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沈从文为丁玲立传,丁玲看了半天,在一段文字下批注:混蛋

 兰溪歌 2023-10-11 发布于浙江

丁玲:一生感激沈从文,晚年却因一本书闹翻

1979年,丁玲接见日本汉学家中岛碧女士的来访,中岛碧带给她一件礼物,谁料,丁玲仔细看过礼物后,勃然大怒,连连大骂“混蛋”。

丁玲究竟收到的是什么礼物呢?

原来中岛碧送给她的是一本书,而这本书就是40年前沈从文专门为她做的传,那么沈从文究竟在书里写了什么能惹怒一位看淡生死的老人呢?

01情同手足

1904年,丁玲出生在湖南临澧县的一个名门望族,家里非常有钱,光是她家这一支就有200多间房子。母亲余曼珍是知县的女儿,自小饱读诗书,颇有见识。

可惜父亲体弱多病,在她4岁的时候就就去世了。母亲不堪在夫家孤苦无依,就变卖家产,带着4岁的丁玲回到娘家生活。

别看余曼珍是个小脚女人,但颇有反叛精神,不顾周围人的讥讽嘲笑,和小丁玲一起上学,丁玲上幼稚园,她上女子师范。师范毕业后,余曼珍又创办女子学校,培养了大批具有新思想、新文化的进步女子。

受母亲的影响,丁玲从小就有独立意识,认为男女平等,男人能做到的事情,女人一样能做到,甚至做得更好。而这种思想成为了她日后行事的指南,滋养了她一生。

沈从文大丁玲两岁,出生在隔壁的凤凰县,两人同饮一江水。不过两人小时并不相识,长大之后才有交集。

丁玲17岁时已出落成修眉大眼,长相俊美的大姑娘了,舅舅催她嫁给表哥,履行打小定下的婚约。已被进步思想成功洗脑的丁玲,怎肯接受一桩包办婚姻,受人摆布?于是就有了逃婚的心思。在母亲的支持下,丁玲成功逃离。

人生就是这么奇妙,无缘时,咫尺不识,缘分到时,隔山隔海也要相互寻着来相见。

丁玲来到北京后,举目无亲,孤独无助时,偶然认识了胡也频。当时,胡也频在新京报任编辑。

那天,芙蓉花开得正艳,丁玲身着一身白裙站在花丛中,名艳艳地笑。迎面走来的胡也频一下子就被这个女孩吸引了,他听到了心门轰然倒塌的声音。愣怔良久,他才讪讪地上前打招呼。

丁玲却对这个帅气的大男孩没有丝毫心动,觉得他就像自己的弟弟一样。后来证明也确实如此,丁玲对胡也频疼惜多过爱情。

胡也频将自己的好友沈从文介绍给丁玲认识。沈从文一口的湖南话立刻获得了丁玲的好感。俗话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丁玲和沈从文很快热络起来,谈文学、聊时事、说故乡,总有说不完的话题。

胡也频经常插不上话,好在沈从文很识趣,总给他们两人创造二人空间,撮合二人。但丁玲始终无法喜欢上这个小自己一岁的男人,生活的困顿再加上感情的困扰,丁玲迷路了。丁玲决定回湖南老家一段时间,理一理人生的走向。

丁玲前脚刚到家,胡也频后脚就追来了,当丁玲打开房门,看到蓬头垢面的胡也频时,一种复杂的情绪涌上心头,欣喜、感动、局促,唯独没有爱情。

丁玲跟着胡也频再回到北京时,关于两人的花边新闻已经在朋友圈中满天飞了。丁玲非常愤怒,叛逆的性格被激发出来。既然你们说我和胡也频睡了,那老娘就睡给你们看看。

胡也频万万没想到最后帮自己俘获爱情的竟然是流言蜚语,但不管怎样,结果是自己想要的,这就够了。

同居之后,胡也频和丁玲在香山租了一间民房,生活依旧艰难,两个人唯一的经济来源就是时有时无得稿费,经常面临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局面。那段时间唯一能抚慰两人的就是互相体贴的温暖了。

