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历来主张“治病必求于本”,这是本文立方用药的依据。 脑血栓形成是临床常见病之一,现代医学认为:脑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脑动脉血管壁内形成血栓,阻碍了血流,而使脑组织局部缺血或供血不足。从而出现了中风证候(半身不遂,舌强语蹇,口眼歪斜),其中以偏枯不仁,最为难治。 ![]() 什么叫偏枯不仁?什么此时偏枯不仁的跟呢?偏枯不仁之根,脑血管病变为其本,病变即是脑动脉血流障碍,治法必须首先活血化瘀之药(红花),再佐以熄风通络(地龙),更重用扩张血管之药(葛根)。 所以今天给大家分享的这个方子,对于根治脑梗十分有效!建议收藏。 【组成】红花15-25克,地龙25-40克,葛根30-50克。 【功用】活血化瘀,熄风通络。 【主治】脑血栓形成。症见:半身不遂,舌强语蹇,口眼歪斜,舌质暗,脉涩。 【方解】方中红花活血化瘀,地龙熄风通络,葛根扩张血管。诸药合用,有活血化瘀,熄风通络的功效。 脑梗发生的病机十分简单,但是病症确是百人不一,所以对于不同的证型,疗法上也一定的偏差。 ![]() 如证属阴虚阳亢,在活血化瘀的基础上,加用潜阳熄风之药(如石决明)。 如证属气血亏虚,瘀阻脉络,在红龙根汤基础上,必须佐以补气益血之药(如黄芪、当归),只有辨证加减用药,效果才能显著。 我对于红龙根汤的理解是这样的: 红花主要成份含有红花素,有兴奋血管,乞改善微循环,减低血液的粘稠度和抗凝作用。地龙主要成分含蚯蚓碱,蚯蚓素等,有清热解痉、扩张血管,通利经络作用。葛根主要成分含黄酮甙,能扩张脑血管及心血管。从而解决了脑血栓形成所致的血液循环障碍。 所以我在临床上也不断的加减应用。 曾经接诊过这样一个患者:张女士因为突发性脑梗住院半个月,情况不见好转,于是转投中医找到了我,寻求中药调理,初见的时候血压90/150,自己不用扶物体可以站立,不敢移步,右手可以抬高到胸部水平,肩肘可以屈伸,手指不能张握,手指轻微浮肿。 ![]() 于是给出了一方: 红花、地龙、葛根、石决明、夏枯草、鸡血藤、钩藤、玄参、生地、穿破石、三七粉(分冲) 结果怎么样呢? 调理一段时间之后,患者的手可以抬高到头部以上,手指能够较大幅度的张开,拄着拐杖已经可以自行走动。 这是为什么呢? 红龙根汤主要在活血化瘀和扩张血管的作用,从而解决了脑血栓形成所致的血液循环障碍。现代医学认为:活血化瘀药物,不仅有扩张血管和改善微循环作用,而且还增加重因流量,乞改变血液动力学,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调节机体新陈代谢与胶原组织代谢作用。 另外提醒一句:文中方子仅为基础方,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具体的用量需要专业的医师辨证下使用。 |
|
来自: 沙澧闲人个人馆 > 《瘫,残,伤后遗症,中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