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追忆渭南师院工作组参与的华县03•8救灾重建

 华州文史荟萃 2023-10-12 发布于北京
二十年后我来到华州区华州镇吝王村
——渭南市“03·8”抗洪追忆

作者:吕卓超


2003年8月,华县发生了特大洪水灾害。时间如流水,转眼间已过去20年了。
在“03·8”抗洪救灾20周年之际,华州区举行了《挽狂澜——华县“03·8”抗洪救灾实录》文史资料赠书仪式。该书再现了当年特殊时期,华州儿女风雨同舟,抗洪救灾,重建家园,砥砺奋进,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和精神风貌。

《挽狂澜》赠书仪式 自各界新闻网

当我在网上看到这一消息后,勾起了我对参与华县“03·8”抗洪重建工作的追忆和联想!我萌发了再去吝家村采访老书记的念头。是的,华州人民永远不会忘记那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渭河破堤、六条南山支流有三条相继六处决口,造成的损失之惨重、危害之严重,前所未有。今昔对比,华州人民也永远不会忘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军民奋战,万众一心,无数可亲可敬的英雄战士、风雨同舟的三秦父老,抗击洪魔,救灾重建家园的高尚情怀和许多感人事迹!
 2023年9月20日,天气预报仍然是阴天转小雨。早晨八点,我开车独自从渭南出发,经由赤水程高村沿程赤路向北,穿过赤水街道向东,沿赤水至华州西关街道路直奔吝家村。人有所想,心有所思。我边开车边回忆在那抗洪救灾的日子里,党群同心,其利伏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救济灾民,师生有责、总理视察,近距离接见…,当年抗洪救灾的一幕一幕情景不时浮现在眼前。

危难时刻  迎难而上

2003年8月24日至10月13日,那是一个特殊年月,渭河流域出现了此前近40年没有的大范围、长时间、高强度降雨过程。大雨如注,波涛怒吼。8月26日,省防总渭河1号洪峰汛情预报。8月30日渭河一号洪峰还未过境,二号洪峰接踵而来。由于连续不断的洪峰叠加,水位之高、流量之大、险情剧增。
9月6日,洪水比人们预计来的更快更急。渭河大坝及南山支流河堤水位暴涨,水位以每小时5厘米的速度升高,渭河破堤迫在眼前。告急!告急!华县告急!汹涌的渭河洪水发生倒流,势不可挡地涌进了南山支流河槽。石堤河被冲垮了,罗纹河被冲垮了,方山河被冲垮了,其余的河堤岌岌可危。市委、市政府、华县县委、县政府在二号洪峰流量未达到渭河三号预案流量的情况下,经过深思熟虑,顶住各种压力和风险,果断决策,大胆启动了渭河三号度汛预案。不出所料,在刚刚撤离后的第二天凌晨,石堤河、罗纹河、方山河相继决口。决堤的洪水吞没了村庄、学校、庄稼、果园。淅淅沥沥的雨声中,不时地传来河堤垮塌声、墙壁坍塌声、房梁断裂声……在危机的关键时刻,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华县县委、县政府动员一切力量,军民全力奋战在抗洪救灾的第一线,采取一切必要的防洪措施,确保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新秦路王什字村民撤离 白进明摄
洪水无情,人间有爱,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战胜洪灾的有力保障!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全省上下,政府部门、事业单位闻风而动,各单位立即组织工作组迅速奔赴华县抗洪救灾第一线。接到上级通知,渭南师范学院党政领导连夜召开会议研究安排此项工作。基于我的家乡在华县,熟悉当地的地理环境,有一定的人脉联系,行政级别也符合上级对带队干部的要求。学校研究由我带队和张和平、马忠智等三人组成工作组,立即前往华县灾区开展救灾重建工作。
灾情就是命令。临危时刻,人人都会迎难而上。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又遇家乡遭遇了特大洪灾,学校决定让我带队,我病愈不久,毅然接受了这一重任。学校会议后的第二天,学校派车把我们三人送到华县。走近县城,沿路可见县政府为灾民搭建的临时帐篷,时不时会有救灾援助车辆往返,也不时看到警车笛鸣,救灾宣传车不时发出洪亮的喇叭声。十多万受灾群众一下子涌到只有五万多人的县城,吃、喝、拉、撒、睡、行等都成了问题。尤其新华路是县城东西走向的主干道,人来人往,车辆川流不息,道路拥挤繁忙。加之又来了那么多救灾单位,县城不论从物资还是场地等,各方面更显得十分紧缺和拥挤。按要求各工作组自行解决衣食住行,难免会有不少困难。我们很快安排好住处,按上级要求准时到达指定的华州镇政府报到并接受任务。

