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还在吃榴莲吗?

 扫地僧一一 2023-10-11 发布于江苏

个人简介:张郎中,90后中医,中医学硕士,社区医院坐诊,半日临证半读书,崇尚中医经典,倡导“天人合一”的理念,致力于传播中医思维,让中医思维照亮每个人的生活。

榴莲想必大家都吃过,喜欢它的人口不能停,讨厌它的人避之不及。

那么中医怎么看待榴莲,今天郎中跟大家说道说道。

咱们不查阅资料,先用咱们具备的中医理论分析分析。

榴莲,其味香甜,可入脾。其果肉色黄,也可入脾。

其气闻之臭,可以入肾,质地黏腻厚实,也可以入肾。

所以咱们基本可以断定,榴莲是入脾肾的,对脾肾有一定的补益作用。

看看医书里怎么说的。

《本草纲目》这样论述榴莲,“味甘温,无毒,主治暴痢和心腹冷气”。

榴莲温性,其质地较重,吃进榴莲后就犹如一颗热性炸弹,直入身体深处发挥能量。

所以榴莲对于下焦虚寒、寒性痛经也会有一定的帮助。

当然了,即便榴莲有一定的温补功效,郎中想应该也没人拿榴莲来治病,

但是当我们了解的榴莲大概的性味以后,就能结合个人体质来判断榴莲适不适合自己吃。

虽然是温热的水果,但是它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果肉过于粘腻。

我们知道脾是很讨厌这种粘腻的食物的,

如果过食榴莲,脾胃就好像被胶水粘住一样动弹不得,消化吸收必然会受到影响。

所以即便是寒性体质,榴莲也不能多食。

湿热体质更不宜食用。

榴莲原产于东南亚,属于舶来品,

传说是郑和下西洋,
第一次吃到榴莲时,大为震撼,
同行队伍都吃到舍不得离开,
于是郑和就把它命名为“留恋”,
后人取其谐音,称之为“榴莲”。
但是到了中国,中医也赋予它属于它自己的性味特点和功能主治,这是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也是中医的包容性。
榴莲周身是刺,看起来凶的很,但是里面的果肉却又软糯至极,这是阳中有阴;
当你吃完软糯的果肉,又会发现里面还有一颗坚硬的核,这是阴中有阳。
榴莲的果肉是温性的,但是榴莲的果壳却有滋阴的功效。
这种你中有我,阴阳平衡的现象在大自然中并不少见。
柿子是甜的,柿蒂是苦的;
麻黄是发汗的,麻黄根是敛汗的。
榴莲之中也有中医,妙不可言。
如果大家觉得郎中的文章还不错,就请大家动动手:
1.将本公众号设为星标⭐
2.看完每篇文章,记得在文末右下角点下“在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