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进颐和园,赏皇家园林--颐和园,您不知道的9个秘密

 蔓萝花 2023-10-11 发布于安徽

颐和园的三个秘密——非著名景点的隐藏风景

颐和园

       大北京除了故宫之外,不得不提颐和园,乾隆爷的一次大手笔,造就了我们后人探索的绝版皇家园林,历经几百年,这里发生的故事仍然令人着迷。

       孰不知这个皇家园林的背后还有9个不为人知的秘密

1

昆明湖神似寿桃

       中国吉祥文化往往通过一种图案来表达心中的祈福追求。从高空俯瞰,昆明湖形似一个寿桃,而万寿山佛香阁两侧的建筑恰是蝙蝠两翼的形状,整体看来成了一只蝙蝠,振翅欲飞。大凡到过颐和园的游客,鲜有人知其布局暗含“福寿”图案 。

       乾隆爷在山水中布了一个迷局。仿照西湖把昆明湖划分成“里湖”和“外湖”,而且又加了一道支堤,进一步把外湖分为两个部分。把湖水分成里外湖主要是为了把水引向山旁、山后,达到“山环水抱”的格局。

       为什么要山环水抱?“山环水抱必有气”,这是传统风水的一条重要定律。传统风水的本质是强调对人身心有益的感受。因此,在传统风水里,山要有蜿蜒起伏之曲,水要有流连忘返之曲,路要有柳暗花明之曲,桥要有拱券之曲,廊要有回肠之曲。而曲意味着什么?含蓄、环抱、积蓄、有情,然后必然有勃勃生机。所以要“山环水抱”。而乾隆深谙此道。


2

北京也有黄鹤楼

       话说在昆明湖的南湖岛上,本来有一个很高的建筑叫做望蟾阁。这个望蟾阁是跟那个万寿山上的佛香阁是南北对应的,但是后来也变矮了,据说在慈禧重修之前,就已经矮了不少,规模也缩小了不少。这又是为什么呢?咱们先从这个望蟾阁的由来说起。

       在乾隆的时候,这儿有一个三层的高阁叫望蟾阁。这个阁是怎么来的呢?是在乾隆十五年的时候,有一个叫阿里衮的人,到湖广去做总督,这个湖广包括现在的湖南、湖北。而乾隆十五年时乾隆已经开始修清漪园了,这个阿里衮就想为皇帝做点儿什么,他知道这乾隆爷修园子,希望把全国各地的景色都挪到自己这来,两广地区最有名的当然就是黄鹤楼了,于是他就自己拿钱,在湖北购了些木材,仿照黄鹤楼做了一个建筑。您别小看这建筑,它的大小都是按照1:1的比例做的,做成了以后,再弄到北京来组装,组装以后放在哪儿了?就放在南湖岛上。这就是后来的望蟾阁。由于当时工匠们没有把地基打牢,造成建筑沉降,为此乾隆皇帝还责罚一批相关人等。后来到嘉庆皇帝当政,当他看到倾斜的望蟾阁,于是下令拆毁重建,由过去三层改建成了一层。但是1860年的时候涵虚堂也被英法联军烧了,烧了以后,慈禧重建的时候,便按照嘉庆年间的样子原样重建涵虚堂。


3

中国最奇特的建筑

       昙花阁原来是供佛的地方,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现在的景福阁是在昙花阁地基上重建的。昙花阁基座呈六角形,与昙花的六瓣相似,故名昙花阁。这张照片疑似被烧之前的样子,才使我们今天还能看到与现在朴素平实的景福阁相比华丽炫美的,却是永远消失的的昙花阁的风貌。

       我们看下它的造型,昙花阁为两层重檐楼阁式建造型,上下三层檐下都悬有雕饰极为精美的垂莲柱和挂落罩。屋顶似为蓝或绿琉璃瓦黄剪边,六角形攒尖顶。二层有平座栏杆。最为称奇的是置于星角之间的六角星形平面台基。

       等到慈禧重修颐和园时,她要求修建一座可以赏月、看雨景的楼阁,过去昙花阁的样子显然不符合慈禧的要求,怎么办?就这么地给他弄一个景福阁,寓意大福长寿,而景福阁下面有一个小院,它叫益寿堂。


4

颐和园“水牢”传说

       站在万寿山上向昆明湖西南方看,会发现西堤以西的湖水当中有一座孤岛,这里常年封闭,无路可通。有人发现孤岛上有两道高大的城墙。

       民间传说颐和园里有一个“水牢”,这个地方实际上是“治镜阁”,是颐和园里著名的景点之一。相传,这里曾是专门关押不听话的宫女和太监秘密水牢

       据说当年英法联军攻入颐和园的时候,发现岛上有城墙和高台,认为有清军把守,就远远地向岛上发射了一通炮弹后,一看没什么动静,就撤走了。如今这里早已成为了一片废墟,让一切的传说成为了悬案。

那么颐和园中真的有传说中的水牢吗?

