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胸无芥蒂法:精神病患者讲得最多的是哪个字

 福兴堂图书馆 2023-10-12 发布于河南

(7)胸无芥蒂法

精神病患者讲得最多的是哪个字

怎样表现出对自己所说的话,所提的观点或所提供的事实充满信心?要说服、打动对方,就不能让自己的语言中含有让对方听来是犹豫、虚怯,模棱两可的意思。除了合理、客观、准确地表达外,还要注意一些语言的细节把握。

少说“我”字。对别人说“我”如何如何,我认为怎样,我知道、我确信等等,有时会引起听者本能的注意,但大部分情况看来,“我”字一多重复,就很快引起对方的反感、怀疑或讨厌。正如一个心理学家所说:“如果你的孩子生病了,你会比平时多三倍地向人提起孩子;同样,一个人心理有了病,那也会更多地讲起'我’。”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也常发现,那些强词夺理、强言狡辩的人,总是一连串“我”如何如何。这其实是内心虚怯的表现。精神病专家还统计过,精神病人的“我”字比其它任何字都用得多,大约十二个字中就有一个(国外统计材料,指外语单词数)。而当他们病情好转时,“我”字次数就逐渐减少了。

不要多次重复修饰用词。如果有人在谈话时,提到自己的一个朋友是运动员。他说:“我的朋友棒极了,一上场就绝对地把对方给镇住了,简直没说的了,那速度,那动作,简直是盖了铁帽了。他肯定要出大名的,我敢跟你们打个赌,连国家队员跟他也没比。”这样的表达,只能让人家得出相反的结论。当一个人理由不充分时,他会用许多高级的修饰词来夸大、补充和掩盖实际情况。我们回忆一下,在“文化大革命”中,那些表忠大会、早请示晚汇报、讲用会、批判会中用了多少高级的修饰词,“最最最”一类的话语,今天听来不是很滑稽吗?

要表示自己的信心,应该多用轻快、和谐、流畅的句子。如果一个人在讲述道理时,根本没用过表示愉悦的词,而是不断在抱怨、指责,这抱怨、指责又经常是对不那么重要的事情而发的,譬如说:“最近天气糟透了”,“今天路上挤得一塌糊涂”,“这会堂有一股臭气,真叫人受不了。”等等,那我们可以断定,这个发言者对自己的观点没有多大信心。

这些是细节的把握、关键的当然还是说话内容的充实和正确。

另一个也值得注意的细节是,不要用陈旧的比喻和形容。一个厂长要说明工厂的大好形势,他说:“同志们,革命的车轮正在滚滚向前,我们厂的形势就象长江后浪追前浪。今年以来,生产的八项指标都在落实,开头就象涓涓细流,后来,汇聚起越来越多的激流,冲破了重重困难,以汹涌澎湃之势滚滚向前、势不可挡。”象这样的表达,有几个人会相信他的工作确实取得了成绩呢?

实习参考题

1.告诉你的朋友,某一部电影很差,不值得一看。注意自己的话中不要出现“我”字。

2。回忆一下,你第一次向你的父母提起自己恋人时,是否有自信心?如果你还没有恋人,那一定要珍惜这个机会,到时怎样让父母亲相信你的选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