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急性胰腺炎( AP)

 内科博士符医生 2023-10-11 发布于海南
简述
多种病因导致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所致的胰腺水肿、出血及坏死等炎性损伤。
临床以急性上腹痛及血淀粉酶或脂肪酶升高为特点。
治疗主要是寻找并去除病因、控制炎症。
轻症患者常在1周左右康复,不留后遗症;少数患者可伴发多器官功能障碍及胰腺局部并发症,死亡率高;经常复发性急性胰腺炎,反复炎症及纤维化可演变为慢性胰腺炎。


病因
(1)胆道疾病
胆石症及胆道感染等是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病因。
(2)酒精
(3)胰管阻塞
胰管结石、蛔虫、狭窄、肿瘤(壶腹周围癌、胰腺癌)可引起胰管阻塞和胰管内压升高。
胰腺分裂是一种胰腺导管的先天发育异常,即主副胰管在发育过程中未能融合,大部分胰液经狭小的副乳头引流,容易发生引流不畅,导致胰管内高压。
(4)十二指肠降段疾病
如球后穿透溃疡、邻近十二指肠乳头的憩室炎等可直接波及胰腺。
(5)手术与创伤
(6)代谢障碍
高甘油三酯血症(>11.3mmol/L)与急性胰腺炎有病因学关联;甲状旁腺肿瘤,维生素D过多等所致高钙血症可致胰管钙化、促进胰酶提前活化而促发本病。
(7)药物
噻嗪类利尿剂、硫唑嘌呤、糖皮质激素、磺胺类等药物可促发急性胰腺炎,多发生在服药最初2个月,与剂量无明确相关。
(8)感染及全身炎症反应
可继发于急性流行性腮腺炎、甲型流感、肺炎衣原体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柯萨奇病毒感染等,常随感染痊愈而自行缓解。
(9)其他
各种自身免疫性血管炎、胰腺主要血管栓塞等,胰腺血供受阻超过50%才可能导致急性胰腺炎,临床少见。
遗传性急性胰腺炎罕见。
病因不明者为特发性急性胰腺炎。


病理
1.急性水肿型  
病变可累及部分或整个胰腺,尾部多见。胰腺肿大、充血、水肿和炎症细胞浸润,可有轻微局部坏死。
2.急性出血坏死型    
胰腺内有灰白色或黄色斑块脂肪组织坏死,出血严重者,胰腺呈棕黑色并伴有新鲜出血,坏死灶外周有炎症细胞浸润。常见静脉炎和血栓。此外尚可有胰腺脓肿、假性囊肿等。
3.重症急性胰腺炎
由于炎症波及全身,可有其他脏器如小肠、肺、肝、肾等脏器的炎症病理改变;由于胰腺大量炎性渗出,常有胸、腹水等。

表现
(1)轻症急性胰腺炎(MAP)
急性腹痛,常较剧烈,多位于中左上腹、甚至全腹,部分患者腹痛向背部放射。患者病初可伴有恶心、呕吐,轻度发热。
常见体征:中上腹压痛,肠鸣音减少,轻度脱水貌。
(2)重症急性胰腺炎(SAP)
在上述症状基础上,腹痛持续不缓,腹胀逐渐加重。

(3)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MSAP)
表现介于MAP与SAP之间,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器官衰竭多在48小时内恢复,恢复期出现胰瘘或胰周脓肿等局部并发症。
(4)胰腺局部并发症
1.胰瘘  
急性胰腺炎致胰管破裂,胰液从胰管漏出>7天,即为胰瘘。胰内瘘包括胰腺假性囊肿、胰性胸腹水及胰管与其他脏器间的瘘。胰液经腹腔引流管或切口流出体表,为胰外
胰腺假性囊肿多在SAP病程4周左右出现,一般假性囊肿<5cm时,6周内多可自行吸收。
2.胰腺脓肿 
胰腺内、胰周积液或胰腺假性囊肿感染,发展为脓肿。患者常有发热、腹痛、消瘦及营养不良症状。
3.左侧门静脉高压  
胰腺假性囊肿压迫和炎症,导致脾静脉血栓形成,继而脾大、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后可发生致命性大出血。

