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五脏六腑生理功能(一心、肺、脾)

 一江风的图书馆 2023-10-13 发布于湖南

五脏,即,肝、心、脾、肺、肾的合称。五脏生理功能,虽各司其职,但心脏的功能起着主宰的作用,各脏之间各种生理功能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协调。

中医五脏六腑生理功能(一心、肺、脾)

1.心

居于胸腔,胸膜之上,形似倒垂的未开莲蕊。有心包卫护于外。

心,为君主之官,生理功能主要有两方面:一主血脉;二主神志。心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在志为喜,在液为汗。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在心与小肠之间相互络属,故心与小肠相为表里。

(一) 心主血脉,主要为主血和主脉。

(二)心神志,即心主神明(藏神)。

在体合脉:全身血脉都属于心。

其华在面:华,是光彩之义,新的生理功能是否正常,可以显露于面部的色泽变化。

在志为喜:心得生理功能和精神情志和“喜”有关。过亢则喜笑不止,不及则易悲忧虑。

在液为汗:汗为津液所化,血与津液同源,而血为心所主,故汗为心之液。

在窍为舌:即开窍,舌质的色泽可以直接观察气血的运行及心得生理功能;心的阳气不足, 则舌质淡白胖嫩;心的阴血不足,则舌质红绛瘦瘪;心火上炎则舌红,甚至生 疮;若心血瘀阻,则舌质暗紫或有瘀斑;心主神志的功能异常,则舌卷、舌强、 语謇或失语等。

中医五脏六腑生理功能(一心、肺、脾)

2.肺

位于胸腔,左右各一。由于肺位于最高,又称“华盖”。

肺,因肺叶娇嫩,易被邪侵,又称“娇藏”,主要生理功能是: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而主治节,以辅佐心脏调节气血的运行。肺上通喉咙,外合皮毛,开窍于鼻,在志为忧,在液为涕。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互络属于肺与大肠,故肺与大肠为表里。

(一)主气、司呼吸:肺主一身之气和呼吸之气。一身之气皆属于肺。体内外气交换皆通于肺。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浊气。

(二)主宣发和肃降:

肺主宣发的生理作用,主要体现于三个方面:一是通过肺的气化,排出体内的浊气。二是将脾所转输的津液和水谷精微,布散到全身,外达于皮毛。三是宣发卫气,调节腠理之开合,将代谢后的津液化为汗液,排出体外。因此,肺失于宣散,即可出现呼气不利,胸闷,咳喘,以及鼻塞、喷嚏和无汗等病理现象。

肺主肃降的生理作用,主要体现于三个方面:一是吸入自然界的清气。二是由于肺位最高,为华盖之脏,故将肺吸入的清气和由脾转输至肺的津液和水谷精微向下布散。三是肃清肺和呼吸道内的异物,以保持呼吸道的洁净。因此,肺失于肃降,即可出现呼吸短促或表浅、咳痰、咯血等病理现象。

(三)通调水道:通,即疏通;调,即调节;水道,是水液运行和排泄的道路。肺的通调水道功能,是指肺的宣发和肃降对体内水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起着疏通和调节的作用。肺主宣发,将津液和水谷精微宣发至全身,调节汗液的排泄;肺气肃降,将吸入之清气下纳于肾,也将体内的水液不断地向下输送,而成为尿液生成之源,生成尿液而排出体外。如果肺的通调水道功能减退,就可发生水液停聚而生痰、成饮,甚则水泛为肿等病变

(四)朝百脉、主制节:朝,即聚会的意思;肺朝百脉,即是指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经脉而聚会于肺,通过肺的呼吸,进行气体的交换,然后再输布到全身。全身的血和脉,均统属于心,心脏的搏动,是血液运行的基本动力。而血的运行,又依赖于气的推动,随着气的升降而运行至全身。肺主一身之气,由于肺主呼吸,调节着全身的气机,所以血液的运行,亦有赖于肺气的敷布和调节。

'治节',即治理和调节。肺主治节,主要体现于四个方面:一是肺主呼吸,人体的呼吸运动是有节奏地﹣呼一吸;二是调节着气的升降出入的运动;三是由于调节着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因而辅助心脏,推动和调节血液的运行;四是肺的宣发和肃降,治理和调节津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

在体合皮:肺主气属卫,具有宣发卫气,输精于皮毛等生理功能,'肺的生理功能正常,则 皮 肤致密,毫毛光泽,抵御外邪侵袭的能力亦较强;反之,肺气虚,宣发卫气 和 输精于皮毛的生理功能减弱,则卫表不固,抵御外邪侵袭的能力就低下,可 出现多汗和易于感冒,或皮毛憔悴枯槁等现象。

其华在毛:由于肺和皮毛相合,所以在外邪侵犯皮毛,腠理闭塞,卫气郁滞的同时,也常 常影响及肺,而致肺不宣;外邪侵肺,肺气不宣时,也同样能引起腠理闭塞, 卫气郁滞等病理变化。

