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例谈习作的结构和选材

 新用户3207Q4Og 2023-10-12 发布于北京

当发布这篇日志时,考试已经结束了,但学习的过程是无止境的,所以还是对孩子们今天的习作做进一步指导。这只是针对部分学生,但还是有一定推广意义的。

一、开头

一篇好的开头不需要多么富丽堂皇的词句,对于小学生来说,能把话说清楚就是很好的习作了。所以开头点明人物、事件以及事件的性质或人物的特点即可。

“我和我的朋友”,习作要选一件典型的事,在写作之前就要想好,在首段就要写清楚:我的朋友谁谁谁,是个怎样的人,和他在一起,总能让我感到××(特点)。

或者:“每当做××的时候”“每当面对××情况的时候”,“我都会想到和他一起做什么事的,那个怎样的下午。”

开头把要写的人物、事件,以及对事件的整体评价用一两句话写清楚,就是很好、很清楚的开头了。

二、事件

(一)选材

这次习作,不少学生选材都是个人的娱乐、玩乐性质的,这样本来无可厚非,但如果放到考场作文中,就会降低个人的格调,显得缺乏深度与社会责任感。想象作文更是如此,如果变成无所不能的孙悟空,而只为了吃蟠桃、吃仙丹、喝御酒,那么就显得小作者头脑中只有吃喝玩乐,层次较低。

所以,我们要通过写作文,培养一种高格调的思维角度——社会责任感,也可以说是社会价值。

比如我和朋友一起,可以进行垃圾分类宣传;我变成孙悟空,可以帮助控制疫情……这样就能体现出小作者关心国家大事,将来能够把祖国放在心中,为祖国做更大的贡献。

(二)情节

五年级了,写作不应该是一开始就结束,要让事件拉长,拉出起伏。

比如《景阳冈》中,武松要酒,店家说酒劲儿大不给添;武松说没觉得劲儿大,店家说出门倒;武松说我没倒,店家还是不给;武松说就是有蒙汗药也不怕,店家拗不过只好给他添酒。

本来很简单的一件事,施耐庵却凭借高超的写作技巧,把它拉出了三段情节,也为后文武松不听店家话、武松想回去怕店家笑话、进而被迫打虎埋下伏笔。

我们写作虽然达不到施耐庵的水平,但也可以尝试。如写垃圾分类,我们可以在头脑中构思“三次垃圾分类”,第一次自己亲自分,不能维持效果;贴宣传海报,效果一般;宣传讲解加监督,效果很好。这就形成了三次垃圾分类的情节。

简单来说:

我和朋友从菜鸟驿站出来,发现门口的垃圾桶周围很脏,垃圾乱丢的现象比较严重,而且桶里也是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混杂。我说:“这里怎么这么脏啊?”

朋友笑了笑说:“正好我们学习了垃圾分类,不如在这里实践一下吧。”我嫌热、也嫌脏,但看到他一脸真诚,就同意了。

我们先是把周围的其他垃圾捡到一起,刚要扔到其他垃圾桶里,发现桶里有可乐瓶。朋友发现可回收物的桶里有很多包装袋。我们说索性好人做到底,对拉进桶里的物品也进行整理。

我看到一个可乐瓶,上面流满了可乐干了后的粘液,看得我有点儿恶心,但还是硬着头皮把它捡出来。这样把硬纸板、塑料瓶都捡出来;朋友把可回收桶内的包装袋、一次性用品也捡了出来。桶内只有相应的垃圾时,我们又对周围进行了清理。眼看垃圾桶周围都干净了,我们很开心。

但当我们买根冰棍儿回来,发现周围又有垃圾没有入桶,桶里的垃圾又乱扔了。我们想,只靠我们这样收拾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宣传。于是我们打印了其他垃圾和可回收物的宣传海报,但发现人们都不看。朋友问了一位村里的长辈,才知道纸张上的字不明显,看不清,人们也就不看了。朋友会写毛笔字,于是他把这附近最常出现的几种垃圾写大一些,分别贴到垃圾桶上,这样人们就能看清楚了。

大多数来往的人们都能按照桶上的标签来扔垃圾,偶尔有人还随手扔。

我们及时提醒,并监督了半个多小时,后来我们发现在我们的监督下,大家都能按照分类扔垃圾了。垃圾桶周围非常整洁了。

这就是三次进行垃圾分类的情节,当我们有意识用“三分法”处理情节的时候,就会发现任何事,都可以写成这样有意思的、曲折的故事。

三、结尾

一般结尾分为眼前式和未来式。

眼前式,是由眼前所见联想到一种看不见的精神品质或者情谊,如:“看着眼前的整洁的垃圾桶,我好像看到了我们这座整洁美丽的城市,城市到处都是像我和朋友一样关心环境的少年,少年强,则国强。我和朋友一起关心环境,国家也会越来越美丽文明。”这样既紧扣了我和朋友一起的主题,又发散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层面,让中心得到升华。

还可以展望未来,如:“在以后的成长路上,当我遇到困难时,我还会想到我们一起整理垃圾的过程。我们为着环境、为着集体而努力,这样不屈不挠、千方百计地想办法解决,永不言弃!”

两种结尾都可以,但都要超越现在具体事件,让它成为一种精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