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煤球和蜂窝煤

 段庆红 2023-10-12 发布于山西

煤球和蜂窝煤

同样一件东西,叫法却有不同。比如小油菜和上海青。比如煤球和蜂窝煤。不知道为什么,在我的概念里煤球是农村人的叫法,而蜂窝煤却成了城市叫法。这源于以前在看电视剧时,从电视剧里听到过蜂窝煤,所以那个时候我在想,为什么我们叫煤球,电视剧里却是蜂窝煤。一时间让我分不清了煤球和蜂窝煤,难道蜂窝煤是另外一种煤球?

煤球是打出来的,是用煤球机一个一个打出来的。煤球有大有小,煤球机就有大有小。按比例和好煤后,开始打。手扶着煤球机在和好的煤堆上使劲儿转着摁,摁满,然后提着煤球机到空地上再给摁下去,就会出来一个煤球。关键就在摁下去这个环节,你在用力时还得考虑到煤球机和地面的距离,不能在半空中摁,那样煤球就算出来也会被你摔成脑震荡,摔成粉身碎骨,还得重新回炉,重新打。所以一边是让煤球机挨着地面,一边用力往下摁,摁时慢慢往上提煤球机,煤球就成了,这样打出来的煤球成型又饱满。因为刚打下的煤球是软的,所以你必须小心再小心,一旦招惹住煤球,煤球就变形,浪费时间浪费精力。不如慢慢摁,找准方法,少而精些好。

冬天是庄稼人买煤的最佳时间,分煤是在八队打麦场,有人拉回一车,谁要就赶紧去报名,要多少,付了钱,开始过称分煤,这是你家的,这是你家的,煤堆在一旁,接下来就是往家推煤。推煤这个环节让我记忆犹新,因为这同样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过日子不能少了的一个重要因素。柴米油盐,柴和煤是必要条件,也是首要条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个“米”是指条件。具体到煤。小推车准备好,车篓子绑上去,编织袋搁车篓里,防止漏煤。一切准备妥当。开始去推煤。离家很近,但是有两个拐弯和一个下坡,加上天已经往黑里走。所以必须两个人来完成推煤。那个时候我们还是个孩子,参加不了这项劳动,就在边上跟着看着,看大人们推煤。谁家孩子跟在谁后面,负责把漏掉的煤扫起,这是小孩子的任务。等推完煤,天就彻彻底底黑了。院子里多了一堆黑乎乎的东西,用大人们的话就是,这可不是煤,这是金子。到了第二天开始推土,煤和土搅拌,再用多少水稀释,这个煤就算和成了。

如果秋天的黄昏是有人赶着牛,赶着羊,或者提个篮子去摘菜的这么一种情景。那么冬天的黄昏则是推煤,吱吱呀呀压得很重的小推车声给那个时间段带来了一声启动。如果不推煤,冬天天一黑下来,门外是安静的,偶尔走过一个人穿着老布棉鞋,发出“扑踏扑踏”声。但是因为得去推煤,黄昏多了一份动力、力量,或者说是希望。今天边推煤,边在想着明天推土。

推煤时有个动作是在不同人身上都具备的,这也是我观察到的一个细节,也许你会认为这个算什么,不值得一提,或者根本就不能成为细节,是普遍现象,是推小推车时都会有的一个动作,但是人的侧重点可能不一样,或者你捕捉到的细节也许就是在不经意间,就好比笑点,有的人听了这句话没有反应,有的人会笑的肚子疼。这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事物的不同看法。我说的细节是什么呢?就是车子重导致身子一会儿往左一会儿往右来掌握平衡 ,按说在推庄稼时也是这样的动作,但是正是由于天黑导致,这个推煤动作里带有赶时间的心理,也就是说无形当中自己给自己下了任务,赶紧推完,不然看不清了路。就是这个心理暗示导致推煤的人产生了紧张情绪。越是这样,车子越是不听使唤,越是在路上左右摇摆。如果再有个小石子,很有可能给绊一下,小推车会跟着跄一下。没有人规定啥时间就得推完,但人人都在赶时间。把煤推回家才算完成任务。

一个个小推车,一个个推煤的人,拉车的人,成了黄昏里的风景。只听得后边在拐弯儿时差点把车子推翻,推车的和拉车的都叫唤了一声。旁边是猪圈,猪呼噜了一声。推煤的人笑了“这要把一车煤给翻进去,可就麻烦了”。有人只顾推煤,顾不上说话,有人搭话“你真要把煤翻进去,就把猪给吓坏了”。这个时候忙着推煤的人在一阵笑声中忽然轻松了许多。人在忙人的事情,猪在等着你忙完,好吃猪食。

一个个煤球打出来,一边打着,一边晒着,晒干的煤球固定在一个地方,码整齐,看着这一个个一行行像模像样的煤球,顿觉日子里添了一抹暖意。父亲说“今天试试这煤球好烧不”,母亲拿起一个搁火里,只见火苗儿往上窜,说“好烧”。

用打下的第一个煤球做出了冬天第一顿饭菜。

如果买煤的人都说煤好烧,那就是煤好,如果有人说煤不好烧,那一定是土兑多了,或者是别的原因。只能全部烧完,才能再次买煤打煤球。为什么呢?辛辛苦苦买来,辛辛苦苦打成煤球,一句不好烧就不烧了?不可能。一定是等着烧完。这就是老百姓的生活,是八十年代那会儿买煤,和煤,打成煤球的一种现状。

至于打煤球,我们长大后就打过煤球。这个不用学,每个人一看就会。只要你舍得出力,煤球就能打成,打好。打煤球直接实践,没有那么多理论。买煤不买那么多,够一年用就行。第二年再买,再打煤球。

煤球渣,还叫煤灰,或者炉灰,用来垫路,下雪后,路滑,撒一层炉灰,避免滑倒。所以冬天雪后小路上会有薄薄一层炉灰。有“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诗句。这叫化作煤渣来护路。

煤球火,煤球炉,煤球,铁夹子,掏火棍子,这是必备。在一边掏着,一边续着中,日子在一天天过去,一天天到来。

多少年后,家家不再打煤球,直接买现成的煤球,卖煤球的直接给送到家。跟着时代走没错。时代在进步,人的思想也在进步。这叫与时俱进。

有一年暑假回家,邻家正在卸煤球,她家刚刚买了煤球,看到后,我去给帮忙,邻家一直说没有多少,别占手了。我说没事,搬几个煤球累不着。她们家买了两三轮车煤球,几个人一会儿给卸完了。

当天,她就说买的煤球可好烧了。不贵又好烧,省得打了。

后来,再没见谁打过煤球,或许还有,但已是少数。现在,新农村建设,煤改电,煤改气,这不是一句空话,这是实实在在的实现,是全村人已经用上了煤气的现身说法。

从烧柴到烧煤,到烧煤球,再到用电,用煤气,一天天走过来,一天天过下去。不管用什么,烧什么,老百姓过日子过得是一个劲头,土话叫“一疙瘩劲儿”。

就算家户不再烧煤球,但是做买卖的做生意的还有人再用。是那种大的煤球,一个顶俩三的那种。

至于叫法,各地有各地的叫法,有的地方还叫煤饼,藕煤。

我们管煤球是煤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