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那些熟悉的吆喝声

 客从丁桥来 2023-10-13 发布于河南

坐在小区内晒太阳,阳光太强,不能看书,只好随手滑动手机屏幕,增加学习强国积分。胡思乱想之际,听到走街串巷的吆喝声:换窗纱,清洗油烟机。磨剪子,镪菜刀。收头发,收长头发,收旧手机,拿旧手机换刀、换剪子,收旧电脑。

到了不惑之年,躺那睡不着,坐那打瞌睡,过去的事忘不了,眼前的事记不住。换窗纱、清洗油烟机的声音,让我想起了那些熟悉的吆喝声。

小时候在农村,没有现钱,物物交换是常有之事。记忆中,有位身材高大、声音洪亮的人,经常骑辆自行车,货架上驮着一个大连筐,没看见他就能听到:“收啤酒瓶,拿啤酒瓶换瓜子”。那时候。啤酒在农村刚有人喝,也不是每家每户都有的,小家小户只有在五芒六月才舍得买瓶啤酒。喝不起啤酒的人,只好用轻蔑的口气说:“啤酒喝着跟马尿一样,有啥喝头?”不管怎么说,能用啤酒瓶换包瓜子,几个小孩分着吃,很有成就感。那啤酒瓶换瓜子的吆喝声,至今回荡在我的记忆深处。

曾经有人编了一幅对联形容绿皮火车:啤酒饮料矿泉水,香烟瓜子火腿肠。横批:让一让。绿皮火车上的叫卖声是一大亮点,售卖员一会儿一趟,密集式的叫卖不怕你不买。高铁四通八达之后,很少再坐绿皮火车,最近一次坐绿皮火车是两年前的事,那次专门带孩坐新乡至晋城的6905次慢火车,欣赏太行山美景的同时,也再次身临其境体会火车上的吆喝声。

开封夜市很火爆,作为北宋帝都时,夜市就已盛行。在开封吃夜市,各种叫卖声此起彼伏,麻辣羊蹄、杏仁茶、冰糖梨、羊肉串、炒红薯泥等各有各的招式。有家卖黄焖鱼的,那老师儿的叫卖声简直是一绝,老远就能听到“黄焖鱼……”。据说他那黄焖鱼的吆喝声,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享受特定补贴。我认为他可以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那种穿透力,足以穿越千年,重回大宋梦华。

在郑州街头,经常有人在街头搞商品大处理,扩音喇叭里不知疲倦的一遍一遍重复:江南皮革厂倒闭了,王八蛋黄鹤老板,吃喝嫖赌,欠下了3.5个亿,带着他的小姨子跑了,我们没有办法,拿着钱包抵工资工资,原价都是100200300多的钱包,统统20块。黄鹤王八蛋,王八蛋黄鹤,你不是人,我们辛辛苦苦给你干了大半年,你还我还我血汗钱。经常听到这个声音,但我没有买过他们的处理商品。整天忙着革命工作,很少到其他地方去,不知其他城市,是不是也像大郑州一样,有江南皮革厂的叫卖声。

不同时期不同地方的吆喝声,体现了当地的风俗人情,亦能反映当地的经济、人文、社会发展情况。世俗在民间流传,有文字记录的叫传统文化,无文字记录的叫风俗习惯。也许,再过若干年,听着江南皮革厂吆喝声成长起来的孩子,他们回首往事的时候,这个吆喝声也是美好的回忆。

    作者简介:丁志阳,经济学学士,三级警督,喜文史、研法律、好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