 
n 脏腑经络八 
师曰:息摇肩者,心中坚。息引胸中上气者,咳。息张口短气者,肺痿唾沫。 
n 脏腑经络九 
师曰:吸而微数,此病在中焦,实也,当下之则愈,虚者不治。在上焦者其吸促,在下焦者其吸远,此皆难治。呼吸动摇振振者,不治。 
n 脏腑经络十 
师曰:五脏病各有所得者愈。五脏病各有所恶,各随其所不喜者为病,病者素不应食,而反暴思之,必发热也。 
n 脏腑经络十一 
夫诸病在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与猪苓汤。方在“消渴”。余皆仿此。 
n 脏腑经络十二 
师曰:寸口脉动者,因其王时而动,假令肝王色青,四时各随其色。肝色青而反色白,非其时色脉,皆当病。 
n 脏腑经络十三 
问曰:有未至而至,有至而不至,有至而不去,有至而太过,何谓也?师曰:冬至之后,甲子夜半,少阳起。少阳之时,阳始生,天气温和。以未得甲子,天因温和,此为未至而至也。以得甲子,而天未温和,此为至而不至也。以得甲子,而天大寒不解,此为至而不去也。以得甲子,而天温如盛夏五六月时,此为至而太过也。 
n 脏腑经络十四 
师曰:病人脉浮者在前,其病在表,浮者在后,其病在里,腰痛背强不能行,必短气而极也。 
n 脏腑经络十五 
问曰:寸口脉沉大而滑,沉则为实,滑则为气,实气相抟,血气入脏即死,入腑即愈,此为卒厥,何谓也?师曰:唇口青,身冷,为入脏即死,如身和,汗自出,为入腑即愈。 
n 脏腑经络十六 
问曰:脉脱,入脏则死,入腑即愈,何谓也?师曰:非为一病,百病皆然。譬如浸淫疮,从口流向四肢者可治,从四肢流来入口者不可治。病在外者可治,入里者即死。 
金匮悬解卷二·外感
五脏风寒积聚 十一章
五脏风寒 十九章
n 五脏风寒一 
肺中风者,口燥而喘,身运而重,冒而肿胀。 
n 五脏风寒二 
肺中寒,吐浊涕。 
n 五脏风寒三 
肺死脏,浮之虚,按之弱如葱叶,下无根者,死。 
n 五脏风寒四 
肝中风者,头目瞤,两胁痛,行常伛,令人嗜甘。 
n 五脏风寒五 
肝中寒者,两臂不举,舌本燥,喜太息,胸中痛,不得转侧,食则吐而汗出也。
n 五脏风寒六 
肝死脏,浮之弱,按之如索不来,或曲如蛇行者,死。 
n 五脏风寒七 
肝着,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旋覆花汤主之。
n 五脏风寒八 
心中风者,翕翕发热,不能起,心中饥,食即呕吐。 
n 五脏风寒九 
心中寒者,其人苦病心如啖蒜状,剧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譬如虫注。其脉浮者,自吐乃愈。 
n 五脏风寒十 
心伤者,其人劳倦即头面赤而下重,心中痛而自烦,发热,当脐跳,其脉弦,此为心脏伤所致也。 
n 五脏风寒十一 
邪入使魂魄不安者,血气少也。血气少者属于心,心气虚者,其人则畏,合目欲眠,梦远行而精神离散,魂魄妄行。阴气衰者为颠,阳气衰者为狂。 
n 五脏风寒十二 
心死脏,浮之实如麻豆,按之益躁疾者,死。 
n 五脏风寒十三 
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姜甘苓术汤主之。 
n 五脏风寒十四 
肾死脏,浮之坚,按之乱如转丸,益下入尺者,死。 
n 五脏风寒十五 
脾中风者,翕翕发热,形如醉人,腹中烦重,皮肉瞤瞤而短气。 
n 五脏风寒十六 
脾死脏,浮之大坚,按之如覆盆,洁洁状如摇者,死。 
n 五脏风寒十七 
问曰:三焦竭部,上焦竭善噫,何谓也?师曰:上焦受中焦气未和,不能消谷,故为噫耳。下焦竭,即遗溺失便,其气不和,不能自禁制。不须治,久则愈。 
n 五脏风寒十八 
师曰: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热在中焦者,则为坚。热在下焦者,则尿血,亦令淋闭不通。大肠有寒者,多骛溏,有热者,便肠垢。小肠有寒者,其人下重便血,有热者,必痔。 
n 五脏风寒十九 
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抟,大便则坚,其脾为约,麻仁丸主之。 
积聚 二章
n 积聚二十 
问曰:病,有积、有聚、有气,何谓也?师曰:积者,脏病也,终不移。聚者,腑病也,发作有时,展转痛移,为可治,气者,胁下痛,按之则愈,复发为气。 
n 积聚二十一 
诸积大法,脉来细而附骨者,乃积也。寸口,积在胸中。微出寸口,积在喉中。关上,积在脐旁。上关上,积在心下。微下关,积在少腹,尺中,积在气街。脉出左,积在左,脉出右,积在右,脉两出,积在中央,各以其部处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