答案是没有的。

       因为过去这里曾是禁区,没有人去过,所以人们对这个建筑它究竟是干什么的产生了猜疑,以至于后来人们都说这里是一个水牢,宫女太监犯了错误就关在里面,以讹传讹就传开了。其实,这座孤岛上的建筑叫做治镜阁,英法联军火烧颐和园的时候,曾躲过了一劫。到了光绪年间慈禧重修颐和园时,由于缺少木料,直接将治境阁拆除,将材料挪用到了其他地方。这个地方就荒废了。


5

颐和园也会长个

       乾隆时期的清漪园(颐和园的前身)和光绪年间重修的颐和园一对比发现,也不是所有的建筑都变矮了,也有增高的,德和园大戏台就是增高的一个。原先这里是一个四合院,是一层的戏台,它名字叫怡春堂。

       但到慈禧统治时期,这里就成为她的专用戏楼,她嫌原先的一层戏台太小了,限制了观戏的效果,她一琢磨,干脆重修个大的,于是原本是一层的房子,就变成了三层的大戏楼。

       不光德和园大戏台长个,围墙也要长个。不过,围墙不是真的在长个,而是有人给它增高了。为什么要加高?据说原因是这样的。

       清末革命党人屡次派人刺杀清政府要员。老佛爷一看革命党人玩命与朝廷作对,自己去颐和园游玩也不安全,于是下令颐和园的墙要增高三尺。所以现在您看颐和园的一些墙,它是两层,两截的,除了有的墙是因为后来塌了再重修的看不出来以外,其他光绪年间留下来的墙,还可以看到它增高的这一部分。


6

离奇的佛香阁

       颐和园中最有名、最具传奇色彩的建筑,其实就是万寿山上的佛香阁。说起这座佛香阁的历史,那是有些年头了。

       想当年乾隆爷修清漪园时,这佛香阁就是按照杭州六和塔样式设计建造的,不过塔身设计高度要比杭州六和塔要高出2层,也就是乾隆爷想把佛香阁建成九级浮屠塔,让人琢磨不透的是这塔修到八层时居然倒了

       与此同时,北海的琉璃塔工地,也发生火灾。两个地方同时出现事故,乾隆认为这是上天在警告自己,于是改变设计,变成了今天的三层。可要说佛香阁最离奇的事,那还得说80年代末那扑朔迷离的佛像与佛头的故事。

       现在颐和园佛香阁里面有尊佛像,原先并不属于这里,而是鼓楼西边那边寺庙供奉的佛像。这个当时从城里运来的佛像并不完整,残缺了一块,在佛像的脑袋顶上少一个盖子,看上去感觉很是别扭。

       正当所有人都一筹莫展的时候,突然有人提出,颐和园的仓库中有尊佛头可以用来试试,这一试不要紧,正好放在佛像上,严丝合缝,看样子这两个东西原本就是一体的。

       说到这里,有人会问佛头怎么会在仓库里放着,这要追溯到70年代,那时有人在颐和园昆明湖中游泳时,捞起过半个铜佛头,后来就放在仓库里。说来也惊怪,一个是从城中庙里找来的佛像一个是昆明湖中捞起的佛头,为什么会合为一体的呢?这个谜团到今天也没能解开。


7

烧不着的宝云阁

       颐和园内有一座特殊材质的建筑,名叫宝云阁。为什么说它材质特殊,因为其他建筑基本上都是砖木结构,只有它是由黄铜制成的,说白就是一座黄铜建筑。有人说,宝云阁没有被英法联军付之一炬,是得于它的材质结构。其实并非完全这样。

       据当时的一些资料显示,不仅宝云阁,整个万寿山西部的很多建筑都保存完好。如果是因为黄铜制成的建筑,那么其他的那些木质结构建筑呢?为什么在东部建筑几乎荡然无存的情况下,西部的一些建筑却保留了下来?