沈从文了解到两人的囧况,经常接济,但他也穷,三人各居两处的消费实在有点大。为了节省一份房租,索性他也搬到香山和两人同住。

沈从文年长,以大哥自居,把这两个小年轻视为亲弟弟亲妹妹一样照顾。丁玲和胡也频经常为一些小事拌嘴,沈从文就充当和事佬,从中调停。

丁玲也投桃报李,充当起了厨师兼卫生员,把三人的生活打理得妥妥帖帖。三人的感情在那段时间迅速升温,丁玲已经把沈从文当做亲哥哥了。

在胡也频和沈从文的影响下,丁玲也爱上了写作,而且一发不可收,为日后享誉世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02指点迷津

就在丁玲和胡也频的爱情渐入佳境时,一个人的出现又将这段感情陷入危机。

受当时出国风潮的影响,胡也频、丁玲和沈从文都想出国留学,于是三人就找了个教日文的老师,而这个老师就当时在北大自修日语的冯雪峰。

初次见到冯雪峰,丁玲很失望。她本以为一个在北大学日语的年轻人应该是英俊潇洒的。可冯雪峰其貌不扬的外表看起来就像一个乡下人。

但冯雪峰行走江湖靠的不是脸,而是才华横溢。他和丁玲聊文学、聊时事、评古说今,很快就征服了心思单纯,向往美好的丁玲。

丁玲痛苦地对胡也频说:“我爱上了冯老师,怎么办?”胡也频沉默不语,半晌才说出一句话:“没有你我活着没有意义。”

丁玲陷入感情的纠缠中,理不出头绪,离开胡也频,担心他做出傻事,离开冯雪峰,又情非所愿,也背离了为自己新女性的做人原则。新女性不就该做主自己的人生?新女性不就该挑战旧习陋俗吗?既然男人可以三妻四妾,女人为什么不行。

丁玲像一个探路者,开始探索新的男女相处模式。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那就自己摸着石头过河。

当她把三个人共同生活的想法说出来时,胡也频和冯雪峰都没有反对。于是三人兴冲冲直奔杭州,在盛产爱情的西湖边租了一套两居室。胡也频和冯雪峰各住一间,丁玲随心所欲想住那间就住哪间。

这种生活对用情至真的胡也频是一种煎熬,身心俱疲之下,他逃到沈从文那里,寻求帮助。

沈从文骨子里还是一个大男子主义的男人,当然看不惯丁玲的这种做派,就写信委婉劝说丁玲,同时指点胡也频,爱了就不要轻言放弃。

胡也频受到鼓舞,又当真放不下这段感情,就又返回杭州。他的坚定终于挽回了丁玲摇摆的心。冯雪峰最终也理智战胜感情,选择离开。

03舍身营救

1928年,胡也频和丁玲加入了左翼文联。苟富贵,勿相忘。有了好事的丁玲怎么会忘了大哥,于是她邀沈从文也加入左联,但沈从文醉心写作,拒绝了丁玲的好意。

1931年,胡也频因写了讴歌革命的小说《光明在我们面前》,被国民党当局盯上,在筹备工农兵代表大会时,被逮捕了。

这一突入其来的变故,让丁玲不知所措。沈从文听到消息,立刻展开救援。他给胡适和蔡元培写信恳求相助,甚至还找到了任职南京中统的陈立夫帮忙。可惜一切都无济于事,胡也频还是被杀害了。

营救胡也频失败对沈从文的打击很大,消沉了很久,但他知道,当下不是消沉的时候,胡也频的妻子丁玲、儿子还需要自己的帮助。

丁玲此时刚生下儿子,丈夫的被害让她悲痛欲绝,几次想随丈夫而去,但他放不下儿子,更放不下未竞的事业。怎么样保全自己和儿子,就在她一筹莫展的时候,沈从文伸出了援手。危难之时见真情,此时丁玲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

沈从文从朋友处借来了路费,伪装成丁玲的丈夫,冒着危险将丁玲母子送回了老家。丁玲倚在院门望着大哥远去的背影,眼泪夺眶而出。

沈从文回去的日子也并不好过,因为护送丁玲母子延误了返校的日期,丢掉了讲师的工作,只能靠写文章赚取微薄的收入。

不久后,丁玲放不下革命工作,将孩子留给母亲毅然返回,她要继承丈夫的遗志继续革命。不幸的是,她也落入了魔爪。

1933年5月,丁玲被国民党特务绑架,拘禁在南京。听说了这件事的沈从文如遭雷击,第一时间站出来相救,此时情况不明,谁站出来谁就可能被引火烧身。但沈从文已经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但凡有一分救出丁玲的可能,他都不愿放过。

但一个文人能做什么呢?除了写文制造声势,给当局施加压力,他还能有什么办法呢?

