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作最爱千字文

 善日行 2023-10-11 发布于山东

  

  阅读网络文章我有几个感受:

  一是长篇大论的,不喜欢。作品是作者思想意识的宣泄,太过劳神,不接受。

  二是开头就写,起行不空格,不守行文规则的,不喜欢。起码的规矩都不懂,还算什么文化人。

  三是布局花哨千姿百态的不看,低估文字的魅力不要紧,这么作践文字,我不接受。

  几千年灿烂的中华文明是我们的骄傲,徜徉在这文化的长河中,享受绚丽多姿的文化盛宴是如此的幸福。

  我从不羡慕也不考虑出国,徜徉在祖国的大好河山之中,一天天地终老,挺好。

  回首中华文化,唐诗宋词,元曲清说,有一个永恒的魅力特征,那就是精炼。

  短短的几行文字表达,就说明一切,这是中华文明的骄傲,人类文化的结晶。

  王朔曾经写了一篇《我的千岁寒》,才思泉涌,但是写的太长,看得人头晕脑胀。

  智能手机的出现,使得写作变成异常容易的一件事,很多素材,都可以轻松地搜索得到,最需要的仅仅是你大脑的思维与条理。

  假如诉说是生活的一部分,和谁说都扰民,为什么不用写作的方式和自己诉说?岁月静好并不是呆若木鸡,无所事事。

  技能缺失而又固执己见、目空一切,是最大的愚蠢。其代价是看不见摸不着却又实时存在着的痛苦。

  如果你活的不够痛苦,那是你的还不够愚蠢。此外一切都是假象。

  越是精炼的文字,其背后的付出越是巨大。好的诗书文章数不胜数,可是,上下千年《水调歌头》却只有一部。

  估计再过千年,人们还是一样“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体会“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意境。

  我最爱千字文,原因有三:

  一是千字文表达,不像文言文的晦涩难懂,而该说明白的都说的很明白,不担心意犹未尽。

  二是写作和阅读都不累,当你刚刚感觉到厌烦的时候,写完了同时也看完了。既传递了思想,又不劳民伤神。

  三是十篇千字文就是万言书,坚持下来一样收获多多,荣誉满满。很多成功的电影剧本也就一万多字。

  即便如此,我的千字文也不一蹴而就,写作时稍有倦累,就会放下,要么外出行走,体会自然,康复身体,要么闭目养神,养精蓄锐。

  我自知不是一个勤快的人,因为这份“懒惰”,尽管早有写作的想法,但却是荒废多年。

  大病初愈后的创作,给我最大的体会是:

  一个人做事,其方法论的现实意义大于世界观。好的想法谁都有,可结果却大相径庭,决定这一切的,显然不是世界观。

  美国政治家约翰逊曾说:“为了写作,一个作家的绝大部分时间花在阅读上;一个人要翻遍半个图书馆才能写成一本书”。

  专心耐心的阅读,获取丰富的写作经验,是自己最大的欠缺,人的思想也像手机一样,该充电就要充电才行。

  就像乒乓球高手比赛,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实力,聪明可以赢一时,千锤百炼的实力却可以赢一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