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庙、文昌宫、奎星楼预祝保定考生——金榜提名

 唯我英才 2018-06-09

当历史祝福现实,有时候需要内心的一种仪式感,激励自己 。如果回到明清保定,城市里有这些神来祝福我们的考生。文昌宫里的文昌帝师,旁边有天聋地哑两位侍童,一个掌管文人录运薄册,一个手持文昌大印。意思是:能知者不能言,能言者不能知。文庙大成殿里的孔圣人,千百年来读书人顶礼膜拜的对象,东南城墙上的奎星楼、穿行楼、文昌宫入口的三位魁星,当然还有主管这座城市平安的守护神城隍,会在自己曾经的空间送上最美好的祝福——魁星点斗,独占鳌头,诸事顺利,达成所愿。


▲文庙附近的万寿宫。

魁星,是一个汉语词语,也是中国古代星宿名称,是中国古代神话中所说的主宰文章兴衰的神,在儒士学子心目中,魁星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中国很多地方都建有祭祀魁星的魁星楼,香火鼎盛。“奎星”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中二十八宿之一。有“奎主文章”之说,后世附会为神,建奎星阁并塑神像以崇祀之,视为主文章兴衰之神,并改“奎星”为“魁星”。

文昌宫,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越年建成,坐北面南,奉祀文昌帝 君。文昌帝君相传姓张名亚子,晋朝人,贤达孝顺,其母生疮,用嘴为之吮毒,并割己肉 为母食。后战死沙场,被百姓封为“梓潼神”。


唐代,对其大加推崇,将其与奎宿六星文昌神合二为一。元代,仁宗封其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简称“文昌帝君”, 由天聋地哑相持。民间盛传,文昌帝君受玉帝之命主宰文运,专司功名利禄之事,因而受到历代文人官吏的尊崇祭拜。文昌宫,清朝时每年九月初九举办菊展,时文人墨客纷至而 聚,赏花赋诗,伴饮菊酒,以为兴事,此活动延至民初。

▲保定城最有文化底蕴的一片空间。

魁星楼其正殿塑着魁星造像。没见过魁星像的人也许会想,既然魁星是主管功名科举的,一定是一位文质彬彬的白面书生吧?其实恰恰相反,魁星面目狰狞,金身青面,赤发环眼,头上还有两只角,整个仿佛是鬼的造型。这魁星右手握一管大毛笔,称朱笔,意为用笔点定中式人的姓名,左手持一只墨斗,右脚金鸡独立,脚下踩着海中的一条大鳌鱼(一种大龟)的头部,意为独占鳌头。

▲魁星点斗,独占鳌头。

左脚摆出扬起后踢的样子以求在造形上呼应“魁”字右下的一笔大弯勾,脚上是北斗七星,由于魁星掌主文运,所以与文昌神一样,深受读书人的崇拜。传说他那支笔专门用来点取科举士子的名字,一旦点中,文运、官运就会与之俱来,所以科举时代的读书人将其视若神明。民间把奎星和魁星混为一体,所以我们这里暂且通用。

▲文昌宫魁星楼上隐隐约约的魁星。

古代保定有三座奎星楼:一是建于明代,位于南城门以东古城墙上;另一座在南城墙内,叫奎星星阁,又叫文昌阁;还有一座建于清代初年,位于大慈阁以南,穿行楼南街北口,俗称穿心楼,后称穿行楼。奎楼是一种带有文化象征的建筑。奎楼应宿,形容奎楼的高可以与天上二十八星宿中的奎星相呼应

▲自东往西看,近看文昌宫,远看大成殿。

▲一百年前,法国人测绘的府学、文庙、文昌宫总平面图。


文昌宫(魁星阁),在南城墙里,西靠文庙东邻关帝庙,是座建在砖砌楼基上的歇山顶单檐庑殿。楼上南边敞开,东西墙壁各设两个窗口,里面设“文昌星君”牌位。楼基中部有一坐北朝南的拱券洞门,门洞上方有“文昌宫”三个字。


阁分前后两院,门洞两旁设通后院的坊门,前院院落规整,墙壁挂瓦,正前方是照壁,壁的两边设左、右两座坊门,院内外的墙壁上均有大幅壁画,整个布局庄严肃穆。此建筑据说在1948年解放以前已不存在了。

