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5年前广西女子爱上自己公公,为了能在一起,先杀丈夫后杀婆婆

 谢耳朵馆长 2023-10-27 发布于四川

“儿媳妇确实毒死了我儿子,但她没有错,她只是为了和我在一起。”

这句话来自2009年8月16日广东民警破获的“肇庆612毒杀案”的嫌疑人之一——广西桂平的一名年逾六旬的中年男性李某超的口中。

这起发生在15年前的凶杀案曾经轰动一时,儿媳吴某芬因为对于婆婆和老公长期不满,与自己的公公暗通款曲。

两人在维持了接近四年的地下恋情之后,为了能够在一起,这名广西的女子最终选择用毒鼠强先后谋杀丈夫和婆婆。

当我们将时间溯及至15年之前,2008年7月,吴某芬的丈夫在一场车祸中丧生,本以为只是单纯的交通肇事案件,

但随着警方的调查逐渐了解到,死者的妻子吴某芬在丈夫去世之后,便像人间蒸发了一样,不见了踪影。

并且,仅在吴某芬的丈夫死后三天,他的母亲也在出租屋内饮毒身亡,在尸检过程中发现了体内与吴某芬丈夫相同的残留的毒鼠强的成分。

与此同时,死者的父亲在听闻案件之后,从打工的地方赶了回来,尽管已经年过六旬,但吴某芬的公公依旧精神矍铄、精力旺盛,身材、样貌都保持得很好,看起来俨然只是一个三四十岁的中年男人。

按照常理,自己的妻子与儿子在短短三天内相继离世,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本应该令人难以承受,但吴某芬的公公并似乎并没有表现出什么情绪波动。

随后,警方在桂平死者所居住的村中走访了解到,死者与妻子之间感情淡薄,

两人的夫妻关系并不融洽,李某超动辄便对妻子拳脚相加,吴某芬在嫁过来之后,相继生了两个女儿,因为家中的重男轻女。

在生活上一直受到婆婆的冷嘲热讽和百般刁难,有时甚至隔着很远就能听到婆婆对于吴某芬的破口大骂,而儿子李某超对此只是听之任之,全然不放在眼里。

但这一切在吴某芬的公公外出回到家中之后发生了变化,公公不仅对刚刚生产完二胎的儿媳嘘寒问暖,而且当婆婆欺负儿媳的时候,还会站在儿媳一边,为儿媳撑腰,

儿子李某超见此情景,也不敢违抗父亲,因此在公公在家的期间,吴某芬从未受到过来自婆婆的欺侮和丈夫的家暴。

自此之后,公公与吴某芬之间就暗生了情愫,二人的关系不断升温,全然不在意他人的看法和这段关系的性质,公公对待吴某芬温柔体贴,外出打工回来总会给她带礼物,这让吴某芬很是感动。

但纸终究包不住火,无论是邻居还是家中的亲戚,都看出二人似乎有些过于亲密了,而婆婆和丈夫将这一切看在眼里,每次公公外出打工,对待吴某芬就更加变本加厉。

吴某芬与自己公公之间的地下恋情维持了四年,一部分是出于对婆婆和老公的报复,一部分是出于从未感受过爱的她,在公公身旁感受到了温暖和善意。

最终这种畸形的感情愈演愈烈,促成了吴某芬先后谋杀了丈夫和婆婆两人,并在案发的第19天选择了自首。

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犯罪心理的演变大抵都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当这种内心动机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的突破。

吴某芬在家中与老公和婆婆的矛盾一步步激化,滴水穿石的矛盾力量堆积之下,最终酿成了两个家庭的悲剧。

而当我们站在心理学的角度对个案进行分析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婚姻所带来的,不仅是一对没有亲缘关系的男女的联结,

随着而来的是一连串的家庭身份关系,吴某芬作为妻子、儿媳嫁入这个家庭的时候,等于掉入了一张关系网当中。

这种家庭关系的转变由此也带来了吴某芬心境上的转变,因此当她发现无论婆婆还是丈夫都没能对她保持尊重和接纳的时候,就会自然地移情到了对自己还不错的公公身上。

这在心理学上我们将其称之为无意识地同伴行为“熟悉化”,即因为某些正向或者负向的吸引力,吴某芬出于原始的投射心理,而对公公产生了依赖之情,

由此也就产生了这段不伦之恋,并由此在冲动的支配下激情杀人。

吴某芬一手促成的这起骇人听闻的家庭内部杀人事件,无论是在15年前还是在今天,都触动了公众的防卫神经,

让我们意识到即使是在亲密关系当中,暴力和冲突也是普遍的,这也就更需要亲人之间的包容和尊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