在志为忧:忧愁和悲伤,均属于非良性刺激的情绪反映,它对于人体的主要影响,是使气不断地消耗,由于肺主气,所以悲忧易于伤肺。反之,在肺虚时,机体对外来非良性刺激的耐受性就会下降,而易于产生悲忧的情绪变化。

在液为涕:涕是由鼻粘膜分泌的粘液,并有润泽鼻窍的功能。鼻为肺窍,在正常情况下,鼻涕润泽鼻窍而不外流。若肺寒,则鼻流清涕;肺热,则涕黄浊;肺燥,则鼻干。

在窍为鼻:开窍于鼻,鼻与喉相通而联于肺,鼻和喉是呼吸的门户,故有'鼻为肺之窍'、'喉为肺之门户'的说法。鼻的嗅觉与喉部的发音,都是肺气的作用。所以肺气和、呼吸利,则嗅觉灵敏,声音能彰。《灵枢·脉度》说:'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正由于肺开窍于鼻而与喉直接相通,所以外邪袭肺,多从鼻喉而入;肺的病变,也多见鼻、喉的证候,如鼻塞、流涕、喷嚏、喉痒、音哑和失音等。

中医五脏六腑生理功能(一心、肺、脾)

3.脾

位于中焦,在膈之下。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运化、升清和统摄血液。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相互络属于脾胃,脾和胃相为表里。

(一)主运化:运,即转运输送;化,即消化吸收。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把水谷(饮食物)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转输至全身的生理功能。脾的运化功能,可分为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

运化水谷,即是对饮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饮食入胃后,对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实际上是在胃和小肠内进行的。但是,必须依赖于脾的运化功能,才能将水谷化为精微。

运化水液,是指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布散作用,是脾主运化的一个组成部分。饮食物中营养物质的吸收,多属于液态状物质,所谓运化水液的功能,即是对被吸收的水谷精微中多余水分,能及时地转输至肺和肾,通过肺、肾的气化功能,化为汗和尿排出体外。脾的运化功能,不仅是脾的主要生理功能,而且对于整个人体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故称脾胃为'后天之本'。

(二)主升清:脾的运化功能,是以升清为主。所谓'升清'的升,是指脾气的运动特点,以上升为主,故又说'脾气主升'。'清',是指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升清',即是指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上输于心、肺、头目,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若脾气不能升清,则水谷不能运化,气血生化无源,可出现神疲乏力、头目眩晕、腹胀、泄泻等症。

(三)主统血:脾主统血,统,是统摄、控制的意思,即是脾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之中流行,防止逸出脉外的功能。脾统血的主要机理,实际上是气的固摄作用。脾之所以能统血,与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密切相关。脾的运化功能健旺,则气血充盈,而气的固摄作用也较健全,而血液也不会逸出脉外而致出血;反之,脾的运化功能减退,则气血生化无源,气血虚亏,气的固摄功能减退,而导致出血。

在体合肌肉,主四肢:脾主运化水谷之精,以生养肌肉,故主肉。

其华在唇:口唇的色泽,与全身的气血是否充盈有关。由于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所以口唇的色泽是否红润,不但是全身气血状况的反映,而且实际上也是脾胃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状态的反映。

在志为思:思,即思考、思虑,是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一种状态。思,虽为脾之志,但亦与心主神明有关,故有'思出于心,而脾应之'之说。正常的思考问题,对机体的生理活动并无不良的影响,但在思虑过度、所思不遂等情况下,就能影响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其中最主要的是影响气的正常运动,导致气滞和气结,所以《素问·举痛论》说:'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从影响脏腑生理功能来说,最明显的是脾的运化功能,由于气结于中,影响了脾的升清,所以思虑过度,常能导致不思饮食,脱腹胀闷,头目眩晕等症。

在液为涎:涎为口津,唾液中较清稀的称作涎。它具有保护口腔粘膜,润泽口腔的作用,在进食时分泌较多,有助于食品的吞咽和消化。故有涎出于脾而溢于胃之说。在正常情况下,涎液上行于口,但不溢于口外。若脾胃不和,则往往导致涎液分泌急剧增加,而发生口涎自出等现象,故说脾在液为涎。

在窍为口:脾开窍于口,口腔是消化道的最上端。开窍于口,系指饮食口味等与脾运化功能有密切关系。口味的正常与否,全赖于脾胃的运化功能,也即是脾的升清与胃的降浊是否正常。脾胃健运,则口味正常,而增进食欲。若脾失健运,则可出现口淡无味、口甜、口腻、口苦等口味异常的感觉,从而影响食欲。

中医五脏六腑生理功能(一心、肺、脾)
中医五脏六腑生理功能(一心、肺、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