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详评|若虹妈妈著《给孩子们说古诗》

 艾密尔 2023-10-12 发布于上海

本文结构:

1.基本信息

2.前情

3.优点

4.不足

-02卷-

-03卷-

【基本信息】

书名:《给孩子们说古诗》(全三册)

作者:若虹妈妈

出版社:江苏凤凰电子音像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1月

字数:130千/本

适合人群:小学生、家长、小语教师

打开方式:亲子共读效果最好,学生自读亦可

    每册含60首古诗,共180首。每首古诗下设“诗人介绍、重点词句释义、赏析”三个板块,见下图。

【前情】

这套书的第一册我在《2019年10月小学生儿童文学荐书&读书简评》中提到过。

又在《二〇一九|古诗读本&古诗故事&古诗鉴赏类书籍盘点》做了A级推荐。

时隔一年多,又重读了这套书的02、03两册,发现它还算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重新打分,仍旧可以给A-,顺便具体写写优点和不足。

【优点】

1.  选诗经典而符合儿童心性。

选诗不易,既要经典耐读,又要符合儿童心性,循序渐进,最好还有点与众不同,实则很见功力。

作者挺考究的,就拿李白和杜甫诗举例,它们在三册书中所占数量是有一个变化的:

01卷 李白8首,杜甫3首;

02卷 李白5首,杜甫4首;

03卷 李白2首,杜甫7首。

显然,这不是作者随意为之,而是花了心思的。(当然,图中的7首杜甫诗大多写在杜甫晚年,如果能按时间顺序排列,会更有逻辑性,更能帮助学生读懂杜甫和安史之乱。)

剔除必背的75首古诗,作者也以独到的眼光,精选了一些“冷门”好诗,如刘禹锡《春词》(新妆宜面下朱楼),王驾《社日》(鹅湖山下稻梁肥),黄巢《题菊花》(飒飒西风满院栽)。

2.  分析到位,文风轻松活泼。

赏析部分总是围绕一个重点展开,或是诗歌情感,或是作法,伴以聊天的口吻娓娓道来,深入浅出地展现出了诗歌的精华。从“基本信息下的杜牧《赠别》就可窥得一斑具体不展开了

3.对比联系,温故知新。

任何学科学习都离不开温故知新,古诗也不例外,作识值得赞许。

有字词上的联系,如讲“水何澹澹”的“何”,就复习“莲叶何田田”中的“何”;讲“芳草萋萋鹦鹉洲”的“萋萋”,就回顾“萋萋满别情”的“萋萋”。

更有由诗歌主旨引发的联系,如从韦庄的《台城》想到同写金陵怀古的《石头城》《乌衣巷》。

有时还会和古文相互参照,如《早发白帝城》和《水经注》。

又如《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由文中的夏雨,想到和《春夜喜雨》的春雨做比较,还和古文《雷雨》、小说《骆驼祥子》参照。

《春词》中从女主角的小动作想到了《秋夕》和《约客》,太精彩啦。

【不足】

-02卷·少年游-

1. 字音舛误,多由作者不通平仄导致。

P10 《少年行》“系马高楼垂柳边”中“系”读xì,非jì。

P24 《少年行》“初随骠骑战渔阳”中“骑”读jì,非qí。

P34 《塞下曲》“欲将轻骑逐”中“将”读jiānɡ,非四声。

2. 事实舛误。

P10 《山中》 “王勃……不幸落水溺亡”,此说不严密,王勃是落水后受惊悸死亡。

P50 《绝句》 “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持续时间为七年多,而非八年。

3. 质疑。

作者认为《独坐敬亭山》是在“深刻地表现李白的孤独与寂寞”。

不太喜欢这个角度,为什么不说敬亭山给予诗人心灵的慰藉呢?就好像《将进酒》,有人认为表达了李白消极悲观的情绪,为什么不从李白坚持操守,不肯同流合污这一面去理解呢?

-03卷·思无涯-

1. 字音舛误

P52 《嫦娥》“嫦娥奔月”的“奔”读bēn,非四声。

2. 字形舛误

P114《杂诗》“少年不重来”,疑为“盛年不重来”。

P116 《观书有感》“问渠哪得清如许”,疑为“问渠那得清如许”。

3.  质疑。

(1)《赏牡丹》说牡丹受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它不向权贵低头的硬朗品格”。

此说不妥。牡丹本就是富贵花,纵有被武则天贬出西京的故事,也没必要强行安上一个硬朗品格吧。

(2)《蜀相》对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的分析是“黄鹂隔着树叶,徒有美妙的嗓音。美丽的景色无人欣赏,表现了祠堂的庄严和宁静”。

个人觉得主要不是为了表现祠堂的气氛庄严宁静,而是表示诸葛亮祠堂的冷清,从而表达诗人无人赏识的寂寞。这个“空”字和“胜事空自知”“塞上长城空自许”中的“空”所表达的情感是相似的。

(3) 《春宵》对第二句的解释是“花朵们散发着缕缕清香,在月光下投射出朦胧的倩影”。

解释好像不对。应该是没有月光,天空基本上被云遮住了,苏轼什么都没看到,和下面的“夜沉沉”相对。即便如此,“月有阴”也是美好的,苏轼表达的是禅意。具体可参见徐健顺的解读(《普通话吟诵教程》上册P269)。

(4) 《三衢道中》说后两句写诗人第二次经过这条路的感受。

查了一下,《中华经典诗词2000首》(第七卷)和作者的说法是一致的,古诗文网和语文教参则认为后两句是在写归程:“来时路”将此行悄然过渡到归程,“添得”二字则暗示出行归而兴致犹浓,故能注意到归途有黄鹂助兴。

我本人则有第三种理解,我觉得3、4两句是在继续往下写,诗人把在“山行”处看到的和方才船上的景色作对比:山林深处的绿阴可是不比溪两边的少呢,因为走得更深了,听到的黄鹂声也更多了。整首诗写的是一次完整的旅程。

不过,目前没看到哪本书和我想的一样。

(5) 《村晚》认为诗歌描写的是“农村夏天傍晚的场景”。

    我认为不是夏天,而是春夏之交,此时乍暖还寒,故“山衔落日浸寒漪”中用了“寒”字。同理还有吴涛《绝句》: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怪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