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床研究标书中的“统计分析”怎么写?

 slg藏书 2023-10-11 发布于山东

一、背景

“临床研究”不少时候都是医生们自娱自乐的研究,毕竟很少有课题专门针对临床研究进行资助。即便有,要么高不可攀(科技部、卫健委的大项目)、要么有钱花没“名分”(企业资助项目)。好在近两年,不少地区在省市这一水平开始资助临床研究了,毕竟这类研究对患者的实惠更大,比如北京市的“首发”、“首特”。小编团队最近就看了不少“首发”项目的标书,没办法,得服务啊。

二、让人头痛的“垃圾”信息

看来看去,发现有个问题很让小编头疼。这类临床研究的标书从结构上基本都是八股文,一些内容和论文的构架很像。比如,不管哪个口资助的基金,申请书中都会有“统计分析”或是“统计方法”这样的模块。而小编看的标书中,在这部分内容的写作没有一份让小编看得“酣畅淋漓”。

好了,那这些让小编头疼的标书中,统计分析部分到底写成什么样子呢?我给大家来个万能模板,基本上可以说是对他们最好的概括了:

本研究对连续变量(如……)进行正态性检验,对正态的数据采用均值±标准差进行描述,并使用t检验完成单因素分析;对非正态数据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进行描述,并使用非参数检验完成单因素分析。对分类变量使用构成比进行描述,并进行卡方检验/趋势卡方检验。多因素分析使用……模型完成。检验界值取双侧α=0.05,使用SPSS24.0完成统计分析工作。

好了大功告成!但是等等,每个研究都按一样的套路写,那要这部分来还有什么用呢?难道真是考大家统计学基本常识么?了解统计学原理的老师一定不这么认为,毕竟没有“变异”的资料,收集来了就是垃圾。那没有变异的“统计分析”介绍,对评审人来说也一定是“垃圾”信息了。所以,这部分肯定不是让我们这么写的!

三、“统计分析”内容应该如何构思

小编作为服务者,也作为评价方法学部分的初评人,首先希望看到的是“有效”信息。所谓的“有效”信息,其实远不止你研究到底用了什么统计分析的具体方法,而是本研究为了验证研究假说而设计的统计分析策略。简而言之:“别说方法,说套路!”

以一个RCT研究为例。在RCT研究中,评审人才不管你对每个变量分别如何描述、如何检验呢。即便你对每个变量的描述和检验的方法都对,仍然会在作出统计学结论的时候犯各种各样的错误。而从根源上让评审人认为你不会犯错的,其实是“秀”出你清晰的统计分析思路。在一个RCT中,无非是要做这么几件事:

1、描述研究对象特征(结论可能外推的人群);

2、干预组、对照组基线特征的描述和比较(基线是否均衡,随机化过程是否可靠);

3、主要结局指标的组间比较(单因素分析,探讨假说是否成立);

4、次要结局指标、安全性指标的组件比较(其他次要结果)。

既然统计分析的目的清晰了,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在“统计分析”介绍这部分遮遮掩掩呢?干脆按统计分析的目的逐条写不就行了么?!因此,对于RCT研究来说“统计分析”这部分完全可以写成4个子条目:

1、研究对象特征的描述性分析;

2、组间基线均衡性分析;

3、主要结局指标的组间比较;

4、次要结局指标、安全性指标的组间比较。

当然,这也只是RCT研究的例子。如果您做的是个队列研究,套路可能就不一样了。那每类研究设计都有各自的分析套路,作为非方法学专业的朋友们到底怎么办才好呢?

四、“万能工具”——报告规范

各种研究设计类型都有自己对应的报告规范。这也就意味着,在我们最终撰写论文的时候,统计分析的实施、描述、结果展示,都要依据相应研究类型的报告规范。

好了,最前面让人头痛的问题有了解药。既然最终分析都要遵循这个规范,那我们在设计阶段构思统计分析的时候,只要遵循产出时要遵循的“报告规范”套路不就好了么?

因此,您下次写标书的时候,如果统计分析部分不知道该如何写,千万别从别人标书里面抄那些反面教材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