       这个问题困扰了人们很多年,人们只能从风向上来作出合理的推断,英法联军攻入颐和园的时候是十月份,风由西向东吹,当时放火时是以佛香阁为中心,所以万寿山东边的建筑烧毁较多,而西边的建筑烧毁较少。


8

园内曾经高楼林立

       去过颐和园的朋友,都有这样的感觉,一个是地方大,还有就是古建筑多,并且都挺高大的。可是你知道吗?150多年前,颐和园里的建筑比现今还要多,还要高大

       先从颐和园内六座城关中最大的一座文昌阁说起。如今的文昌阁为光绪年间重建的,约10米高的城台上建有一座二层重楼,平面呈“十”字型,中央为歇山顶,南北卷棚勾连搭,重楼四角建有四座小亭,作为主楼的陪衬。既然是重建,那以前是什么样子呢?我们把时间往回拔到150年多前。

       那时的文昌阁比现今还要高大,为三层式楼阁,而且装饰更为精美,上面还有一座西洋大钟。可以看出在清漪园时代的文昌阁整个建筑都是比较独特的。1860年园内大部分建筑遭到英法联军破坏,文昌阁也被被毁坏,只残留城台,后来慈禧重修颐和园时才将其改建为上下两层。

       因为当时的财政原因,有很多建筑都改建成相对较为低矮的建筑。如两层的昙花阁变成单层的景福阁,还有许多完全消失的高层建筑,如西堤上的景明楼,湖中心的治镜阁等。


9

看不见的警戒线

       颐和园最美丽的风景,莫过于宽阔的昆明湖。早在明朝的时候,这里就是一片观赏风景之地。每年三四月份,当地百姓都会到这里来踏春。后来,乾隆皇帝瞧上了这块风水宝地,修建了皇家园林。

       不过,皇家园林建成后,乾隆皇帝并没有在四周修建围墙,也没有派重兵把守,所以老百姓也可以到这边来,不过当地百姓只能在“警戒线”以外观赏,不能越过“警戒线”,否则被抓要蹲大狱的。可您知道这警戒线在哪儿吗?

       就在今天的廓如亭,廓如亭以东不设限,当地百姓可以到这个地方来游玩,廓如亭以西至十七孔桥、南湖岛都是皇家禁地,不是说谁想来就能来的,否则要付出代价的


颐和园的三个秘密——非著名景点的隐藏风景

       颐和园,一个把西湖搬来北京的皇家园林。我们都知道颐和园修建于清朝,故宫则始于明朝,崇祯皇帝上吊的煤山就是修建故宫挖出的土堆积而成。那么颐和园之前的明朝皇帝们就没有想过在万泉河水域修一座园林么?这就是颐和园不得不说的第一个秘密了。

颐和园的三个秘密——非著名景点的隐藏风景

1.乾隆为什么要毁掉魏忠贤的好山园?

       在北京以西,燕山被称为瓮山,在瓮山下面有一个湖被称为瓮山泊。早在金贞元(1153)元年,金主完颜亮在瓮山建立了一座宫殿。所以说金主都能发现的好地方,明朝皇帝怎么会不知道呢,明朝弘治七年(1494年),明孝宗乳母助圣夫人罗氏就在瓮山前建圆静寺,后荒废。此后瓮山周围的园林逐渐增多。明武宗在湖滨修建行宫,称“好山园”,为皇室园林。明武宗朱厚照、明神宗朱翊钧都曾在此泛舟游乐。到了天启皇帝时,魏忠贤曾将好山园据为己有。

       1750年,为迎接崇庆皇太后60岁诞辰,乾隆帝下令修复瓮山泊,拦截西山、玉泉山和寿安山,三湖之水形成水库,不仅为故宫花园供水,还为周边农田提供灌溉用水。

       正是乾隆十五年的瓮山泊扩建工程使得原本位于湖泊北岸的好山园变为湖中,好山园因位于瓮山泊东岸即将要挖掘的地带上而被拆毁。可以说这座魏忠贤的园子如今已经在昆明湖的范围内了,也许泛舟湖上,水域之下曾是“千岁”生活的旧址呢 。

颐和园的三个秘密——非著名景点的隐藏风景

2.娘娘墓亡魂显灵,乾隆帝改塔为阁

       乾隆修建清漪园,下令改瓮山湖为昆明湖,在湖北岸兴建大报恩延寿寺,并寺后兴建一座九级的延寿塔。可是塔都已经盖到第八层了,工匠们突然又接到圣旨,让把快兴建完成的延寿塔拆掉,改成阁,也就是后来的佛香阁。

       传说在修建清漪园的时候,施工过程中工人在瓮山下发现一个古墓,工人不敢妄动,请示皇帝。乾隆为母祝寿心切,下令把古墓挖开。可是大家一起动手,墓门始终挖不动。于是就有人说,这是忽必烈王妃的墓,这位墓主长眠于此,如果你打扰她休息,你就会惹麻烦,她的墓动不得!乾隆听到这个消息,有点儿不信邪,亲自到现场“督战”,并传令,如果挖不动就用炸药炸开。终于古墓的大石门被打开了,人们发现里面的墓门刻着八个大字:“你不动我,我不动你!”。乾隆皇帝吓出一身冷汗,赶忙命人把土都盖回去,并让施工的工人把快要建好的延寿塔拆掉,改成能够安抚亡魂的佛香阁。

颐和园的三个秘密——非著名景点的隐藏风景

3.慈禧为什么冒着千年骂名也要修缮颐和园?

