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红军罗友发回忆录)一口大锅干革命

 太坡居士 2023-10-11 发布于河南

我当上了炊事员

    我出生在江西省吉安县新安镇一个穷苦农民的家庭。1928年夏,家乡爆发

了土地革命,共产党领导我们这些祖祖辈辈受压迫的农民起来打土豪分田地,

建立人民政权,我参加了少年先锋队,以后参加赣西地方武装。1930年夏,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军成立,我开始做炊事员工作,那年我二十岁。原来我

思想有点不通,想当战斗员,不想当炊事员,经过组织同我谈话,我想,干

什么还不都是当红军,还不都是为了打蒋介石反动派,就愉快地接受分配了。

    1933年,领导上把我从红军学校调到中央军委总司令部做炊事员。

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开始了,当时军委和中央机关合编为三个纵队,长征

中,我一直在军委纵队的炊事班工作。

    我们班有一口从敌人手里缴获的行军锅,行军时我分工背这口锅。首长在

看到我时,常常亲切地问我:“小罗,怎么样,背得动吗?”我总是肯定地

回答说:“请首长放心,我背得动。”其实,那时为了摆脱敌人的追击,常

常几天几夜连续行军,战士们连累带困常常边走边打瞌睡,我不但和战士们

一样行军走路,而且还要背着这口大锅,能不累吗?可是,行军中烧水、做

饭全靠这口锅呀!我常想,这口大锅就是我的武器,我要用生命来保护它,

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我在锅就在!

    有一次,我们的队伍在行军中被敌人飞机发现了。几架敌机飞过来胡冲乱

炸,我赶紧放下大锅隐蔽起来。这时一枚炸弹在离我不远的地方爆炸,弹片

嗖嗖地从身边飞过。敌机走后,我赶忙拿起大锅仔细察看,看到大锅没有一

点伤痕,我放心了,又兴冲冲地背起大锅,跟随部队继续前进。


红军行军锅

烧一锅开水

    我所在的红一方面军,经过几个月的浴血奋战,冲破了敌人的追击阻截,

1935年6月的一天到了夹金山脚下露营。这时部队除了每人身上带着的数量

很少的炒青稞面外,已经没有什么粮食了。我们炊事班的同志,按照领导上

的指示,为了让同志们胜利地爬过大雪山,决定保证每个人在上山前都能冲

一碗热炒面,要为大家烧一锅开水。现在的青年同志简直无从想象,当时为

了实现这么一个简单要求,我们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啊!

    那天晚上,整整一夜风雨未停,雨水从山上直泻下来,战土们就是在这样

风吹雨淋里休息着,有的人困倦极了,也居然鼾声大作地睡着了。

    我们在几棵树中间扯起两条布单遮雨,在下面挖好灶坑,把大锅坐好,又

在锅灶两边挖出两条排水沟,好让雨水流出去。大家分头找来一些枯树枝和

茅草,然后用火镰打火,点燃火绒,一点点微小的火星,好长时间,好不容

易才把柴草引着。我趴在地上不断地用嘴吹,用吹火筒吹,吹呀吹呀,直到

东方发白,锅里的水才冒起泡来。当战士们喝着刚刚冲好的滚热的炒面时,

管理科长何忠瑶同志亲切地抚着我的肩头问:“小罗,又是一夜没合眼吧?”

