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老金账户,银行员工“网购”出来的业绩

 昵称KyZDW72p 2023-10-12 发布于河南

前几天,有官方媒体报道,银行员工通过“网购”来完成一些指标,并提示这中间可能存在一些风险隐患。


看到这则新闻,我不禁苦笑。不知道这则新闻出来之后,那些完成指标的渠道会不会被封掉,以后的压力会不会更大。
01
银行员工“网购”业绩的现象由来已久。以前,每年的季末、年中和年末,都会有一些资金掮客给各家银行员工发微信打电话,问是否需要存款冲刺,自己手里有闲余资金可以“帮忙”。
当然这个帮忙并不是免费的,具体的收费标准根据市场的资金需求而定。随着银行存款考核方式的变化,虽然关键时点仍需要拉存款,但压力并没有以前那么大。反而是一些所谓的“Z治指标”却越来越难完成。
一定有人记得2019年,那个各家银行ETC营销大战如火如荼的夏天。有人冒着酷暑,堵在高速口,一辆一辆的拦着车;有人拿着大喇叭,在各个村来回转悠;有人去扒通讯录,筛了一遍又一遍。为的就是完成ETC安装的任务。

而因为任务量太大,常规的营销手段来得太慢,银行员工不得不通过“网购”来完成任务。一时间,各家银行的ETC安装量如火箭般直线蹿升,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没有人关心这些安装ETC的车是不是“僵尸车”,会不会上高速;也没有人关心这些设备是不是被成堆的扔在了某个仓库,会不会使用;更不会有人关心,银行为了买这些设备花了多少钱,而这些钱最终又有多少需要员工承担。
02
仅此而已吗?No,No,No。数字人民币的任务是怎么完成的,银行心里没有数吗?电子社保卡的任务是怎么完成的,银行不知道吗?2023年的主题——养老金账户又是怎么完成的,银行不清楚吗?
每次的主题营销开始之前,都会有一波又一波的洗脑,强调这项工作的重要性。营销ETC的时候说,中国有几亿的车主客户,都是优质客户,如果把这些客户都抢过来,就能怎么怎么样。数字人民币的时候说,这是以后的趋势,每个人的习惯很难改变,如果这个时候不去拼抢,以后客户会离我们而去。社保卡和养老金账户的时候又说,这个账户具有唯一性,现在正是跑马圈地的最佳时机,开通了以后,这个产品就会成为客户与我行的纽带,会带来多么大的效益。
实际上呢?那些无效的ETC早已被扔进了沟里;那些“肉鸡”账户在开通各类账户之后永远地进入了睡眠。至于带来的收益,恐怕没有人会去算,也没有敢去算。一阵热闹之后,剩下的只有一地鸡毛。除了越晒越黑的员工,越来越瘪的钱包,以及那些熟练的让人心疼的“网购”操作,一切似乎都没有发生过。

03
年年岁岁人相似,岁岁年年“坑”不同。银行员工对这样的任务也十分的反感,但却无可奈何。每天疲于奔命,就是为了一个在自己看来毫无意义的账户,不知道这样的工作意义在哪里。但完不成任务还要被培训、督导写检讨扣工资。那就只能硬着头皮去营销喽。
巨大的工作压力,让银行员工不得想方设法地去完成任务。而传统的营销方式,显然不能满足各家银行对于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
那怎么办?花钱呗。市场经济下,只有钱到位,需求合法,就一定会有供给。
于是“网购”业绩,这种便捷的方式就成为了银行员工完成指标的法宝。拿着单位发的工资,去“网购”单位分的指标,再通过完成指标获得单位发的工资。怎么看都像是一个“完美”的循环。就是不知道员工的家底够不够殷实,能不能抗得住这无休止的任务。
当然,也有一些人半途而废,因为觉得这样的日子似乎没有尽头,而选择了放弃。估计大部分放弃的人在离职时都会在心里默默的“祝福”银行一句:XX。
此刻,正苦苦营销养老金账户的员工肯定也意识到了,这既不是第一个,也绝对不是最后一个需要“网购”的指标。
不知道银行何时会迷途知返,变得Real一点。
也许永远等不到这一天。
图片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简介:我是卡卡,一个正在破圈的银行员工,欢迎你的加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