迅速工作 汇报灾情

救灾是命令,时间是效率。华州镇吝家村是上级分配给我们学校的对口救灾单位。吝家村位于县城西关街北、新秦路西3公里处。全村80余户人家。当晚镇政府召开了对口救灾单位负责人会议,镇长郭长惠代表全镇人民向与会单位领导表示热烈欢迎,并亲切的与各单位领导一一握手致意。随后郭长惠向大家详细介绍了华州镇洪灾情况,宣布了救灾单位名单。此时我们方知对口救灾吝家村还有省政府法制办、渭南市委纪检委等两个单位,这无疑增加了我们开展救灾工作的力量和信心。会后我们在镇政府一位姓马的副书记带领下,与吝家村干部进行了工作对接。
吝家村党支部书记吝百忍  ,身高一米七四,年纪四十三四,身体健壮,浓眉大眼,声音洪亮,说话时总是带点笑容,首次见面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华州镇灾民集中安置在子仪路北、新秦路东。下庙乡部分灾民也安置在这里。第二天一大早,我们三人吃过早点,急匆匆步行去吝家村灾民点走访。我们一个一个帐篷进去与村民交谈,了解村民情况。通过交谈和询问,知道吝家村灾民情绪比较稳定,安置生活有保证,但从交谈中不难看出灾民想回家的迫切心情。
下午,我们三人去吝家村现场察看灾情。当时我们没有交通工具,就乘街面上的三轮车前往。到了村口,站在新秦路上四周瞭望,路东西两旁全是两米多深的水,连成一片,一望无边。
吝书记告诉我们,他们村因地势低,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经常闹水患,当地有民谣“王堡吝家,水他外家”,意思是吝家和王堡是水的外爷家,说明当时的生活环境非常恶劣。也因地势低,村周围形成一块块盐碱地,庄稼无法正常成长,农民往往广种薄收,日子过得很恓惶。不过,这次洪水漫灌实属罕见。

 被洪水淹没的吝王小学  张韬摄
进村的路基虽然较高,但路面上也有15--20多公分的积水,村书记叮嘱我们,路面上有坑坑洼洼处,水较深,要小心滑倒。那时我们也没有携带雨靴,进村还是有困难的。书记临时借了三双雨靴帮我们换上,他前面引路,我们跟着一步一步走进村里。村道积水仍然不少,遍地泥泞。大约用了1个多小时,走完了村巷村道。书记边走边介绍,一一说明各户的受灾情况。每到一处都能看到危房、倒房,有一处相连的三户人家房屋全部倒塌,一片狼藉,灾情惨不忍睹。

吝家村一队村民倒塌的房屋惨况 吕卓超摄
在我们对吝家村灾情初步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县政府、镇政府对各单位救灾工作的具体安排要求,我和张和平、马忠智老师认真分析了吝家村的灾情,商讨了第一阶段救灾工作的初步想法。鉴于背井离乡的灾民情绪易于波动,而且这个灾民点安置灾民多,出入人员很多,工作稍有不到位就会酿成大事,所以我决定由张和平、马忠智二人留在县上,按照镇政府的要求,每天坚持在安置点开展工作,协助发放生活用品,了解灾民需求,由我返回学校汇报华县救灾的形势及吝家村的灾情需求。
返校后,我顾不得回家,先向具体分管救灾工作的党委副书记赵伏友作了汇报。赵书记工作认真,平易近人。他听取我汇报完之后,充分肯定了我们在短时间内所做的工作,又和我一起向学校党委书记张海军做了汇报。我把华县救灾的形势、吝家村的灾情,县政府、镇政府对救灾工作的安排要求及我们的初步意见做了汇报。我的汇报引起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学校立即组织全校师生为灾区人民捐款捐物,帮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在短短时间学校连续两次向灾区捐赠了衣物、生活急需食品,学校党委书记张海军、党委副书记赵伏友也前往吝家村慰问灾民。为了便于我们开展救灾工作,学校也给我们配备了必要的生活用品,鼓励我们克服困难,努力完成华县抗灾重建工作任务。

