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颠狂柳絮随风“去”,还是“舞”?

 新用户3207Q4Og 2023-10-12 发布于北京

今天有老师问我杜甫的《绝句漫兴九首·其五》

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

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其中第三句尾字有“去”和“舞”两种版本,应该读哪一种。我立刻回复,读哪一种都对,如果想追根溯源,我查一查资料再回复。

一、诗意

首先,从诗意上来说,这首诗充溢着诗人的无助。杜甫喜欢玩倒装,诗到他手里就是不断肆虐压榨文字的张力,激发出其出乎意料的活力。首句顺序应该是肠断江头春欲尽,他站在江头,看春天要离开了,内心很痛苦。而通过调整顺序,就成了本身就带着一种痛苦的感觉,想出门遣兴,却在春天的江上,看到春天随着春水流到尽头,春意也随之流走——诗意丰富了太多了。正是是这句诗意的笼罩下,后面的内容应该都与“春尽”有关。

无论是癫狂的柳絮,还是轻薄的桃花,都会随着春风、春水而流逝;无论是什么人,癫狂也好、轻薄也罢,都会“尔曹身与名俱灭”——所以这里用“去”,与首句和尾句的意思更一致。

二、杜诗自证

而杜诗中的“舞”,多与欢快相关。如:“留连戏蝶时时舞”“一舞剑器动四方”“妙舞此曲神扬扬”“春天衣着为君舞”等,根据诗人的风格,这里也不应该用“舞”。

另外,在诗歌校对时,还有个小窍门,就是用词偏于平常的,一般都是原诗;用词显得更“好”一些的,一般都是后人改的。比如“个个花开淡墨痕”,后人就给改成“朵朵花开淡墨痕”了。这样的例子还有一些。

三、版本

在《御定全唐诗》第八卷、《杜甫诗全集》卷八、《补杜诗注》第三卷等相对官方和权威的杜诗集中,都选用的是“颠狂柳絮随风去”。不过,就诵读而言,其实无论哪种版本,都不太影响。

四、流变

那么,“颠狂柳絮随风去”到底是怎么变成“颠狂柳絮随风舞”的呢?源于戏词和小说。

元杂剧《张天师断风花雪月》:“(诗云)我本无影无形乍飕飕,万里浮阴一扫休。(天师云)噤声!(诗云)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雪天王近前,你知罪么?(雪神云)吾神不知罪。”

元杂剧《老庄周一枕胡蝶梦》:“【滚绣球】银台上吹灭了灯,金杯中漾撒了酒,都藏在绣帏之后,我奉玉帝敕旨亲勾。你大胆休,吃剑头,都是你不君子的乔竹,太湖石那些儿玲珑剔透温柔。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自搅这一场闲愁。”

明代《吹万禅师语录》:“茶话有一员大善知识三头六臂常在一切凡圣境界中转大法轮洞山遇着与他结冤神鼎遇着与他恰好聚云与他批判一上贪嗔痴太无知赖我今朝识得伊行便打坐便捶分付心王仔细推无量劫来不解脱问你三人知不知此是洞山结冤处贪嗔痴实无知十二时中任纵伊行即往坐便随分付心王拟何为无量劫来原解脱何须更问知不知此是神鼎恰好处且道聚云如何批判一个如牧牛人执鞭一个如骑牛人吹笛执鞭底到来函谷愁中月归去蟠溪梦里山吹笛底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只如放鞭掷笛又作么生衲被蒙头万事休此时山僧都不会”

《金瓶梅》第二十三回:“或一时撞见西门庆来,金莲故意 令他旁边斟酒,教他一处坐了顽耍,只图汉子喜欢。正是: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续金瓶梅第十回:“有了事,谁去打听!真是: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且听下回分解。”

《三宝太监西洋记》第二十七回:“亏杀了南朝两员大将,一个任君镋,一个疾雷锤,把那飞刀就打做个: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羊角道德真君只是口里打啧啧,没奈何,收了飞刀,接了蓝面鬼。”

《明珠缘》/《魏阉全传》第十三回:“诗曰:尤物移人不自由,昔贤专把放心求。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水性无常因事转,刚肠一片为情柔。试看当日崔张事,冷齿千年话柄留。”

《帝城花样·纫芗传》:“皇州春色,百花争放,秋芙在群芳中,如紫薇善笑,又如蔷薇多刺,品格固未足高,然尚不至如"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也。”

文化学者韦明铧整理的《扬州清曲》:“四更里,梦里不知愁,生平未解见人羞。好似那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初交原是蜜,久处变成仇,中心阴恶孰与为俦。你居然安排香饵将鱼钓,偏有那,瞎眼的鱼儿撞上钩。”

五、小结

由此可见,从元杂剧开始,到明清语录、小说、清曲,都借用杜诗,而做了调整——而这些的传播力度,远比官方印制的著作更有生命力,因此后来笔记中记录的“颠狂柳絮随风舞”也就比较多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