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安顿好自己的内心

 彭莫山一束光 2023-10-12 发布于广东
832/900

本文约 2500
预计阅读时间 
10 分钟

  图文 | 黄排    
编辑  | 陈以乔





答卷人的留言
黄排,你好!我记得你在写彭莫山的文字里,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你写道:“记得离开学校前,队长曾经找我单独谈过话,说我这个人太过尖锐,不太适合部队。”

不知道为什么当时对这句话印象这么深刻,可能因为自己也在部队,有过似曾相识的经历,我也曾感觉自己与部队不适合,而且这种感觉会时常萦绕在脑海,所以对你写的文字感同身受,但我没理解到尖锐这两个字的含义。

想请教一下黄排一些问题,在面对由这个社会的传统文化的惯性思维带来的不适应,甚至挫败而无能为力的时候,如何看待个人的工作和成长问题,面对自身所处的时代,面对捉摸不透的命运,面对这个不以意志为转移的世界,我们又该如何安顿自己的内心?或者说,如何做一个不受外界影响,而努力活自己的人,达到一种内外的平衡?


答卷人 你好!

你好!谢谢你对的信任,与我分享你的真实感受。

其实,每个阶段对于“尖锐”的体会是不一样的。

当初的我,内心觉得“尖锐”代表着保持着自己,不同流合污,敢于反抗和直面不公等等,带有一点理想主义的自负;

如今回望,其实“尖锐”意味着希望这个世界以自己的善恶标准来运转,希望大环境如自己理想的状态,当这一切产生冲突和落空,就会引起痛苦和控诉。

当你越往前走,经历得越多,就越发现,自己所能改变的,所能影响的,实在太少太少了。就像陈凯歌说的,“当你自以为对这个世界很重要的时候,这个世界才刚刚准备原谅你的幼稚。”

如何安顿自己的内心?这是个好的问题,也是我们的终身课题。就像《金刚经》里须菩提所问“云何降伏其心?”从古至今很多人都在修行这件事。

首先,安顿内心这件事并不容易,我们身处这个大环境(社会,国家)、小环境(职场、家庭),一旦跟他人互动,内心就难免被扰动,更别说捉摸不透的命运了(好巧,前两天公众号更新的一篇文章,讲的就是命运《你相信命运吗?》)。

对我来说,我其实也是近几年开始走上所谓“智慧修行”之路,而且不瞒你讲,走上这条路,正是因为遇到了让自己痛苦烦恼且一时解决不了的境遇,后来慢慢发现,“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是真理,“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所谓境由心造,意识到我们的心因为欲望和习气不断在造作,才会出现这样那样不如意的境遇。

最近我还突然有一个感想:

先有敌意,才有敌人

先有仇恨,才有仇人

不妨一起好好琢磨一下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们生活中遇到的“敌人”,其实是我们内心先对对方有敌意,对方才成为你的敌人,一切不过是我们内心的投射,敌人不过是敌意的载体。

当你的敌意消失了(随着条件变化,或者发现是一场误会),敌人也就消失了,甚至后来成为你的好友。最终你会看到这一切背后的虚妄和无常。

我们唯一能把握的,是自己的内心,把它调柔一些,平和一些,不那么“尖锐”(尖锐的反面,不是圆滑,而是圆融),你所看到的世界、遇到的人,也会随之变化。

而且,老子认为上善若水,柔弱胜刚强,“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柔软的力量是极大的。

从具体行动的层面来说,我个人的体会是:

首先,要开启生命自觉,诚实地面对自己。明确一切问题都出在自己身上,要有一颗保持反思和觉知的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要“善护念”。

虽然遇到问题与挫折时,我们难免会痛苦和难受,但你会开始尝试退一步思考背后的来龙去脉,尤其是底层逻辑——我为什么会这样,此时此刻我的心是怎么想的,我被什么困扰了……

诚实地面对自己的心,是一切转变的开始,哪怕是令自己不堪的、丑陋的也面对,才能突破重围。

吕波老师曾有过一番精彩的阐述,他说,修行的过程,无非诚实地面对自己的过程,此诚实不断地深入,不断地净化,终于能够见己,见人,见天地,见众生。

其次,为了更好地提高觉知能力、诚实地面对自己,我每天都会坚持冥想至少30分钟(一开始可以5分钟,后面可以慢慢增加)。

我的冥想的内容其实很简单,主要就是数呼吸,中间数着数着会走神,没关系,拉回来继续数。我们追求的不是平静(这只是副产品),更不是数呼吸多少次,而是通过一次次地觉察自己走神,然后拉回来继续数的过程,锻炼自己的觉知敏锐度。

这是基本功,你可以把它看做是健身(健的是心),有助于我们在生活中敏锐地觉察自己的起心动念,不会像无人驾驶一样,一连串自动反应。

比如别人一句话让你不开心,你就马上反应回怼或者脸色很差,你会先觉察自己有了情绪,然后有一个反应的距离或者时间差,让你更容易控制自己的心。而且当你体验过控制自己不马上反应,“让子弹飞一会”,你会发现原来的情绪已不见了,情况也变化了,你会庆幸自己没有像过去那样直接反应。

所谓“看见即解脱”。慢慢地,你对自己有了掌控,就有了能力安顿好自己,不把能量轻易耗散给外界。当你的心足够安定(这需要持续反复的练习),外界的影响也就逐渐减弱,你也开始有能力活好自己,达到一种内外的平衡。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说修行,不是为了让一切变得更好,而是允许事情变得更坏。接纳事物的正反两面,发现好的可能,也容忍坏的存在。

真正的修行是一个扩大心量、如实生活的过程,我们在生活中修,在事上练,慢慢让自己心变得柔软而富有弹性,纯粹而不失温暖。

就像西藏的一位修行人所说的,当一只松鼠跳到你的手上拿走了一小片面包时,你的内心也能开出柔软的花。

即便历尽沧桑,眼眸里,也一定泛着温柔的光。

当然,这个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身上有着从小到大,甚至更久远累积下来的习气和业力,需要我们去持续磨砺和修行。

不过只要方向对,就不怕路远。我也才刚刚走到这个路口,前面也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

最后,我非常推崇稻盛和夫先生关于人生的目的和意义的说法,与你分享:

人生的目的,是提升心性,磨炼灵魂,带着比降生更高层次的灵魂离开人世。

人生只有一次。我们之所以来到这个世界上,是为了让自身的灵魂,或者说是作为人类本质的「真我」能够得到净化、纯化和深化。这便是最为正确的人生目的及人生意义。

祝好,共勉!


黄排@广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