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量化投资是不是炼金术?

 AI量化实验室 2023-10-12 发布于北京

这次看到,是一个告别贴,或者说是决别贴。他离开了这个行业,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永远,他去开了一家咖啡馆。

客观讲有点惊讶。比去年看到他开贴,用百万资金实盘全职量化交易还要惊讶。当初我只是疑惑,既然是量化投资,那么需要全职嘛?量化不是大部分是机器在操作嘛? 后来我想,离开职场总有想离开的理由罢,也许人家真的有了特别的积累。

字里行间,看得出来,他并不是财务自由而离开,而是一种看破,看透的无奈感,他试图过一种极简的生活,远离尘市喧嚣的感觉。看我看出更多是无奈。他有一段描述称量化为“混沌而卷之又卷的行业”。


卷倒是其次,主要是“混沌”,从接触量化到现在,前前后后也有七年之久了。

最深的感触就是“混沌”,金融不同于物理,物理研究是有积累的,会带来复利,成就感,量化未改,一切皆顺势而为,而势不易判断。

放下不甘心,拿起又需要理由。我尝试说服自己,金融行业当然很有用,否则就没有大航海和新大陆的发现,内心深处又告诉自己,这是价值投资;可量化更偏向投机呀——投机也是让市场发现价格,让市场有效的手段。——但内心深入不太认同,买卖之间,真的创造了价值嘛?当然也不用这么清高,其实如果容易赚到alpha,这个兄弟不会毅然离开,成年人讲利益,就是投入产出不成比例且看不到未来。

之前希望把量化当能力圈来构建,希望走出一条路,然后还可以输出知识给大家。这之中学习了python, 传统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强化学习,有点像牛顿晚年炼金术没搞成,结果搞出了近代化学。

在这个过程中,建立了正确的理财认知体系。这才有了说500万财务自由的逻辑——投资组合构建 | 七年之约,财务自由之路 #02。但这只需要认知层面的东西,因为执行是交给专业的人或者就是一个由认知构建的投资体系,基本就完成了,长期年化10%,真的不难。

那么,量化肯定是需要更高的收益预期,尝试了alpha择优,RSRS择时,其实都有“后视镜”效应,这是隐藏的“未来函数”。——这里有个悖论,金融里没有长期有效的策略,用的人多了,自然就失效,因为alpha是一个博弈的市场。——记得数年前,我这样劝退过一位好兄弟,我告诉他,量化可以做,但与普通工种无异,就是持续就发现短暂的alpha——而且可能不一定有复利。

所以,量化也好,AI量化也罢,它的alpha可能不是“睡后收入”,就是一份特别卷的工作,而且很可能并没有复利。

退而求其次,智能投顾呢?国外的投顾是根据不同的风险偏好,做不同的FOF组合(主要是ETF),国内的主动型基金有alpha,所以,国内的fof很多是大量的优秀的指数基金。但我常期盯的一个智能投顾平台,其实在这一波回调中,远不如我自己的大类资产配置,所谓大数据选基,其实,怎么说呢,主动型基金不透明,大数据拿到的数据都是1个季度之前的,如何计算。

金融仍然是很重要的杠杆,像达利欧的风险平价等,就是有逻辑的,而且配置起来特别简单,然后做好分散,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可能金融这项技能,在我这里可以由能力圈构建,变成认知圈,投资本身就是个认知的事情,而不是折腾的事情吧。

至于要不要别人淘金我送水的事情,送水的人,必对淘金有深刻的理解,否则如何知晓去哪里送水呢?而且送水的人也不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