渭南师范学院学院党委书记张海军和党委副书记赵伏友前往吝家村慰问受灾村民,镇长郭长惠、村党支部书记吝百忍等亲自迎接。

党群同心  攻坚克难 

十月一日总理来到临时搭建的吝王小学帐篷学校。
渭河百年不遇的洪水,百年不遇的灾难,牵动着全国上下亿万人民群众的心,在华县人民抗洪救灾最艰难最需要的时刻,从党中央、国务院到省委、省政府和渭南市委、市政府、市级各部门、兄弟县市,亲人解放军和公安武警、各新闻单位以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给华县人民以物质和精神的重大关怀和支持。
这一天,难忘的一天!华县军民倍感兴奋!一大早,我们用过早餐,急忙赶往华州镇临时灾民安置点。我和张和平、马忠智,镇政府有关人员,兄弟单位救灾工作组人员,按照上级要求打着雨伞在临时帐篷的西边入口处等候总理的到来。
中午1点半左右,总理及省市县随同领导乘坐中型面包车来到灾民安置点。大家急切向面包车方向望去。总理走下车,在省、市、县领导的陪同下走进了灾民和吝王小学临时搭建的帐篷看望师生和灾民。 

2003年10月1日总理在华县吝王小学帐篷学校 自华县志
  总理深入到临时搭建的华州镇吝王小学帐篷里,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总理与师生交谈并领诵:“克服困难,挺起不屈的脊梁,重建家园,热爱伟大的祖国。”霎时,临时帐篷学校响起了师生们朗读的洪亮声音,洋溢着热烈的气氛。
总理前来视察灾情,给华县人民带来希望,大大鼓舞了华县人民抗战洪魔的决心和意志。约四十分钟左右,总理一行走出临时帐篷,上车后他打开右边的车窗,满面微笑,伸手向大家致敬。汽车由南向北,慢慢转弯离去。当时我们距离总理的车不到三米,与总理近距离相望,随着面包车向前移动,大家一直目视着总理,激动得喊起来,总理辛苦啦!华县人民欢迎你!

为特困户盖新房

在全省上下的大力支持下,在华县县委、县政府的坚强组织下,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努力,华县救灾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但随着时间推移,十月气候逐渐变凉,冬季很快来临,遭受特大洪水灾害后的危房、倒房灾民,没有过冬居住条件,如何过冬无疑是一个十分紧迫且必须解决的突出问题。