▲从南城墙遥看文昌宫、关帝庙,城墙上露出奎星楼的一角。

▲从南门瓮城遥看城墙上的奎星楼。

闪保利老师是这样描述南城墙附近的奎星楼:南城门往东在城墙上建筑的奎星楼。它是一座双层檐,钻天顶式八角亭楼,上下两层都有八根柱子支撑,一层楼围墙上设有圆窗通风通光,据说里面曾“供奉有塑像,神之面容龇牙咧嘴似狰狞鬼脸”,二楼上没有围墙,站在楼上可一览古城全貌,远眺可望巍巍狼牙山。


为了不影响城墙上交通,魁星楼建在城墙偏北的城墙墩台上,墩台都是设在外墙,可是魁星楼却建在内墙的凸形墩台上。此楼建于明朝,可能是明隆庆年间(1567-1572),改修土城为砖城期间而建。为了游人安全起见,在楼附近的城墙上增加了半人高的围墙,1952年后随城墙被拆除。

▲从南城外仰视城墙上的魁星楼。

古代官办教育机构的体制是学校与祭祀机构一体,将学习儒家经典的学校与祭祀孔子的机构结合在一起,是学庙合一的府级官办教育机构,祭祀孔子的机构通常称作孔庙、文庙和先圣庙等。在明清时期,每一州、府和县治所所在都有孔庙。因此,官办教育机构也叫做文庙或孔庙,有时也称作庙,或者学庙,将官办教育机构称为文庙的情况更为普遍。

▲文庙入口石牌坊。

历代封建王朝对孔子尊崇备至,从而把修庙祀孔作为国家大事来办,到了明、清时期,每一州、府、县治所所在都有孔庙或文庙。其数量之多、规制之高,建筑技术与艺术之精美,在中国古代建筑类型中,堪称是最为突出的一种,只有秀才以上的文人才有资格到府学文庙考取举人功名,举人是科举考试中可以拿到俸禄的最低一级功名,还可以作为人才储备,有机会成为朝廷官员。

▲另外一个角度,文庙入口石牌坊。

▲俯瞰府学文庙。

府学文庙由来已久,相传孔子死后,子贡等弟子曾为孔子守孝三年,子贡在孔子墓前结草成庐,后又搭成棚子,孔子的后人捐资建成庙宇,这是孔庙的前身,其主要的职能是祭孔。文庙根据孔子的官职而建,汉代到清代的的帝王将孔子封为文宣王,文庙即文宣王之庙,同时文庙作为古代官方设立的教育机构,发挥着教育职能。

▲大成殿前。

古代对于文庙建设的体量和格局有明确规定,各地文庙总体上根据孔庙的规制进行建设,中轴线包括正门、棂星门、泮池、大成门、大成殿等建筑。大成殿内供奉着孔子和他的16位弟子。孔子的弟子分为四个等级,由高到低为配、哲人、先儒和先贤,孔子,曾子、孟子、子嗣、颜回四配和十二位哲人才有资格被供奉在大成殿内。

▲文庙内部空间。

文庙有三个等级,最高一级被称为国子监,府州一级称府学文庙,县乡一级称县学文庙。文庙在建筑规制上有着严格的规定,如果越级建设从地方官员到修建的工人都会遭受严格的刑法。除此之外,只有与文庙等级相匹配的官员和文人才能进入文庙,普通民众不得随意进入

▲大成殿前的功德碑。

闪保利老师描述穿行楼:在大慈阁南,穿行楼南街北口还有一个魁星楼。筑室六丈,为双重檐八角楼,攒尖顶式,下有东西南北四个通洞,因四个门洞都系拱形,再加上楼里也是圆拱形,所以称五拱四洞。行人可从四条街通行往来,俗称穿心楼,后称穿行楼。楼坐东朝西,从楼南拾级而上,一楼正面有一匾额“文昌阁”,二楼四面皆有四字匾额,正面系“爽邑西山”,据一位老师介绍,东面系“紫气东来”,南北两面尚待考证。

楼底路北民国初年系一茶馆,艺人尤贺亭在此说书,还有一回民马氏烧饼铺。楼北口至大慈阁为“穿行楼北街”,过去这个街是保定最大的集市,蔬菜、鱼虾水产、果品,样样齐全,过年有庙会,非常繁华热闹。穿行楼南街俗称“楼南”,今仍有“穿行楼南街”。此处系保定繁华闹市中心,系保定八大景之一的“奎楼应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