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 中国诗歌的发展轨迹 ——《诗经》三百篇开启中国诗歌艺术的先河。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关睢》 ——曹操,魏晋文坛淳厚大气的诗篇。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短歌行》,曹操 ——《古诗十九首》、《孔雀东南飞》丶《木兰辞》,延续《诗经》内容、创新叙事方法的重要阶段。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 《古诗十九首》之一 —— 唐诗,中国五、七言古今体诗的集大成和高峰。 贰 · 唐诗产生和繁荣发展的原因 —— 唐帝国结束了南北朝分治状况,实观了治理的统一,经济的繁荣,文化的发展 —— 各民族从冲突、分裂、战争,达到相互交融、影响、发展,进而极大地丰富和推动了文化多样化和高水平 —— 社会环境宽容开放,各种思想思潮活跃,奠定了唐诗雄厚的创作基础 —— 以提拔人才为宗旨的科举制度,为唐诗培养了诗人骨干,吸引和壮大了创作队伍 叁 · 诗体概说 —— 律体诗。律者,有规律,有要求,强调整齐划一,如排队行军之有纪律。律诗声调上讲究平仄,辞句上要求对仗,格律谨严,不可随便。一般律诗体共有八句,首两句为“起联”,可对可不对,不对者多。如: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斑马鸣。 - 《送友人》,李白 此诗首联即是对仗之起联。律诗之三、四句为“颔联”,一般为必对之联,五、六句为“颈联”,与上联同,不能不对,且均以对仗工整为贵。如: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 《登高》,杜甫 七、八句为落句,可对可不对,与起联同。又如: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 《豋金陵凤凰台》,李白 —— 绝体诗。绝者,截也。截取律诗之半,故曰绝诗或绝句。绝诗只四句,可对可不对,可全对可全不对。如: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 《乌衣巷》,刘禹锡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 《春夜洛阳闻笛》,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 《黄鹤楼闻笛》,李白 —— 排律诗。不限四、八句,亦不要求八句四韵。排律诗十句以上至数十百句均可。可一韵到底,可中间转韵,其平仄和对仗与律诗相固。“排”之义指排比而加增诗句,故曰排律。如: 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扉。 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 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生衣。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促为人靶。 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 《山石》,韩愈 —— 古体诗。分“古风”和“乐府”两种。 (1)古风体。诗中最古诗体也,以五言为主,长短句不拘。如“古诗十九首”、“木兰辞”等。 (2)乐府诗。又名古乐府,以其音调可以谱之管弦加以弹唱,故名乐府。有一韵到底,有每句押韵,亦可中间换韵。分“歌"、“曲”、“行”三类。如“孔雀东南飞”。 肆 · 声韵与对仗 —— 声韵。声韵者,诗中音调也。总体讲就是平、上、去、入四声,也叫平仄。平、上、去前三声为平声,第四声去声为仄声。有口诀描述:“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道远,入声短促急收藏”。对于平仄的掌握还应多读唐诗,慢慢体味。 —— 对仗。也叫对偶。诗句中动、名、形容、数量、实、虚等词相对应。 —— 押韵要求。诗句中起句若是仄声,韵脚则须是平声。诗之有韵,如柱之有基,基不稳则柱必倾,韵不稳则诗必劣。诗之工拙,韵系大半。要求:(1)勿凑韵;(2)勿两押同义之韵;(3)勿押重韵;(4)勿押不同之韵;(5)勿押颠倒句韵。 伍 · 说起承转合 诗之为绝为律,体虽不同,而作诗的“起承转合”的结构方法是一致的。何谓起承转合,以绝句为例:第一句是起,第二句是承,第三句是转,第四句是合。以律诗为例:第一联为起,第二联为承,第三联为转,第四联为合。 ——所谓起者,就是起句,开口即将题面说出,不能繁锁做作,晦涩难解,一句话,就是要“开门见山”。如: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 ——所谓承者,有承领之意,承领上文起句之意旨。为律诗中第三、四句,亦称“颔联”。如: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所谓转者,就是俯仰上下文,照顧前后意,转承新意境。此部分为律诗第五、六句,也叫“颈联”,顾名思义,就是可上下左右转动也。如: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山居秋暝》,王维 ——所谓合者,合拢、关闭、结束、收起等意思,为律诗七、八句,也叫落句。如一首七绝诗: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候。 - 《闺怨》,王昌龄 陆 · 诗之大纲 —— 诗的内容大略四类:一是说理。如杜牧《赤壁》诗: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另一首《泊秦淮》诗: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二是言情。如岑参诗: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三是写景。如韦应物《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又如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四是叙事。如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写诗手法概括起来有六点,就是:风、雅、颂、賦、比、兴。 ——写诗五忌:一曰格弱;二曰字俗;三曰才浮;四曰理短;五曰意杂。 具体来讲就是:诗贵格局严整,如律诗八句,句句无懈可击,则格局自紧,否则为格弱;下字须有来历,并须典雅,否则为字俗;诗贵含意不尽,藏才不露,否则为才浮;诗贵理由充足,不可牵强,否则为理短;诗意贵在连珠贯穿,一丝到底,一气呵成,否则为意杂。 —— 绝诗四忌:可加可减;可多可少;可彼可此;可上可下。 —— 律诗四忌:不工、不贯、不自然、不典雅。 —— 琢句三忌:刻画太多,诗料不够,选词不新。 —— 用字五忌:俗、死、闲、错、松。另外有剽窃、鄙理两种。 —— 读诗要领:一是通篇大义;二是起承转合逐段之义;三是单句之义;四是单字之义。如: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 《蜀相》,杜甫 柒 · 唐诗荐赏 1.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2. 杜荀鹤《山中寡妇》:“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尽尚征苗。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折生柴带叶烧。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3. 杜甫《丽人行》:“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4. 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己惘然”。 5. 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6.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原创: 桐雨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