灾民领取副食品补助 自挽狂澜
县政府根据救灾工作的进展,在总结前一段救灾工作的基础上,调研和分析了下一步救灾工作的重点任务,提出解决灾民过冬的临时方案,召开全县救灾单位进行再次动员。大会之后,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安排意见,镇政府又召集对口单位充分动员,期盼各对口救灾单位,针对当前急需为灾民解决的“抢修进村道路、消毒与饮水、搭建过冬临时房等“三大”任务,迫切要求各单位从实际出发,提供财力物力,尽快开展此项工作,开展生产自救,确保灾民安全顺利过冬。
那时每一天,我们往返灾民救灾点和吝家村之间,没有交通工具实不方便。经镇政府与县委、县政府协调后,由县工商局一位干部带一辆小型面包车协助我们开展工作。我和市纪委副书记李俊杰、省法制办处长岳喜栋、县工商局干部等四个单位带队领导一起商量具体落实新阶段的新任务,明确了四大任务:一是整修进村道路。镇政府出面协调,用大卡车运来石子垫路。我们配合吝书记组织青壮年村民协力铺路整修。经过三天的努力,基本上完成了进村道路的整修任务;二是铲除巷道淤泥。进村道路整修完之后,我们继续配合村书记进一步动员群众,集中清除巷道淤泥,有条件能进村的村民也开始清理门前、屋内的淤泥。经过几天的努力,屋前屋后、巷道、路面等都有所改观,大大方便了出入行走;三是检查饮水及时消毒。经过大水漫灌,影响和破坏了原有的饮水环境。为了确保村民用水安全,在县上有关部门的配合下,逐户检查水质变化并及时进行消毒;四是对危房、倒房家庭,着手建临时过冬房。我们四个救灾单位互相协作,合理计划,在村党书记的直接组织下,四项救灾任务的完成进展顺利。
与此同时,我们也对危房、倒房灾民特困家庭,按照实际困难的程度, 提出解决问题的不同办法。该村郭安民,是全村唯一一户特贫家庭,困难的程度令人难以想象。郭安民全家四五口人,老伴双目失明,儿子眼睛患有严重疾病。他本人身体也差。这次洪水造成郭安民家房屋倒塌,家庭现有条件根本无力重新盖起一栋新房。针对这一问题,村书记认为:郭安民家庭的实际困难,问题突出,不要盖临时过冬房,大家应想办法给盖一栋新房,彻底解决他们家今后的生活困难。在反复讨论与协商的基础上,镇政府和村委会把希望都寄托在渭南师范学院身上,希望我们能帮助特困户解决这一现实问题。
针对此问题,我和张和平、马忠智三人进行了认真研究。虽然我们也同意镇政府、村党支部的意见,但必须回学校向领导反映这一实际情况之后方能决定。基于时间紧迫,盖房仅留下一个月多时间。为了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我在回学校之前,先让村里按照砖木结构做了预算,按照这个预算汇报学校。学校领导政治意识强,从大局出发,开会研究并同意我们的意见。我从财务处借了现金立即返回村里,让党支部书记抓紧组织人力,及时采购砖瓦和木料,动手盖房,确保入冬前完成这一艰巨任务,让郭安民一家安全顺利搬迁新房。十月中旬,学校领导又一次来到吝家村,检查盖房进度,收到镇党委书记孙保健等的热情欢迎。 

 左一渭南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张海军、左二渭南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赵伏友;右一渭南师范学院救灾组组长吕卓超、右二华州镇镇党委书记孙保健。
十一月初,渭南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张海军、副书记赵伏友又一次前来检查验收工程。学校还为每一户送来一幅架子床。新房顺利竣工,村里组织了新房落成典礼。那一天,村民敲锣打鼓,人们喜气洋洋,气氛十分热烈。学校党委书记张海军、救灾组组长吕卓超及镇党委书记孙保健等先后讲话。有一位老人感慨地说:这是遭遇洪灾以来我们村最高兴的一天!这次会议由救灾组成员张和平主持。
冬季来临,天气一天比一天冷。我们冒风雪抗严寒,仍然坚守在抗洪第一线。年关将近,县政府、镇政府要求各救灾对口单位为灾区人民迎接春节办实事。经学校研究决定为吝家村每一户慰问油、面、米各一份。我和学校车队司机开了一辆大卡车,把米、面、油送到吝家村。村民闻风而来,帮我们把米、面、油卸下车,堆放在村口路边,按顺序发放到每一户。这也是我们为吝家村群众做出的最后一件实事,村民们喜笑颜开,分享着人间爱的温暖!

 村村户户旧貌变新颜

驱车一个小时,我已经来到华州西关街东头十字,沿新秦路向北直奔吝家村。
新秦路两旁,秋景迷人,秋获喜人。一棵玉米的叶子在风中舞动起来,许多玉米的叶子在风中舞动起来。叶片与叶片之间摩擦发出的沙沙声,每一棵玉米自身在风中摇动时躯干与叶根之间的扭动声,关节与关节之间的错动声,玉米与玉米之间的敲叩声,以及声音与声音之间的共振声,汇合成一集,这是一曲雄浑、浓厚、汹涌澎湃的秋景交响曲,令人陶醉,令人心旷神怡!