后来,同志们给我送了个外号,叫“气死风箱”。


在夹金山上

    眼前就是夹金山了,这是红军长征过雪山踏上的第一座高峰,上下各五十

里。山上气候多变,狂风在八级以上,时而瓢泼大雨,转眼间又下起鹅毛大

雪,山腰间浓雾迷漫,五步以外就对面不见人。空气稀薄,走不上几步就要

大口喘气。

为了便于识别目标,我们每个人都在左臂上系一条白毛巾,行军时,后面的

人紧盯住前边的白点,踏着前面同志的脚印前进以防掉队。我背着大铁锅正

一步一步地跟着队伍往山上走,忽然滑了一个跟头,摔进了大坑,由于一连

几天没吃多少东西,过度劳累,我在雪地里一连支撑几次都没站起来,好容

易站了起来,眼前一黑,又瘫软地倒进雪里了。过了好一阵儿才苏醒过来,

摸摸行军锅,幸好没摔坏,我暗暗念叨:“说什么也要跟上部队,决不能倒

在这里!”我用尽全身力气.终于背起我的行军锅,望着前头的人影,一步

一步地跟到了山顶。

山顶上风更大了,一阵雨,一阵雪,刮得人睁不开眼睛,我们每人只穿着一

身单薄的军服,特别是一连几天没有吃到盐,粮食也缺,又是长途连续行军,

都极度疲劳,极度衰弱,不少同志走着走着一下晕倒,就再也没有起来。

    炊事班的小白同志,行军时我俩一直在一起,上山时他走在我的前面,眼

见他身体忽然晃了几晃,慢慢蹲了下去,我赶上去想把他拉起来,只见他左

手支在雪地上,微闭双眼,嘴唇动了几动也没说出话来。他忽然用尽全身力

气把手向前一挥,示意我不要管他,赶快前进,就倒下去了。我失声地叫了

声“小白!”眼泪夺眶而出。……部队在继续前进,我拾起战友的唯一遗

物——一个黄挎包,里边装有一双竹筷、一只牙缸,刚走出五六步,回头看

时,小白的遗体已被大雪埋没了。

    上山时,我们的班长刘志昌同志一直走在全班的最后面,以便照顾体弱的

同志:可是,我们只顾朝前走了,谁也没有注意他,直到下山后,才发现班

长没有了。我们有多少好同志,就是这样无声无息地把生命献给了中国革命

事业,有的连姓名都没留下啊!我的家乡江西省吉安县新安镇,先后参加红

军的有五百多人,1950年我回乡探亲,听说解放后有音讯的不过五人!


雨夜宿懋功

    有一天,部队顶着大雨到了懋功,这里老百姓的房子很矮小,很少不漏雨

的。战士们的衣服和背包都被浇湿了,因为太疲乏了,谁也顾不得干湿,躺

下就休息。战士们休息了,我们炊事班可不能休息,领导上研究,为了让同

志们过雪山时有较好的体力,决定给大家烙十斤青稞面饼,路上当干粮。

    雨越下越大,能烧的东西都淋湿了,火怎么也烧不着,这要烙出八九十人

吃的面饼,可真是难啊!但是,再难也难不倒红军战士。我又用在夹金山脚

下用嘴吹的办法,好不容易点着了一点星火,慢慢才燃烧起来。因为屋子矮

小,柴草湿,烟就特别浓,特别大,眼睛被烟呛得睁不开,跟泪鼻涕不停地

淌出来。眼眶肿得难受,头也疼得难忍,可是当一块块喷香的烙饼铲出锅来

时,我的精神振奋了;想到战士们一觉醒来,每人都能分到几块饼时,我更

是喜上眉梢,苦涩的眼泪也变成高兴的眼泪了。

    我们炊事班整整地熬了一夜,天亮了,饼烙好了,我们的眼泪也流干了。

    当同志们香甜地嚼着烙饼,我们炊事员依然是口干舌燥,吃不下东西时,

一位领导同志看我在发愣,就关切地招呼我:“愣着干什么,还不吃饼去!”

可他看到我那肿胀的双眼布满血丝时,一把拽住我的胳膊,话就说不出来

了……

    进军号吹响了,我背起大锅,跟着部队继续行军。

    从懋功出发,我们又翻越了梦笔山、长板山、打鼓山、贝母山……这段

行程大约二千多里。我背着这口大锅,跟随部队,以顽强的毅力,翻越了

这些终年积雪、气候寒冷、空气稀薄的大雪山。由于长途行军,草鞋都磨

破了,过最后一座雪山时,破草鞋也走掉了,再没草鞋可换了,就赤脚在

雪里走,两只脚裂出几条伤口,针扎似地痛。我心里想,小时候在家里给

人家放牛,因为家里穷,冬天没有鞋穿,赤脚在雪地里跑,脚也冻得裂口

流血。那时候日无三餐粮,夜无伏身床,还受地主的剥削和压迫。现在翻

了身,参加了红军,跟着共产党、毛主席北上抗日,为解放全中国受苦受

难的人民,受这点苦算得了什么?想到这,身上就充满了力量,劲头来了,

两只裂口的赤脚也好像不痛了,终于背着大锅翻过了雪山。


青稞麦的教训

    1935年8月,我们到了打鼓,这里离毛儿盖数十里,是一条很长的山沟,

主要村庄有上打鼓,中打鼓,下打鼓。部队要在这里休整,做过草地的准

备,我们住在中打鼓。到宿营地后,何科长领我去挑回来几十斤青稞麦粒,

并对我说: “同志们很长时间没有吃到一顿饱饭了,今晚煮上一大锅,让

大家吃饱。”

    我架起锅,把麦粒淘洗干净,像煮米饭那样煮起来。同志们听说有了粮

食,十分高兴,围拢到锅前,你一言我一语地问:“小罗,煮好了吧?”

