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走丨温江印象

 昵称45109175 2022-04-07

成都温江历史古老,4000多年前是古蜀鱼凫(fú)王国领地,鱼凫城及其传说屡见于文献记载。《读史方舆纪要》“温江县……鱼凫城,县北十里。相传古鱼凫所都。”现今在鱼凫城下,还残存数百米城墙埂遗迹。

在温江大南街与温泉路相接处,镶嵌一块十分显眼的横匾,上书“城南古郭”四个大字,不远处有一段温江的城墙,这也是小城留存不多的老城墙。缄默的青砖、岁月的痕迹,斑驳的墙体仿佛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和古老的故事;淳朴的民风,浓厚的市井,承载着历史的悠久与神奇,彰显着小城的意韵与阐释。 


今天,在这一段长100余米、高约3米灰色古城墙脚下,走一走,看一看,每一块块砖,每一个个垛口,感觉都有一种苍凉凝重的气息扑面袭来……那些布满尘埃或苔藓的青砖上,凝聚着多么厚重的风雨烟云和覆满了寒霜苍凉。轻轻抚摸着这古老的城墙,眼前浮现了古代的战火纷飞,马嘶人仰的战争场面,不禁心潮起伏,感慨万千。

据史料记载,温江古城墙始建于隋仁寿三年(公元603年),均为泥土所筑起。明成化年间(1461-1487),夯土墙逐渐被石墙代替,土城变成了石城,周长661丈,分别建有五座城楼,即为昭化、阜成、广安、永宁、进贤。正德年间(1505-1521)古城周围开沟凿壕作护城之用。崇祯十一年(1638)五座城楼全部倾倒,于是在石城东南西北四角建敌台。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新建东门(永宁门)城楼3间,乾隆九年(1744)重修东门城楼,并重新建西门(广安门)和北门(进贤门)城楼,城墙上筑起的城垛。乾隆三十一年(1766)石城才被砖城所代替。嘉庆十六年(1811),城墙坍塌300余丈,经三年修缮后于城外掘环城壕沟……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县城建设,旧城墙仅存数十米残断。2001年,当地政府对现存的古城墙进行修缮恢复,建有70个垛口,以壮观瞻,让古城墙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古城墙是古代社会的显著特征之一,是历史变迁的见证者,也是贯穿古今文明的体现,更是温江祖辈留给后代的一笔宝贵遗产。看似宁静沉默的古城墙,其实也是一座城市的生命和品格的体现。它既有生命存在的温度,又有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不仅孕育了墙缝之间的青草、苔藓和花朵,更孕育了小城百姓的灵魂与精神。也可以说,从这座小城走出去的温江游子,无伦走到哪里,无伦身在何处,都会融进了古城墙有温度的记忆里,永远是游子梦中温馨的港湾和生命中最温情的希望。

在古城墙尽头处便是文庙,始建于宋咸平年间,元、明两代继续沿用,到明末时毁于战火。清康熙八年,温江知县萧永芄(wán)重建,当时只是修复了大成殿、两庑(wǔ)和仪门。雍正十年,县令安排当地的教谕(yù)予以增建了崇圣祠。乾隆十年,新的知县又修补了大成殿,同时在学宫外增建名宦(huàn)祠、乡贤祠、忠义祠、孝弟祠、节孝祠等。嘉庆十七年,在任知县再次重修大成殿及东西两庑,同时增建了尊经阁、棂星门、泮(pàn)池、戟门等。


文庙的大门通称棂星门,为三开间石坊,中为棂星门,两侧坊上各书“义路”“礼门”字样,意为孔子应天上星宿而降,旨在圣化孔子。走过棂星门,就来到星半圆形泮池。泮池俗称“学海”,清代称考中秀才为入泮。

大成殿为文庙主体建筑,整体布局雄伟、庄严、华丽。走进文庙,不仅能看到古代文化的崇高殿堂,更能体会到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文庙已重现了历史原有的风貌,在现代建筑群的笼罩下,依然巍然屹立,浓郁古风、文蕴丰厚、独具魅力。走进庙内即可见朱红色的“万仞宫墙”(原名仰圣门),宫墙万仞就是来比喻孔子的学问和思想博大精深。庙内的搁坊、斜撑、瓜柱、挂落等木作雕刻精巧,彩画艳丽豪华。柱础等处的石刻浮雕花卉人物、动物,生动细致。拜台前的丹墀,镂空雕刻二龙戏珠图案,刀法娴熟,功力不凡,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历史文物陈列馆建在文庙大成殿的底层大殿里,馆内陈列精心挑选出的不同历史时期的文物精品250余件,展厅分为鱼凫古城、古蜀遗踪、秦汉乐土、唐宋盛世、明清风华5个部分,清晰的脉络,经典的馆藏,无声地述说着温江从新石器时代开始的4000多年的历史。    