吝王村进村道路   吕卓超摄
二十年后,我又一次见到老书记吝百忍。他见到我喜出望外!一手接住我带的礼物,另一只手牢牢握住我的手激动地说:没想到啊,二十年了,吕老师能来我们家,真是喜客、喜客!他一边招呼我坐下,一边倒水泡茶,兴致勃勃地和我拉起了家常。
他告诉我:“03·8”洪灾后,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重建家园,吝家村与王堡两村合并,改名吝王村。目前村里各种配套设施齐全,家家盖起了新房,农业丰收,副业兴旺,汽车进村,村民生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村民新盖的房屋  吕卓超摄
当年灾民特困户郭安民家的近况,我心里最牵挂的。当我问起郭安民一家时,老书记吝百忍说道:多亏学校给他家盖了一座新房!在地方政府和村民的关照下,他们生活有保证,日子过的还不错。前多年郭安民、妻子和儿子三口相继去世了,不过孙女考上了大学,现在都工作了,也重新盖了新房。听书记这么一说,我不由得沉思了起来。人生境遇不同,一代比一代好,还是中国社会好。 
我从事教育工作几十年,出于教育情缘,我向吝书记询问吝王小学的重建情况。吝书记告诉我一件令人十分高兴的事。他说:吝王小学是2003年特大洪灾中重灾区华县华州镇的一个被损毁的学校。洪灾后重建学校,旧貌变新颜。2005年4月初,学校史校长给总理写信,4月中旬总理就给史校长的来信做了批示。县委、县政府极为重视温总理的批示,全县教育系统组织了“学习总理批示,促进教育工作发展”的活动。县委、县政府还召开了“全县教育系统学习贯彻总理批示精神”动员大会。其宣传活动的意义影响极其深远。

总理给吝王小学的亲笔信  自华县县志 
是的,教育是基础,教育是希望。基础教育就是一个民簇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听了吝书记一番介绍,令我感慨万分。历史我们不会忘记,总理给吝王小学的批示是华州区人民永远分享的一件难得难忘的大好事。回想华州教育史,新中国成立以来,周恩来总理在20世纪60年代初,曾为柳枝张桥村颁发奖状、我的高中母校咸林中学,校长赵玉矶曾代表学校出席了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文教群英会,获得周恩来总理署名的“先进单位”奖牌一面外,今天温总理对吝王小学的批示也会载入了华州区教育史册。
瞬间,我转移了话题,便问吝书记家的情况。吝书记出生于1951年,比我小四岁,73岁了,身体健壮,说起话来依然铿锵有力。家里有老婆、儿子、媳妇和孙子们,一家人生活在一起很幸福。他当村书记几十年,现在政府每月还给补助300元,和老伴每人每月领老龄补贴150元,加起来600多,挺幸福的。
说到此时,他显得特别兴奋,站起来说道:还是党的政策好啊!“03·8”洪水期间,我养的一头牛丢失了,镇政府知道我有养牛的经验,动员我饲养肉牛,带领大家致富。在县政府、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办起了“华县百忍养殖专业合作社”,坚持十几年了,收草机等样样齐全,百万资产,好得不得了。

我与吝书记的合影 吕卓超供

他边说边站起来,我看他站了起来,我也站起来了,边说边走,一起去看他的养牛场。哇!棚里养了不少牛!老书记的儿子忙着料理,亲家在哪里忙着清扫卫生。他们看见我们走来,抬起头,急忙向我们打招呼问好。
吝书记的养牛场 吕卓超摄
曾记得,在抗洪救灾取得重大进展的时刻,华县县委、县政府召开了一次救灾单位汇报总结大会,镇政府推荐我大会发言。我简短扼要,仅用六分钟时间,一一列举了渭南师范学院为灾区做出的十三件事,得到了县委、县政府领导、与会单位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热烈掌声。我们的工作也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充分认可。2003年我们小组被学校评委“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聊不完的话题,说不完的心里话,两个小时很快过去了。由于时间关系,又逢天气不好,我便告辞老书记准备返回。
二十年后,我兴致勃勃重返吝王村,和来书记相拥回望,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说不出的感受和体验。华州是我的家乡,我恋恋不舍。在五个多月的抗洪救灾战斗中,我们三人迎着风雨,冒着寒冬,抗洪救灾全力以赴,和灾区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国家在发展,家乡在变化,吝王村是华州区乡村振兴示范村,也是以绿色、环保、休闲为主题打造的美丽宜居环境示范村。是的,走过很多地方,看过很多风景,无论走到哪里,最美还是我的家乡。我相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只要我们坚定信念,不畏艰险,奋然前行,我的家乡山更青水更秀,山河壮丽,事业兴旺,人民生活更幸福。
作者简介:吕卓超:男,汉族,中共党员,教育学研究员。1948年12月出生于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大明镇吕家塬。曾任渭南师范学院高等教育研究室副主任、副处级调研员。

图文来源:作者供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