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六一”的回忆

 新用户3207Q4Og 2023-10-12 发布于北京

“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从这角度来说,我似乎是老了。不过,生活中有太多展望未来的时候,偶尔回忆一下往事,也会感到别样的滋味。就像我最喜欢的冰心的文字,便是那两组《往事》。

第一个关于“六一”的记忆,应该是幼儿园大班的时候,我们到小学去表演一个节目,具体内容忘了,只记得老师给我们每人一朵皱纹纸的大红花,我们拿着,演出结束以后,就被汗水打湿了。

一年级的“六一”之前,老师叫出一些同学,其中有我——感觉被叫到的都是好学生,我们被五六年级的大姐姐带着到之前从没去过的活动室,背诵“入队誓词”,那时,我才知道我要加入少先队了。当时分批入队挺明显的,有进入高年级还没入队的,所以我们能在一年级入队,自然感到很光荣。现在听到入队誓词和宣誓语的时候,总还会记得我们举着右臂高声跟着大姐姐背诵誓词的那个闷热的下午,我们那么兴奋,又那么严肃,谁也不敢动一动,生怕被剥夺入队的资格。那是永远镌刻在内心的庄严,以后再也没有过了……

“六一”当天,各个教室都有游戏,可以做游戏换奖票,然后换奖品。只有那一年有,我手笨,什么都不会。当时每项都是不限次数,想玩哪项就玩哪项。我很庆幸能有这样的机会。我力气还算大,就一直去吹蜡烛,吹完一圈,又排队接着吹。

后来小学的“六一”就没留下太多印象,每年就是表演节目,然后下午就放假。我很不喜欢表演节目,因为我唱歌越来越不好听,所以只能说相声或者演小品,开始挺有意思的东西,练到最后,脸皮都僵硬了——按《美人鱼》的经典台词说:“我们是受过专业训练的,无论多好笑的事,都不会笑。”每次都是那样。

四年级,我开始写日记了。“六一”那天,母亲给我买了我一直想看的《十万个为什么》,她告诉我的时候,我开心得能跳起来。但到家一看,原来是小学生版的。不过,我依然十分珍惜,反反复复地看。后来六年级寒假,买了24册红黑版的那套,后来参加数学竞赛、化学竞赛得奖,主要是由于看那套书了解的知识。现在百科类的书太多了,《十万个为什么》反倒不那么突出了。尽管还在不断修订,但早已不是当年的畅销书了。《天文册》《化学册》《地理册》那六本,我当年熟悉得可以背下来里面的所有内容。

六年级那次“六一”,是小学最后一次,演了个一点儿都不好笑的小品,同学还忘了一段词,这让本来就没劲的节目,变得更加没劲,好在时间短了几分钟,大家可以早点儿回家。下午照常放假,当时同学间关系有点儿微妙,所以我没有找经常一起玩的几个同学去游泳。而是在河边摘桑葚的时候,遇到一位关系一般的同学,我们一起摘桑葚吃。那天母亲给我五元钱,当时小豆冰棍儿三毛钱一根,我吃了十多根。一下午,除了吃桑葚,就是吃冰棍,我俩一起没什么可聊的,就是一起走着。自由而无聊——我小学最后一个六一……

初一那年,是最后一个儿童节了,我们举行了退队仪式,然后看了电影《永远十九岁》,因为坐得太靠后,当时还是放映机放映,什么都听不清。结局很让人悲伤,当时好多女生都看哭了,所以我也一直没有再找来看过。

再一次过儿童节,是在奉节支教的时候了,梅给她们班的学生每人买一个手绢,包一根棒棒糖。我也学着那么做,我还给很喜欢的几个孩子单独买了小礼物。那时街上只有一家礼品店,所以我们买什么都去那儿。正好在挑礼品的时候,碰到朱斌,我觉得一个头花特好看,就叫住她,买了就给她戴上了。当时只有两个了,给朱斌戴上的是蓝色的,又买下红色的给刘婷婷戴上。六一当天,先是表演节目,然后是做操。他们当时二年级,做操的时候,排队空着个人,结果分数不太高,班主任马老师很不高兴,本来我想跟他们合影来着,结果也没合。不过,后来得知要提前离开时,陈老师给我们拍了照片,算是了了一桩心愿。现在他们有的已经大学毕业了,有的考上研究生了,有的结婚生子了。朱斌考到了中科院的研究生,当时说来北京的话,可以见一见,算来现在该来了。

大四到单位见习,同样赶上了六一,当天是上午上课,下午做操。我不喜欢演节目,更不喜欢做操。后来的六一没什么太多印象,大致也是去各班玩游戏吧。

2013年回到这边,基本都是上午演节目,演节目之后,回班玩一会儿,下午放假。回班后,我们一般都是k歌,每届基本比起看电影,他们更喜欢唱歌。大家轮流点歌、轮流唱,爱唱的、唱得好的就多唱,不爱唱的就吃零食。我一向反对他们吃零食的,但“六一”这天是完全开放的。大概因为我自己习惯太好了,这方面总不太赢得学生喜欢^_^

2020年“六一”这天,六年级复课,我当时教四年级。所以还是线上看节目,我们班报的是帅吴彤的古筝和胡梓涵的琵琶。演奏得相当棒,但其他班的,我都没看。

2021年,难得和那届过一次“六一”,还没有任何印象,我喜欢给他们每天拍几张,但班级群相册里也没有那天的记录——难道那天我们在放假?

2022年“六一”又是在家过的,还是看看节目。那时我已经不是班主任了,所以我一个节目都没看。

今年的“六一”,先是合唱,练了一周——我觉得演出效果还是挺好的,家长们也组成了合唱队,家长志愿者们非常热心,孩子们也很高兴——大概是因为可以带零食吧。然后看电影。再是到操场上进行旧书买卖活动,孩子们都收获满满,虽然场面有点儿乱——这怪我没有提前统计好书目、物主和“售价积分”,如果提前统计好,就会有序多了。不管怎么说,孩子们离校时都说今天很高兴,我觉得这就足够了。

一路回忆过来,印象最深的还是我一年级的那次,有庄严的仪式感,有有趣的游戏,有充分的自由。当老师以后,印象最深的应该是2016年吧,上午演节目,做游戏,挺没劲的。但那天下午没有放假,一部分孩子在班里看电影,一部分在操场上打篮球——那叫一个热,但暴汗的感觉真爽——现在是不敢那么弄了^_^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