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校尉营胡同:最详尽的北京地方志《光绪顺天府志》

 胡同里的溜达 2023-10-13 发布于北京

早年北京城有两条校尉营胡同,都因明代有校尉营的驻兵而得名。一条在王府井东侧,紧邻协和医院,如今改名为校尉胡同。另一条在珠市口西大街南侧,至今仍沿用校尉营胡同的名字。

校尉营胡同的南边有条九湾胡同,胡同里的“弯”有十三个,在北京排行第二。早年北京叫“九道湾”的胡同有七处,如今只剩下珠市口和北新桥的这两条了。北新桥那条是北京“弯”最多的胡同,大小都算上有二十来个。

在九湾胡同里一个狭小的拐弯处,看到了一块不常见“石敢当”,石敢当,又称泰山石敢当,是放置宅院外或街巷口建筑的小石碑,碑上刻有“石敢当”字样。石敢当通常立于丁字路口或街巷拐角等被称为凶位的墙外。有的在碑额上还有狮首、虎首等浅浮雕用来驱邪止煞,防祸消灾。据说此风俗始盛于唐代。此处的拐角过于狭小,石碑或许是被经过的自行车等物碰断了。

     国博内保存的石敢当旧物

  疫情期间九湾胡同内乡亲们编写的顺口溜

校尉营胡同西侧已经拆除,如今只剩下东边的一半。胡同西口的44号院是宜兴会馆的旧址,会馆的前身是光绪年间的顺天府尹周家楣(1835-1887)的故居。

明清的那当儿北京还不叫北京,叫顺天府,顺天府尹如同现如今的北京市长。周家楣,江苏宜兴人,曾任礼部正六品主事,光绪年间升任顺天府府尹,官居正三品。周家楣在顺天府府尹任上干办的大事就是主持了《光绪顺天府志》的编纂。

《顺天府志》就是北京地方志,历史上编纂的《顺天府志》有三部,第一部是完成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的《万历顺天府志》,但所涉及的内容相对简单,且由于完成的匆忙,硬伤也不少。第二部《康熙顺天府志》据说见过的人不多,内容也与前一部出入不大。光绪初年,直隶总督李鸿章发起修纂《畿辅通志》,需要参阅直隶全省各府、州、县的地方志书,却发现唯独顺天府没有一本完善的志书。这才奏请成立了《顺天府志》修纂局。

《光绪顺天府志》成书于光绪十一年(1885),一百三十卷。分京师、地理、河渠、食货、经政、故事、官师、人物、艺文、金石十志。取材丰富,考证严谨,独具地方特色被誉为"近世方志之冠",是后人研究北京地方史不可或缺的资料,也是周家楣,缪荃孙(另一位编纂官)等留给北京的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除了编书,周府尹还为北京城的乡亲们做过不少好事。光绪九年(1883年),顺天府境内大雨,房屋倒塌,灾民遍野。周家楣在菜市口和琉璃厂创办孤儿院,收养孤儿念书学艺。并多方筹集赈灾银两,粮食,棉衣。施粥、发米、救济了众多无家可归难民。

光绪十三年(1887年)周家楣去世,顺天府的老百姓感戴他的德政,将周市长故居改建为会馆,并在馆内供奉周家楣牌位,以纪念这位不忘初心的顺天府尹。

下期预告:

鹞儿胡同、铺陈市胡同、储子营和居仁里:都一处、燕子李三、评书大师和赛金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