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针灸治疗痛经

 心其和顺其然 2023-10-11 发布于浙江

痛经

图片

【概述】 

痛经系指妇女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发生以小腹疼痛,可痛引腰骶,甚则昏厥的一种病证。早在唐代《备急千金要方》中即有“经来即腹中痛”的记载。所以,宋.《妇人大全良方》又称经行腹痛。针灸治疗痛经,首见于《针灸甲乙经》:“女子胞中痛,不以时休止:天枢主之。”。在明清的针灸典籍中有较多载述。本证的现代病名与此相同。本证分虚实二类,急症多见于实证。现代病名与此相同。

【病因病机】 

本证实症,多因六淫侵袭、摄生不慎,经期受寒饮冷,以致寒湿客于胞宫;或因七情伤损,肝气郁结,均可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冲任受阻,不通则痛。

【辩证分型】 

针灸治疗急症痛经可分二类。

(一) 寒邪凝滞:经期小腹绞痛或冷痛,经色紫暗有块,肢冷畏寒,苔薄白,脉沉紧。

(二) 气滞血瘀:小腹胀痛,或拘急疼痛,拒按,经行不畅,经色暗红或紫暗有块,脉弦或沉实有力。

【治疗】 

(一) 寒邪凝滞

1、治则;温经散寒。

2、取穴;阴交、水道、三阴交。

3、方义;阴交为冲、任二脉之会,针之以通调冲、任经脉,通则不痛;水道为足阳明经穴,可温胞宫而散寒邪,三阴交是足三阴经之交会穴可祛内寒、调血室、疏下焦。

4、治法;上述三穴均于得气后施温补法,留针至疼痛减轻。阴交穴,可于针后加隔姜灸。每日1~2次。

5、古方辑录

《针灸大全》:“女人经水正行,头晕小腹痛:照海、阴交、内庭、合谷。”

(二) 气滞血瘀
1、治则;活血化瘀
2、处方;关元、中极、地机、内庭。
3、方义;关元、中极均为足三阴与任脉之会,针之以通调冲、任;地机为脾经郄穴,内庭为足阳明之荥穴,二穴合用有活血化瘀利气之功。四穴合用可使气顺血和,冲任流通,则痛自消。

4、治法;上述四穴均以28号毫针剌,进针得气后,施泻法,剌激须强。疼痛剧烈者留针时间宜长。

5、古方辑录

《神灸经纶》:“行经头晕少腹痛:灸内庭。

【古案选介/名家验案】 

痛经

(李东垣)治一妇,年三十余,因每洗浴后,必用冷水淋通身,又尝大惊,遂患经来时必先小腹大痛,口吐涎水。经行后又吐水三日,其痛又倍,至六七日经水止时方住,百药不效。诊其脉,寸滑大而弦,关尺皆弦大急,尺小于关,关小于寸,所谓前大后小也。遂用香附三两,半夏二两,茯苓、黄芩各一两半,枳实、元胡索、牡丹皮、人参、当归、白术、桃仁各一两,黄连七钱,川楝、远志、甘草各半两,肉桂三钱,吴茱萸钱半。分十五帖,入姜汁两蚬壳,热服之。后用热汤洗浴,得微汗乃已,忌当风坐卧,手足见水,并吃生冷。服三十帖全愈。半年后因惊忧其痛复举,腰腹时痛,小便淋痛,心惕惕惊悸,意其表已解,病独在里。先为灸少冲、劳宫、昆仑、三阴交,止悸定痛,次用桃仁承气汤大下之。下后用醋香附、醋蓬术、当归身各一两半,醋三棱、元胡索、醋大黄、醋青皮、青木香、茴香、滑石、木通、桃仁各一两,乌药、甘草、砂仁、槟榔、苦楝各半两,木香、吴茱萸各二钱,分作二十帖。入新取牛膝湿者二钱,生姜五片。用荷叶汤煎服,愈。(《名医类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