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样的人能当作家?

 湖畔森林图书馆 2023-10-12 发布于河南

图片本文图片来源于影片《编剧工坊

没有冲动时,绝对不要硬写。如里尔克所说,感觉不写会死的时候再写。他这个说法绝大多数作者做不到。感觉不写会死的冲动是人在受到极大的压抑之后才会产生的。比如莫言小时候吃不饱,他就有极大的冲动要把这愤懑抒发出来;王小波年轻时痛感生命被浪费,他就有极大的冲动要表达生命的感觉。当然,前提是有文学天赋,儿时饿肚子的人太多了,他们并没有成为莫言;痛苦无聊度日的人太多了,他们也没有成为王小波。

写作就是把自己灵魂的隐私暴露给他人看,所以写作者的灵魂必须达到两个标准:低标准是正常的,否则不会写出别人能看懂的东西;高标准是非凡的,否则不会写出别人喜欢看的东西。

所谓心智正常是一个好作家的最低标准。我就常常觉得,王小波是一个心智特别正常的人,他没有什么常人不能理解、不能接受的怪癖,对一切事物都能够做出符合逻辑常识的判断。这是他写出来的东西能够被人理解和接受的原因之一,因为写作是最暴露灵魂的事,写作功力越强,这一曝光越是纤毫毕露,无遮无挡。有个关于王小波小说中涉性描写的评价,说他写的性特别干净,一点不淫秽。原因就是性这件事在他心中是极其干净自然的一件事,所以才能写出这种情调的性。读过一本小说,其中塑造了一个特别呆板拘谨的人物,他终身反性禁欲,除了生孩子期间有过几次性行为,终身没有性活动,排斥喜欢性的女人。这个人物令常人无法理解,不知他为什么成为这样一个人,为什么要这样生活。这就没有达到心智正常的标准。

所谓非凡则是一个好作家的高标准。如果作品没有对人心、人性的深刻理解和表现,没有超出常识的吸引力,就不会有人爱看。看余华的《在细雨中呼喊》,那个懵懂的在城市和乡村生活的跨越中手足无措的少年给人印象很深,没有过这种经历的人是不会有如此细腻感觉的,这就使得作品有了超乎常人的吸引力。布克奖得主理查德·弗兰纳根的《深入北方的小路》中描写的澳大利亚战俘营中的可怕生活也是常人难以想象的,那种非人的地狱般的生活令人触目惊心,不寒而栗。这样的作品才会有人愿意看。如果仅仅是日常的生活,就不会有人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看,作品就不会成功。因为大多数人的生活原本就是琐碎平庸没滋没味的,如果你还是对他们投喂这种味道的食品,他们肯定不爱吃,甚至会反胃。文学作品必须是非凡的,才会吸引读者。而这非凡还必须是真实的,而不是臆造的。

综上所述,写作绝不是寻常人能从事和享受的事情,它是为少数幸运儿准备的美酒佳肴,常人难以企及。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