馆内陈列的众多文物中,最抢眼的当属一对东汉的墓门。据讲解员介绍,这对东汉墓门于1979年出土于温江寿安,为温江出土的东汉精品石刻。墓门整体采用平面剔刻手法,上半部分刻着一对朱雀图,下方则是三足兽、九尾狐、灵芝等,这些复杂而精美的图案在同类墓门中很少见到。最为可贵的是墓门上还刻有用隶书体写的“延熹七年二月庚申制地丁午修茔造坟季春三月建立石门”,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考古佐证。出土于万春的陶房,屋面、屋檐整体完整,翘角、吻兽逼真,在四川出土文物中极为罕见。而几个元代的陶俑则形神兼备,维妙维肖。四蒂钮缠枝纹大铜镜、影青刻花瓷碗等文物也吸引了不少参观者驻足。


2003年,当地政府启动的文庙修缮工程,按照“现状维修加固为主,局部落架修复为辅,古今技术兼而用之,杜绝任何破坏性建设”的原则,对文庙内泮池、拜台、礼乐亭、东西庑、大成殿进行了维修,恢复新建了棂星门、影壁、奎星阁等;2004年,扩建了广场3000平方米,新建了用房2000平方米和进步、文明牌坊;2005年,又将隆建街、小南街、文武路一并纳入文庙保护片区进行整治和改造,对文庙进行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修缮和维护,启动了文庙林荫街区建设,给温江居民提供了一个休闲逛街、文化娱乐的好地方,也使温江中心城区出现了一个崭新的人文景观最大亮点。

为传承城市文脉,隆建街、小南街已正式更名为赞元街。其文庙大成殿采用重檐歇山顶,黄色琉璃瓦,整体金碧辉煌,巍峨壮观,作为温江区文化艺术活动中心,向市民开放;文武路、赞元街改为商业步行街,绿树成荫,青砖灰瓦,古色古香,步道上铺设100幅《论语》原文和译文及雕刻的插图,临街的白墙上绘制了孔子的四大名徒的画像,一尊“孔子周游列国”的青铜雕像被安置在街口,令人仿佛置身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


文庙左侧近50米处立有一座“魁星楼”,又名圭星楼,在汉字中魁与圭相通,夺魁就是夺圭,夺圭就是高中皇榜的意思,魁星是掌管天上各地的文运之星。魁星楼是中国传统古建筑,共有5层,均为琉璃瓦盖成,整个建筑金碧辉煌,气势雄伟。魁星楼的底层设有祭拜处,表达了人们对孔子的崇敬之情。

魁星楼门庭正上方高悬三个金字“魁星楼”匾额。当年,如果登临此楼,确实令人心胸开阔,闲思遐想。曾有多少热衷于功名进取的文人书生,挥洒自如,踌躇满志,只为了“一跃龙门,身价百倍”, 而飞黄腾达……古老的魁星楼雄伟高大,经过岁月的洗礼,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宋代孙松寿的《观古鱼凫城》“野寺依修竹,鱼凫迹半存。高城归野垄,故国霭荒村。古意凭谁问,行人谩苦论。眼前兴废事,烟水又黄昏。”清代学者王侃有诗曰:“湔水滔滔送远天,鱼凫踪迹久茫然。

但闻仙去乘斑虎,不肯魂归作暮鹃。万古衣冠沉土壤,一朝宫殿剩桑田。欲寻故老谈兴废,大墓山前霭白烟。”


据了解,温江正在打造的美丽宜居公园城市,温江的生活环境,一半清新,一半繁华;一半是田园,一半是城市,温江的城市和生态已完美融合了步步皆景、处处如画、时时宜游。“温润如玉、江园融城、充满韵律。”的城市形态让温江“进可享城市繁华,退可拥田园静谧。”

 旅游文学的小作坊

在本平台发布的作品,同时在腾讯内容开放平台【企鹅号】、【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敬请作者前往关注并收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