       颐和园作为与圆明园毗邻的清朝皇家园林,是如今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为什么两座园林如此之近,圆明园却焚毁,颐和园却保存了下来呢?

       其实在清朝道光年后,由于国力衰弱,宣布撤三山陈设,清漪园就逐渐荒废。

       而在咸丰十年(1860年),清漪园和圆明园一样被英法联军大火烧毁。

       园林本无罪,还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但圆明园和颐和园最为人知的故事,却是埋在每个中国人心中的伤痛。如果说火烧圆明园是圆明园最刻骨铭心的故事,那么颐和园的头条新闻则离不开慈禧太后。

颐和园的三个秘密——非著名景点的隐藏风景

       慈禧太后为了退居休养,以光绪帝名义下令重建清漪园。1886年,在兴办海军学堂的名义下,开始修复清漪园,直到1895年才完工。慈禧取“颐养冲和”之意,将“清漪园”改名为“颐和园”。由于经费有限,乃集中财力修复前山建筑群,并在昆明湖四周加筑围墙,改名颐和园,成为离宫。从此以后,颐和园不仅是慈禧晚年避暑、游玩、做寿的御园,而且是她进行内政、外交等政治活动的行宫。

       1900年,八国联军攻打京城,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仓惶西逃。临行之前,慈禧太后将幽禁在景祺阁北小院的珍妃召至颐和轩,命太监崔玉贵等人将她推入贞顺门内井中溺死,此井因而得名“珍妃井”。

       珍妃死后,尸体在井里泡了一年多,直到第二年,辛丑回銮后,慈禧太后未免理亏,将珍妃死因归结于崔玉贵逞能将珍妃推进井里,自己只不过当时在气头上。并命人将珍妃尸体打捞上来,安厝于西郊田,后葬西陵之崇陵妃园。瑾妃在井北怀远堂东间立牌以示哀悼。后称此井曰珍妃井,沿称至今。井上有井口石,中有铁棍锁之,禁用。现仍完好。

颐和园的三个秘密——非著名景点的隐藏风景

        颐和园的建筑及文物又遭受了八国联军的破坏,1902年慈禧再次动用国库巨款修复了颐和园。这次修复颐和园尽管大体上全面恢复了清漪园的景观,但很多质量上有所下降。许多高层建筑由于经费的关系被迫减矮,尺度也有所缩小。如文昌阁城楼从三层减为两层,乐寿堂从重檐改为单檐,也有加高的建筑,如大戏楼。苏州街被焚毁后再也没有恢复。由于慈禧偏爱苏式彩画,许多房屋亭廊的彩画也由和玺彩画变为苏式彩画,在细节上改变了清漪园的原貌。

颐和园的三个秘密——非著名景点的隐藏风景

       从慈禧两次三番的修缮颐和园来看,一方面她是真的不考虑民间疾苦,都割地赔款了,还有着天朝上国的统治者的心态,对中国的未来产生了战略性的误判,没有意识到亡国的危机和世界格局的巨大改变,即使面对侵略,仍然能觉得国力尚可,少一点军费也要修好园子享受大清颜面。

       另一方面是她真的爱享受,颐和园的景观命名处处透着长寿二字,恐怕西太后也和普通人一样想着延年益寿,海军又不是一年两年建成的,自己的生活高质量不能放弃。慈禧也愿意派留学生,也修过学堂,可以说她并不排斥让中国进步和发展,只是这些花费若影响到了自己享受,那便是不行的。作为最高统治者一己私欲大于为公,这样的清政府离败亡也就不远了。

颐和园的三个秘密——非著名景点的隐藏风景

       如今再看这个美丽的园子,她的修缮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当时的审美,但若是把这些银钱好好地建设海军学堂,或许能没有甲午战争的一败涂地。我们站在时间轴上回望历史,在1886年的春天,没有人能预测八国联军侵华,也没有人能预测中日甲午海战,历史把选择权交给慈禧太后的时候,她偏偏一心只想修园子,真是让人唏嘘无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