有个同志调皮地说:“火头军,快开饭吧!我的肚子早就叫了。”我过去

没有煮过青稞麦粒,煮多长时间,心里没有数,心想,煮了半个多小时了,

大概差不多了吧?揭开锅盖,饭香扑鼻。大家早把碗筷准备好了,你一碗,

我一碗,不多时一锅饭就吃完了。过了一个多小时,很多同志说肚子发胀,

有的捂着肚子叫痛,有的趴在草铺上,这下子可把我吓呆了,不知出了什

么事,管理科长急忙找来医生检查,原来青稞麦不容易煮烂,我们煮的时

间短,大家吃得多,吃得快,肚子就要发胀。

    第二天听说其他单位也发生了同样的情况,还有个别体弱的同志因此丧

失了生命!

    在中打鼓休整期间,首长们都到毛儿盖党中央所在地开会,领导指示,

抓紧时间每人要准备七天的干粮(大约十斤)。全体指战员人人下地割青

稞,背回来后,用手搓出麦粒,再放到锅里炒干、磨碎,装进干粮袋:为

了给大家炒青稞,我从衬里又借来两口铁锅,很多同志手上搓起了血泡,

有的磨破流血了,但大家不顾这些,仍然起劲地干着。同志们除准备干粮

外,还准备了草鞋、衣服等,但这里物资缺乏,每人可能制作的东西是十

分有限的,我七凑八凑才做了两双草鞋。未出发前,就听说草地里遍地是

水,心想,靠这两双草鞋能不能走出草地呢?

    一天,何科长通知我们开会,传达了出发的命令。会后,我立即把伴随

我长征的大锅擦得干干净净,用半截扁担横捆在锅口上,绑扎好之后,我

自言自语地说:“老战友,又要行动了,我一定安全地把你背过草地!”。


过水草地

    从中打鼓出发,第一天到毛儿盖宿营,这一天行程数十里,还不觉得怎样

累,第二天是平川地,从第三天开始,才真正踏入漫无边际、荒无人烟的水

草地。

    过草地与爬雪山的情况完全不同,我们在数百里水草地中,走了七天。这

几天风雨断续,地上全是水草,白天走路要踩在草窝上,一不注意踩空了,

就有沉陷的危险。夜晚露营,一个班的人背靠背地坐着互相取暖休息。这里,

能烧火做饭的柴草更少了,白天行军时,每人拾点柴草,到露营地,只能自

己用缸子烧点水冲炒面吃。我背着大锅,每天到露营地不能为战士们烧锅开

水,心里真是难过极了。

    在草地中,我们遇到一条大河,据说是长江源头的一条河,水深流急,冰

冷刺骨,红军战土要手挽手地互相搀扶才能过去。我背着大锅,下到没腰深

的急流中,一只手握紧大锅,一只手挽着身旁的同志才安全地涉过河流。

    过草地的最后两天,同志们的干粮都没有了,唯一的办法就是挖野菜充饥,

这对几个月没有吃过盐的红军战士来讲,更是严峻的考验。有些身体差的同

志,走着走着就一下摔倒,与我们永别了。这时,我们原有八个人的炊事班,

只剩下我一个人了;我背着大锅艰难地走着,不时提醒自己,千万不能掉队,

要坚持,要坚持到底!我们纵队蔡树藩政委看到我时十分关心,转身对何科

长说: “老何呀,现在我们只剩下这么一个炊事员了,我们一定要保住他,

可不能再失掉他呀!”听了首长的话,眼泪糊住了我的眼睛,心里说:“请

首长放心,我一定能走出草地!”就这样,我紧跟队伍在第八天下午,胜利

地走出了草地,到达了巴西。


  1935年10月,我们红一方面军,在毛主席的率领下,冲破千难万险,胜利

地到达陕北瓦窑堡,胜利的喜悦使我们忘记了疲劳。部队经过休整,就要轻装

向抗日前线挺进,组织决定让我跟着我们的管理科长何忠瑶同志到山西游击队

去,当何忠瑶同志带领我把从江西背来的行军锅送到纵队政治部时,我的眼泪

不由自主地夺眶而出。这口锅,伴随我进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它目睹了我们

红军经历的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它是历史的见证啊!


老红军罗友发作红色传统教育报告

  作者简介

        罗友发 1910年生于江西省吉安县。1930年6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红军,在红一方面军三军团总政治部做运输员,瑞金红军学校第二大队做炊事员,长征期间在军委总司令部做炊事员。抗日战争期间在八路军陕甘宁边区警备团一团供给处股长。解放战争期间在东北四野八纵队23师供给部科长,45军134师供给部副部长。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在志愿军54军后勤部财务科科长,志愿军总后勤部三分部财务处处长。1954年10月由志愿军转业到辽宁省鞍山市,先后任鞍山市人民银行办公室主任,市委行政处处长,房产局局长,市人委机关党委书记等职务。1979年离休。2001年逝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