检查
1.淀粉酶  
急性胰腺炎血清淀粉酶于起病后2~12小时开始升高,48小时开始下降,持续3~5天。
2.脂肪酶  
血清脂肪酶于起病后24~72小时开始升高,持续7~10天,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略优于血淀粉酶。
胆石症、胆囊炎、消化性溃疡等急腹症时,两种胰酶血清水平也可升高,但通常低于正常值2倍,故两种胰酶超过正常值3倍才可诊断急性胰腺炎。

3.腹部超声  
是胰腺炎胆源性病因的初筛方法。当胰腺发生假性囊肿时,常用腹部超声诊断、随访及协助穿刺定位。
4.腹部CT  
确定有无胰腺炎、胰周炎性改变及胸、腹腔积液;增强CT有助于确定胰腺坏死程度,一般应在起病一周左右进行。


诊断
应在患者就诊后48小时内明确诊断
(1)确定急性胰腺炎
一般应具备下列3条中任意2条:
①急性、持续中上腹痛;
②血淀粉酶或脂肪酶>正常值上限3倍;
③急性胰腺炎的典型影像学改变。
(2)确定MAP、MSAP及SAP

(3)寻找病因


鉴别
①胆石症;
②消化性费疡;
③心肌梗死;
④急性肠梗阻等鉴别。

治疗
(1)细致监护
(2)器官支持
1.液体复苏  
旨在迅速纠正组织缺氧,维持血容量及水、电解质平衡。
根据病情补充白蛋白、血浆或血浆代用品,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
组织中乳酸堆积,代谢性酸中毒常见,应积极补充碳酸氢钠。
2.呼吸功能支持  
轻症患者可予鼻导管、面罩给氧。
出现急性肺损伤、呼吸窘迫时,应给予正压机械通气,并根据尿量、血压、动脉血pH等参数调整补液量,总液量宜<2000ml,且适当使用利尿剂。
3.肠功能维护  
导泻及口服抗生素有助于减轻肠腔内细菌、毒素在肠屏障功能受损时的细菌移位及减轻肠道炎症反应。
胃肠减压有助于减轻腹胀。
早期营养支持有助于肠黏膜屏障修复。
4.连续性血液净化  
出现急性肾功能不全时,连续性血液净化通过选择或非选择性吸附剂的作用,清除体内有害代谢产物或外源性毒物,达到净化血液目的。
SAP早期使用,有助于清除部分炎症介质,有利于患者肺、肾、脑等重要器官功能改善和恢复,避免疾病进一步恶化。
(3)减少胰液分泌
1.禁食   
2.抑制胃酸  
3.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   
(4)镇痛
严重腹痛者,可肌肉注射哌替啶止痛。
吗啡可增加Oddi括约肌压力,胆碱能受体拮抗剂如阿托品可诱发或加重肠麻痹,不宜使用。
(5)急诊内镜或外科手术治疗去除病因
(6)预防和抗感染  
(7)营养支持
(8)择期内镜,腹腔镜或手术去除病因
(9)胰腺局部并发症
1.胰腺和胰周坏死组织继发感染  
多于急性胰腺炎发作2周后(少数1周)发生。继发感染床表现:
①体温>38.5 °C,白细胞>1.6x10^9/L。
②腹膜炎体征明显,腹膜刺激征范围超过腹部两个象限;若腹膜后间隙有感染,表现腰部明显压痛,甚至可出现腰部丰满、皮肤发红或凹陷性水肿。
③高度怀疑胰腺感染而证据不足时,可在CT引导下行胰腺或胰周穿刺,抽取物涂片查细菌或培养,若为阳性则有诊断价值。
在充分抗生素治疗后,若脓肿不能吸收,可行腹腔引流或灌洗,如仍不能控制感染,行坏死组织清除和引流手术。
2.腹腔间隔室综合征 
即急性胰腺炎导致腹部严重膨隆,腹壁高度紧张,伴有心、肺、肾功能不全。多数患者可通过对因、抗炎、器官支持等治疗逐渐缓解,少数患者需要开腹减压手术。
3.胰腺假性囊肿  
<4cm的囊肿几乎均可自行吸收。>6cm者或多发囊肿观察6-8周后,若无缩小和吸收趋势,需引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