沈从文先后写出《丁玲女士被捕》、《丁玲女士失踪等文章》,这些文章很快刮起了舆论的风暴,引起国内外知名人士的关注。最终在宋庆龄、蔡元培、鲁迅、罗马罗兰等国内外著名人士的帮助下,丁玲成功脱险。

然而,在丁玲被救出之前,有丁玲被害的消息传出。沈从文陷入深深的痛苦和自责,那段时间他一度暴瘦到风都能吹到。他想为丁玲做最后一件事以告慰她在天之灵,于是,沈从文为丁玲著传立说,写了《记丁玲》一书。

谁曾想,这个承载着沈从文深情厚谊的书竟然成了日后他和丁玲反目的导火索,真是造化弄人,世事难料。

04反目成仇

解放后,丁玲和沈从文两人在文学上都有了大发展,成了声名显赫的大作家,两人虽然天各一方,但彼此都珍惜着曾经的友谊,尤其是丁玲念念不忘当年沈从文的冒死相救,她期望在有生之年,能亲口说声“谢谢!”,可是这声谢谢很快就换成了“混蛋!”

原来,1979年,日本汉学家中岛碧到中国访问,她特意拜访了丁玲老人家,相谈甚欢之际,中岛碧交给丁玲一本书,正是沈从文写她的传记。

只是兜兜转转40多年,她才第一次看到这本书。丁玲摩挲书皮良久,才哆哆嗦嗦地翻开书,起初她看得很慢,谁料,当她在一页书凝视良久后,书就越翻越快起来,脸色也随着书的翻动越发阴沉,突然她把书重重摔在桌子上,努喝一声“混蛋,一派胡言。”

原来沈从文在书中以男人的视角描写了丁玲的几段爱情。

他描写丁玲和胡也频的爱情:她虽然和这个海军学生住在一起,海军学生能供给她的只是一个青年人的身体,却不能在此外还给她什么好处。

沈从文描写丁玲和沈雪峰的感情:她的年岁已经需要一张男性的嘴唇同两条臂膀了·····倘若来了那么一个男子,这生活即刻就可以使她十分快乐。”

丁玲从这样的描绘中嗅到了肉欲的味道,她认为这是对自己的侮辱。她予以反驳,给出批注:沈从文常常把严肃的东西,按他的趣味去丑化,我不喜欢他这种趣味,在他眼里,总是趣味。

从丁玲对沈从文批注的原文中,不难看出,他不能容忍沈从文对她引以为傲的反叛精神进行歪曲。也许有些做法在今天看来确实有些不妥。

但在当时的情境,新旧思想交替,怎么做才是对的,没有现成的模版可套用,所有有新思想的人在尝试。丁玲的试探只不过迈的步子比较大而已,就像一个不知规矩为何物的顽童对新事物的探索一样的道理。

道不同不相为谋,丁玲以为沈从文是理解她的,原来他从来就不曾懂她。不懂倒没什么,沈从文千不该万不该去妄言丁玲的精神支柱——反叛精神。

自此两个人的关系彻底分崩离析。

纵观丁玲的一生,经历几次感情,确实是离经叛道。不过每次感情她都是付出真心。年少相识胡也频,她爱他的单纯、爱他的痴情。遇到沈雪峰,他爱沈雪峰的才华,爱他的成熟,虽然她和沈雪峰、胡也频三人同居一室,那不过是她对新生活的一种探索。

人与人的交往,三观相合就聚,不合则散,感情上的恩怨纠葛谁又说的清呢?

原创不易,能否点个关注?点个赞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