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也谈什么是京剧的板眼

 cxag 2023-10-13 发布于北京

图片

图片

也谈什么是京剧的板眼
扎多乙
说起京剧唱得好,人们常用字正腔圆、有板有眼来赞美,唱得不好又用荒腔走板、没板没眼来形容。那么究竟什么是京剧的板眼哪?现在有很多文章作了说明,介绍了“板眼”的相关知识,受到爱好者的欢迎。但是,不管是专业的还是业余的,总爱加上一句:“板”是强拍,“眼”是弱拍。原板的一板一眼是一强一弱,慢板的一板三眼是强、弱、次强、次弱。本是非常错误的说法却以讹传讹、流传至今。为什么这样说?因为这种说法不符合京剧唱腔的实际。
这个问题从京剧教学中可以看得很清楚。不要说大师、前辈的传承中没有这种说法,就是现在很火的辅导班、培训班,专业老师们也从来没讲过“强、弱、次强、次弱”的要求。看来,这不是京剧的东西。
那么京剧音乐的重音在哪里呢,我只能说有规律,但比较复杂。以青衣西皮慢板过门为例,重音更多的是出现在中眼和末眼,有的地方重音出现在头眼和中眼的后半拍(1/2拍),更有甚者细化到1/4拍或1/8拍的位置上,形成跳跃性的节奏。这些都不是“强、弱、次强、次弱”所能涵盖的,因此京剧很少用强音、弱音的概念。重音在哪里,知者自知,不言而喻。
但是京剧与西乐确有相似之处,那就是小节线的划分,也有1/4、2/4、3/4和4/4,给人以错觉,似乎不联系一下强音和弱音,说不过去,其实大可不必。
小节线的产生只不过是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分段的产物,1/4以一拍为一小段,2/4以两拍为一小段,4/4以四拍为一小段。至于重音,如4/4的“强、弱、次强、次弱”,只限于音乐,放在京剧上是牵强附会。
既然不是简单地与强音和弱音挂钩,那么京剧音乐的小节线和板眼的作用是什么呢?应该是“坐标”。
例如,二黄唱腔要板起板落,西皮唱腔要眼起板落,在这里板眼起的就是坐标的作用。再如拖腔,二黄原板的拖腔小节数是自由的(老生、花脸、老旦都有),但是在什么地方转,是板上?是眼上?还是板后?是有严格规定的,板眼在这里起的也是坐标的作用。
再如,在一段唱腔中一拍的时值基本不变,唱长了或唱短了,与板鼓和不上,都叫没板。习惯上称板鼓打出的节奏为“板槽”,“板槽”就是坐标,是旋律正确、节奏准确的参照物。
但是,在一段唱腔中一拍的时值又是可以变化的,催上去或者坐下来,甚至耍着唱,都允许。青衣西皮慢板中有一段一小节(一板三眼)的拖腔,梅派与其它流派不同,不唱满四拍,而是将头眼缩短甚至去掉,反而成为流派的特色。总之,“板槽”规范而不呆板,但坐标仍在。
京剧音乐的音乐属性决定其旋律和节奏也是分段的,所以有1/4、2/4、4/4之说。每小节第一拍为板,后面几拍为眼,板眼就是小节中每一拍的名称,这就是板眼的定义,已经够了。至于重音,戏曲与音乐完全不同,“强、弱、次强、次弱”的说法完全是画蛇添足。
京剧中还有两种板式是没有小节线的,因为它的旋律和节奏的分段是自由的,不固定,就是散板和摇板。这两种板式在唱法上是相同的,可以互换,区别在于伴奏的方式。摇板是紧拉慢唱、紧打慢唱,当然有板。散板与摇板唱法相同,自然也有板,不过是“隐板”而已,即散板有板。散板和摇板是京剧独有的板式,具有独特的韵味,京剧大师马连良、杨宝森特别擅长此道。散板和摇板连小节线都没有,更没有什么“强、弱、次强、次弱”之类的说法。
京剧板眼的内涵丰富,只能意会,不能言传。老先生闭着眼睛欣赏京剧,用手指拍板的神态才是对板眼最好的解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