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的教育,应该是温暖平和的

 西窗有书 2023-10-11 发布于河北

01.
儿子的高中家长群里,前两天又热闹起来。
一个家长发送了一个该校今年高考成绩的链接,儿子当初的班主任,在今年的高考中硕果累累。清华1人,北大2人,交大1人,浙大2人,人大1人,西交大5人,北航5人……家长们欢呼雀跃,比当年自己孩子高考时还兴奋。魏老师是儿子高三清北班的班主任,我和老师仅打过为数不多的几次交道。每次见到,老师的嗓音都是沙哑的,说话的时候,会遮挡不住或轻或重的咳嗽,典型的持续咽炎症状。期望老师多关爱一点自己的健康,看着老师匆匆忙忙离开视线。
这个暑期,自己同样一直在调理身体。放假前忽高忽低的血压,逐渐恢复平稳正常。一个学期紧张疲惫,只有等到假期时,才可以彻底放松身心。由持续绷紧的状态回复宁静宽松,身体的机能,渐渐调回到正常状态。
经历过几次血压不正常的恐惧,我逐渐摸清身体的规律。也学着缓解自己的焦虑,给身心减压。几次血压状态到达100\150时,头顶像罩上一层铁布衫,混沌不清,整个人都不好了,感觉人生差不多濒临崩溃。而现在的自己,慢慢学习调整,淡定了许多,也强大了许多。
对于教师来说,健康的身体是持续高强度作战的战斗力。祝福所有的师者经过假期修整,身心安好。
教师群体的身体健康,应该是好的教育的核心部分。有了身心健康的老师,才有更加温暖平和的教育。

02.
昨天和一个家长聊天,他说起孩子们的成绩,顺便聊起儿子的一些同学。他说在班里盯自习时,有的孩子总是在埋头写呀写,一个多小时,基本连头都不抬一下,看起来很忙碌,但最后成绩不是很理想,是不是和学习方法有关系。
他说,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缺少了思考,即使投入大量的精力,看起来也是在学习,但效果并不一定理想。
很认同他的观察力。这些年我接触的会学习的孩子,多数具有清晰的自知力,能很好的分析自己。他们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并且会付出相应的努力,容易成就自己。
这些孩子,基本具有相似的三个特征:
一是会听课。科学研究表明,一节40分钟的课,孩子可以专注听课的理想状态能保持20分钟。这些孩子,在课堂上,能跟紧老师的讲解,很好的感悟并吸收老师讲解的重点。
二是会思考。这些孩子善于把握自己会和不会的界限,对于不会的内容,从不轻易放弃。他们不仅爱问问题,而且问题总能问到点子上,问题解决了,就专攻下一个。由此拥有良好的学习技巧和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还常见他们因为解决问题,眼睛里闪烁出快乐的光芒,那种光芒,很迷人,还能够感染老师,让老师觉得特别有成就感。同时孩子本身,能真正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三是会规划时间。这些孩子很少熬夜,和那些从早到晚,看起来埋头苦学的孩子相比,他们倒像一天什么都没学,浪费时间了。事实上,他们很好的规划了自己的时间,有相应的时间表,预习、学习、复习,有针对性的安排。珍惜时间并善于利用时间,是他们的长项。良好的自制力和有条不紊的时间安排,让他们在看似散淡中,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03.
一个好朋友,假期给我报喜。
很长时间由于孩子成绩不理想,经常隔着电话,我都能感受到她的焦虑。念叨孩子觉睡不够,写作业磨蹭,学习状态懒散……她一度焦虑到饭都吃不下去,孩子临考的日子,她也瘦了很多。假期,孩子提出要去学美术。在我的推荐下,孩子去了好友徐美女执掌的强化美术学校。接下来,就是捷报频传惊喜连连了。在她发给我的视频中,我看到,在课堂上,从不上前围拢老师问问题的孩子,在这里,竟挤在了很多同学前面,紧挨着老师,在专注地听老师说话。集训中,孩子一天后就被选拔进造型班,又在学习半月后,因为成绩优异,被选拔进造中造班。在最后结业的考试中,孩子成绩更是名列前茅。
在孩子考试失利时,我告诉她,挫折也是孩子成长中的必修课。这个小孩,比较敏感,很情绪化,易受外界影响,内心不够坚定。你太优秀,孩子习惯了被庇护,所以你要学着适当放手,否则孩子还会摔跟头。
事实证明,这次放手,孩子终于遇见了自己。孩子在短暂的暑期集训中,自己洗衣服刷鞋子,按时起床,整理内务,更重要的是孩子在集训中,找到了久违的自信。日常时孩子常在作业本一角随手涂鸦,她对绘画是有兴趣的,但繁重的学习任务,掩盖了她的天赋。朋友说,孩子是因祸得福,如果没有这次考试,可能还学不了美术。我说,上帝在关闭一扇门的同时,一定会另外打开一扇窗,这下,你的心结终于可以打开了。
所以,陪伴孩子成长,不仅是父母自我完善的一个过程,更是帮助孩子成为他自己的一个过程。不要妄想把孩子塑造成你的样子,而是陪伴孩子找到适合他自己的路。
有时候,把自己的目光放长远一些,焦虑值就能适当降低。自己人生走过大半,常常想一想自己的人生要怎么样,也许就更能想清楚想让孩子的人生怎么样。
不管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我们到底是要什么呢?换句话说,我们的教育到底是要胜出,还是为了幸福?
连在山舍生活,看起来风轻云淡的庄主,在饭桌上一说到孩子,眉头也是紧蹙的。焦虑是这个社会家长的常态。
特别喜欢一个朋友说的话:
让孩子自己看看这个世界,所以要留给孩子适度的自由;
多一点懂孩子,帮助他踏上适合自己的成长道路;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温暖平和的教育,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不管对于家庭,还是对于孩子来说,都是万能定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