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洪顺:吃早茶

 御云斋艺术馆 2023-10-13 发布于北京

初到广州,什么都感到新奇。

接待我们的是广州工作的一位朋友是我们的肥城老乡。他知道我们是第一次来广州,安排得非常周到,一大早起来便邀我们去“华燕茶楼”吃早茶,要让我们体验一下广州的特色风味小吃。他介绍说“广州的早茶很有特色咱们家乡肥城喝茶大不一样。大凡到过广州的朋友,一定会对广州的'早茶留下深刻印象”听他这么一说,我们也就不再推辞

因为说起了喝茶,让我想起少年时代的冬闲时节,老人们把茶壶放在用玉米皮盘成的茶囤中,外面露着壶嘴,冲上茶后,盖上一块方形的折叠毛巾,喝上半天茶水也不凉。捧上把炒花生,边吃边喝,谈笑风生,在悠闲中享受着人生的惬意时光那的确是一种温馨的况味。

20世纪50年代在济南上学期间,学友结伴去济南的书茶馆观光,喝茶兼听书。那极富韵律而激昂高亢的说唱,并没引起我们的兴趣,主要的还是对这种茶馆感到一种莫名的好奇。听人说北京还有棋茶馆、清茶馆什么的。棋茶馆,进的馆来,无须犯话,不费什么口舌,只管埋头下棋消磨时间,用暂时的投入忘却心中的不快,抑或在此展示一下自己的棋艺等等;清茶馆布置比较雅致了来此的茶客们大多谈些茶经、鸟道之类的话题

说起喝茶,大概《红楼梦》里描述的妙玉、宝玉、宝钗、黛玉喝茶的情形,应该是最高雅的了。雪水名茶,把茶壶置于热炉之上,时时保温。茶具顺滑光亮,均是精品。袅袅茶香,不浓不淡,清新拂面,飘飘欲醉,小呷一口茶水甘甜爽口,平民百姓哪有如此享受。可是,这广州的早茶该是何等的感觉呢?

早上七点,我们准时如约,到了华燕茶楼这里厅堂幔纱垂帘,已是高朋满座。再配以柔和的灯光和那轻快活泼的乐曲,让你身不由己地融入到南国的情调之中。环顾四周吃早茶的各色人等,有红男绿女,有西装革履的老板,也有一家老小,像我们这样待客会友的也不少。用的茶具并不考究,茶叶大多是红茶或铁观音之类,当喝完一壶,无需吆喝冲水,只要把壶盖稍倾一欠或把壶盖取下,服务小姐马上换壶新茶送上。第一次发现斟酒倒茶时,对方都会手指轻轻叩击餐桌,不得其解后来得知这是广州人的一种礼节:以一指叩击,即表示感谢您的盛情招待;以双指叩击,代表我俩向您表示感谢;以多指叩击代表大家或我的全家表示感谢。

不过我们发现,相对于喝茶来说,茶食、茶点才是吃早茶的主要内容。名义上是喝早茶其实比较接近于吃早餐,所以茶食、茶点种类众多,制作精致,色香味俱佳,非常讲究。一只猪手(猪蹄瓣),油亮剔透,肉质香嫩柔爽而不腻一只“凤爪”,就是咱们家乡从前弃之不用的鸡爪子,看上去蓬松,吃起来韌而嫩,香喷喷甜丝丝,而又蓄含辣意。再来上一碗皮蛋瘦肉粥,那真是回味悠悠,南国的饮食风情翩然四溢。

听朋友介绍,广东这里过去那种早茶店,如今都不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遍布大街小巷的楼、厅、店、馆,各种档次的都有,可以说是“遍地开花”。改革开放初期,早茶店大多是为老年人服务的,老人们早睡早起锻炼身体,就近吃点便宜早点,回家后轻手轻脚,生怕惊动了晚上应酬早晨起床晚的年轻人。现在,早茶店可以会友聊天,家人团聚,可以洽谈商务,可以安排和处理那些要吃饭或不太要吃饭的人和事。比如会会装修房子的包工头;双方都感觉把握不大的相亲;不一定谈成但听之无妨的买卖;打听了解点情况,通通信息等等。

不知不觉间,已“泡”了近两个小时,便起身朋友告辞。他说广州人的喝茶习惯,有些时候比吃饭都要紧,人际关系可以在喝茶中交融、升华,只要滚水一冲,合上盖,全部都总和在茶壶之中了。

1991年10月

                                  (原载2003年12月12 日《肥城日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