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西人文:文庙在广西——翻阅地方志里的古代文庙故事

 浔州鑫森淼焱垚 2023-10-12 发布于广西

文庙,古代的县级以上的城市才有的建筑。

通俗简单来讲,就是祀奉孔子的庙,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孔庙;

通俗认真一点讲,这其实是古代地方的科举教育场所,是古代科举教育体系中很重要的地方,有“学校”的意思,所以也叫学宫;

通俗认真仔细一点讲,这场所是古代官家宣扬儒学文化的场所,官方学名叫文庙。

单是这建筑的名称,真要铺开来讲,就是一个很大的学术话题了。今天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只是翻书写篇小作文,那就不必太认真,本身也没那学识水平,就当闲话的聊了。

广西迁江县城旧图(部分)

古代历朝历代的城市建设中,除了官署机构的建筑外,必定要建三大重要的标配建筑:一文庙,二武庙,三城隍庙。

为什么是这三大庙呢?这就是封建社会时期的“文庙尊孔儒学治世,武庙忠义孝家国,城隍护佑天下”的理念了,说通俗点,就是“文治国,武安邦,神护佑”。

如果说古代城市中,没有这三大庙,或是缺少某一庙,那这城市要么是地方行政等级比较低,要么行政管理方式是被区别开来的。

如广西东部和西部就有很大的区别了,本文只以文庙为例。

像广西东部及广大地区,在古代,是属于官府正常流官管理运作体系的区域,一般的县城都建有三大庙的。所谓的流官管理,即是这种州县的最高长官知州,知县是由朝廷颁令委任的,有轮换制,实行的是一套全国一统的社会管理体系,尊孔儒学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而广西西部地区,则有很多是实行土官制度的地方,由于历史发展引起的地情,民情不同,是被官府定义为“蛮区”,这种地方朝廷是没办法直接派任官员的,最高长官都是当地世族,首领所世袭制的,很多事情由这些土官家族说了算的,他们对地方管理有着自己的一套民政管理制度,朝廷派出一些官员到这种地方地方任职,只能是二把手,三把手,甚至只挂个虚职而已,话语权是很小的。

正是如此,这些地方有些社会福利就会被朝廷施以限制了,如这些地方的人是不能参加科举考试的,自然的,由于不能参加科举考试,加上传统的思想理念不同,那当地就没有必要建文庙之类的建筑场所了,当然,历史上也有个别的土官家族子弟最终还是参加了科举考试,但都是少数,仅仅是得个科举功名而已。

这种地方,只有被“改土归流”的情况下,即是地方的土官的特权被朝廷取消,地方所有事务都被朝廷全盘接手,由朝廷任命的流官主政地方,才会开始有这种三大庙的历史文化记忆,可以说也是朝廷对地方实行“改土归流”成功的标志之一。

所以,广西西部很多地方的文庙普及历史相对来说比东部地区的短一点。

那么文庙建筑是什么样的呢?孔庙,学宫,文庙这些称谓之间又是如何转换的呢?

西汉时,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慢慢的在古代中国社会占据了主导地位,文庙的设立,正是为了宣扬和传承孔子的儒家思想,强化社会秩序和道德观念,后来,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董仲舒更是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那儒家思想便逐渐独占中国文化发展的舞台,儒家学说成为了“国学文化”,孔子的地位也随之不断上升,祭奠孔子的家庙慢慢的与各级官学合为一体,渐渐形成“庙学合一”的独特文化。

对此,为了尊孔尊儒,对于“庙学合一”制定了严格的官家制度,并向全国推广,以政令的形式,要求各地县级以上的城市必须按照朝廷的规定修建文庙,怎么建,怎么修,甚至对于每年祭祀孔子的仪式之类,都是有着一整套全国一统的编排流程,要认真照章执行的。

总之,与文庙,官学相关的,都是从上到下有着封建制度化的文件来制约相关的行为。

一个完整的文庙建筑,其实是分两大部分,一是“庙”,二是“学”,所以才有“学宫”的说法。

但每个地方的地情民情不一样,城市建设布局也受地理环境影响,建设用地自然也就不一样,所以有部分城市的“庙”“学”是分在两处不同地方的,但正规要求是并排在相邻的一个区域的,无论什么情况,其实布局都是一样的,仅仅区别就是建筑体量的大小dm。

“庙”部分主要是供奉孔子的场所,因为尊孔礼制,建筑都是严格按照宫殿的格局来建设。“学”则是真正的科举教育场所,到明清时期,一般只有已经通过县试,乡试等,考取了生员(秀才),举人身份的人才能进去学习;同时,地方的教育官员,也是在这里生活,工作。

说白了,这文庙里的“学”,实际上就是有着今天学校,教育局的功能。

“庙”的这部分,一般是个独立的大院,院内建筑按中轴线左右建筑对称来建设,一般是三院三进,

中轴线有1照墙,3灵星门,4泮池,7大成门,8大成殿,12崇圣殿;左右对称则是2礼门,仪路,过廊,5乡贤祠,6名宦祠,9祭器库,乐器库,10东西庑,11钟鼓楼。

这里主要是学宫内的学子日常祭孔的地方,特别是每到秋闱之时,更是隆重。但最为隆重的,则是每年的祭孔日,每地官府都有专门的财政预算,日子到了就拨款举行“祭孔活动”,以及用于日常维护文庙。

“学”的这部分,和“庙”是相对独立的,主要是地方教育官员工作生活,也是地方科举教育集中的场所,即所谓的“官学”。各地历史上出过的举人,进士之类的科举人才,几乎都是从这样的地方走出。

正因为如此,各地的文庙里发生过的人和事都有很多,如今提起,就是地方人文故事了。至于广西地方文庙里的事情有多少,那就得慢慢翻阅了!

我在桂平,我是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如果你喜欢,可以关注史话八桂!给你讲述这片土地更多的过往!

谢谢阅读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