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谈读《西游记》

 新用户3207Q4Og 2023-10-12 发布于北京

“张老师浅讲《西游记》”暂时先告一段落,终止在孙悟空和唐僧相逢的一刹那。录制讲解和添加字幕,比我想象的要耗时得多,每天从重读、勾画、查阅资料、做笔记,到讲情节、演示笔记,再到录制、添加字幕、上传审核,最后编写导语。基本在四个小时以上吧。这还是我做得比较粗糙,如果再精细些,恐怕每天要八个小时左右吧。

开学在即,寒假的任务基本都没做,所以暂时放下,以后有时间再续吧。通过这13期的讲解,我希望孩子们能掌握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其实网上讲《西游记》的内容不下百种,我为什么还要再录制?一方面是我想把我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完全依靠对原著的前后对比勾连,呈现出来,而不是传播那些无稽之谈;另一方面,我想给孩子们展示的是,我就是从原著中勾画关键语句来串联情节的,要想读懂古典名著,不是靠看动画片、看电视剧、听课程,而是靠抓住关键语句来实现。当然,得兼顾时间,所以关键语句都是提前画出来的,但明白了小说这一回写的是谁,他做了什么事,就能抓住主要内容了。了解主要内容中反常的地方和前后矛盾的地方,就能进一步深入挖掘文本的隐含信息,像探案一样发现常人不能看到的内容,这样的阅读才有趣。

最近在读叶知秋的《勘破西游》,说实话,后来越讲,也越陷入他的设定中。他的解读大体是依据原著的——《西游记》本身就和其他民间故事、神话体系、其他作品之间没有密切关系,它是自己成为一个系统的,吴承恩反复通过王莽篡汉到贞观十三年是五百年,李世民驾崩于贞观三十三年等与历史严重不符的内容提示我们《西游记》不是历史;反复通过须菩提祖师教“道”字门、金蝉子是如来二弟子、弥勒是东来佛祖等来提示我们《西游记》与民间故事完全不相符;甚至通过三清与老子的关系、十二上仙中有几位成为菩萨等告诉我们《西游记》与《封神演义》并不是一套体系;甚至电视剧也对原著的情节有大量改编……所以我们读《西游记》,就把它当作一本小说,一本吴承恩展示人心性成长历程的小说,一本吴承恩揭露明朝腐败统治的小说。

《西游记》是一本有趣的书,即使知道很多情节,但读起来也远比你想象的有趣;不但情节有趣,语言也幽默——判断一本好书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看作者能不能操纵读者的悲喜,当代文坛我最推崇莫言、余华,就是因为读他们的书,一会儿笑得不行,一会儿又忍不住流泪,能通过语言才操纵读者泪与笑的作者,才是高明的作者——很显然,吴承恩就是这样一位高明的作者。看《西游记》最有趣的,就是师徒斗嘴的细节,还有情节反转的设计。

《西游记》留给我们很多未解之谜,由于其独特的设定,所以可以做不同的解读,这是经典名著的特点和魅力所在。《西游记》写于明代,但吴承恩对人性的揭露超越了时代,读这本书既能看到自己的成长,也能看到社会的变迁——反复阅读这本书,随着成长,也就更容易理解社会与人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