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恩我的母亲

 善日行 2023-10-11 发布于山东

  

  在我的回忆中,有一个场景一直念念不忘,那是我在东北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子弟中学读书的寒假,冒着超级大雪,回到县城家中。当时地上的积雪有一尺厚。

  

  大清早下了火车,我走到家大院门口时,正好看到妈妈从房门出来,看到我回家,妈妈高兴地不得了。口中不停地嘟囔:“儿子回来了!儿子回来了!”。

  

  那时的妈妈,在县医院儿科工作,动不动就值夜班,下班后要照顾三个未成年儿女,和父亲一起经管菜园子,养鸡,起早贪黑,任劳任怨。

  

  当时的公共交通不方便,妈妈下功夫学自行车,一开始我给妈妈扶着,妈妈还有一点胆怯,后来居然能自己骑车上下班了。

  

  当时的家在九台县城一个粮库大院旁边,属于县城的郊区,一到夜晚,路上人迹稀少,妈妈下夜班晚,十分不安全。已经十四五岁的我,也时不时地接妈妈下班,有时也是我骑自行车载着妈妈,让妈妈省省劲。

  

  姥姥看妈妈带着三个孩子不容易,也常常住在我们家,帮妈妈。那时,羽绒服还不像现在这么大规模量产,质量好价格便宜。东北入冬天气寒冷,每当入冬,家家户户都忙着自己做棉衣棉裤,缝制棉被。

  

  在我的印象里,一到入冬季节,为了不让孩子们受冻,姥姥和妈妈就在大炕上,转过来转过去,忙活这些冬天的装备。

  

  在那艰苦的日子里,为了子女为了家,妈妈和爸爸一心一意,不知道付出了多少辛苦。

  

  1984年,为了这个家也为了三个孩子的未来,妈妈和父亲一起,托运了全部的家当,为了回头少花钱,能托运的都托运。带领全家人,千里迢迢地来到从未到过的西南贵州,开始了南方的新生活。

  

  有一张在长春火车站,姥姥给我们送行时和妈妈的合影,每次我看到心里都难受,那是怎么一个场景啊!那时我就立志,一定考上大学,而且是北方的大学,让妈妈和姥姥早日再相见。

  

  嘿嘿,你还别说,有志者事竟成,1986年,我成功考上地处北京的大学,果不其然,入学是妈妈送的我到北京。我入校后,妈妈回到老家长春,和姥姥相见。想想妈妈自豪地跟亲朋好友宣布:“我儿子考上北京的大学了”的时候,我也是蛮高兴的。

  

  从北到南,母亲始终是家的核心,只要妈妈在家,感觉家里人很多很热闹,我留恋妈妈唠叨的日子,是那么温馨,那么甜蜜。

  

  我记得,高考时考完数学回家,当时就妈妈在家,我坐在沙发上回想考题,突然发现两个三分选择题做错了,嗷嗷叫了两嗓子,吓妈妈一大跳,也不知道咋考的。尽管这样,数学还是考了一百分以上,弄得我后来一犯糊涂,都感觉不好意思,真对不起这考分啊!

  

  我记得当年,因为妈妈四十多岁,为了家庭子女远赴西南贵州,我给北方的亲人写的信中,特意提到了妈妈为家庭的巨大付出。

  

  每次写到结尾,我都不自觉地百度一下有没有啥好词借用一下,赞美母亲的话太多了。还是发自内心的说一声:妈妈,您辛苦啦!感恩您为这个家的无私奉献,祝您健康快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