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难以置信!一个养虾新手用500亩的大围78天养出了32头大虾,大水面半精养这是要火的节奏!

 tssenpujgg 2023-10-14 发布于广东

广告

《当代水产》杂志社独家报道:

者 | 庞涛

来源 | 腾氏水产商务网-当代水产杂志社 

在国内对虾养殖每况愈下的背景下,华南地区传统的土塘养殖甚至是高位池模式都面临着困境,以至于如今养虾方向渐渐向棚虾以及工厂化养殖模式探索。相对传统的或者新兴的养殖模式,大围养殖也在悄然的发展着,比如在北方的渤海湾地区,分布着不少养殖面积在5000亩以上的围海粗放养殖。

在华南,也零零散散地分布着大围养殖,其中包括半精养大围养殖模式。所谓的大围半精养模式,即采取分段养殖,前期标粗,再将虾苗投放在大塘中(大围养殖面积一般在几百亩至两千亩不等),在养殖过程中做到轮捕轮放。在粤西,大围半精养模式少量分布在东海岛、徐闻以及阳江、阳西一带。

图片

图片

大围养殖池塘

第一年400亩投了4000多万苗才抓了2万多斤虾

湛江湖光镇的张老板,在2016年开始进入对虾养殖业,起初在湖光当地承包了400亩的大围池塘进行粗放养殖,投放虾苗共计4000多万尾(加以少量鱼苗一起混养),当年投入的养殖成本超过130万元。但由于养殖密度过高,加上选用种苗不当,养殖过程中不断出现问题,最终当年抓虾仅2万多斤,收入不到100万元,加上养鱼的利润才能勉强保本。总体而言,2016年张老板算是白忙了一年。“我当时的养殖心态,就是想成为暴发户,一下子要赚到很多钱。”张老板坦言。

养殖不顺,张老板也和国内大多数养殖户一样,不断在尝试和探索不同的种苗。在此过程中,张老板接触到了海茂的“普利茂”虾苗,被其高抗力的优势所吸引,并逐渐将所有的虾苗均转为了“普利茂”品系。

通过使用“普利茂”虾苗的机缘,张老板结识了海茂常务副总陈清,在陈清的指导下,张老板将原来粗放式的大围养殖转为半精养大围养殖模式,并在养殖模式以及养殖管理上进行了一系列的革新。

 在经过调整后,张老板在今年重新选择塘口。目前,张老板承包了6亩的高位池,用以标粗;另有500亩的大围养殖池塘。其中,高位池和大围池塘均直接引进外海水用以养殖。

图片

海茂常务副总陈清巡塘

结识“普利茂”,低密度、分段养殖带来可观收益

今年,张老板已将苗种全部转为“普利茂”虾苗。原本张老板计划在500亩的大塘里共计投放2000万尾虾苗(分段投放),可是这一计划却被陈清否定。

陈清表示,高密度养殖一定会直接影响养殖成功率,保持适当合理的养殖密度,才有利于养殖效益的最大化。按照张老板的池塘条件,投放量不应该超过1000万尾。”最终,在陈清的建议下,张老板打算全年分批投苗共计800万尾。

据悉,张老板在2月8日投放200万尾“普利茂”虾苗以及150万尾草虾苗进行标粗,期间投喂大卤虫和配合饲料,在经过27天的标粗后,对虾苗长至4~5公分,再将其转到大围池塘。

第一批苗经过近80天的养殖,在4月28日开始陆陆续续出虾,平均规格达到32~33头/斤,每天出虾大概为650斤,按照目前规格32~33头/斤为43元的价格来算,张老板每天收入接近28000元。

对于第一批虾的经济效益,陈清做出了推测,“第一批虾估计目前存塘3万斤;按照平均规格35头/斤、价格40元/斤来算,这批虾可为张老板带来120万元的收入,减去成本20万元,纯利润在100万元左右。”

而这仅是第一批虾的效益,由于张老板采取的是轮捕轮放的模式,接下来还将陆陆续续投放“普利茂”虾苗。

至于第二批苗,张老板已在3月18日投入200万尾进行标粗,通过25天的标粗至p7,再将其投放在大塘,目前,第二批苗平均规格在100头/斤以内。

“在养殖第一批苗的时候,由于我对 '普利茂’的习性不太了解,我不敢投太多料;在第二批的养殖中,我有意识地加大了投喂力度,对虾抢食比较厉害,生长速度也相对提高。”张老板说。

图片

高位池标粗

大围也会缺氧,增氧仍不可忽视

除了好的苗种以及养殖模式,张老板认为,配备齐全的增氧机也是顺利收获的因素之一。他在500亩的大围池塘中配套了10台增氧机,除了晴朗有风的天气之外,增氧机都保持着运作的状态。

一般认为,那么大的养殖面积水体的溶氧相对充足,不容易发生缺氧,正因为这个误解,同村的不少养殖户都嘲笑张老板“傻”,认为其不懂管理,浪费了设备和电力的成本投入。

然而,张老板并没有理会外界的说法,坚持配套充足的增氧设备,并不惜电力成本在需要的时候开启运作。“有一天凌晨3点钟我们在大围池塘测到的溶氧不足3毫克/升,这对对虾的生存极为不利。”张老板解释。此外,张老板每个月都会放入新的海水进入高位池和大围池塘,有助于刺激对虾的生长。

相对于增氧机的大投入,张老板对渔药的投入却很少。张老板介绍,他所使用的渔药产品主要为保健品,用以拌料使用,而诸如调水、改底等其他功能的动保产品几乎没有使用。“是好的苗种和分段养殖模式支撑了我的养殖,有助于我减少对渔药的依赖。”

图片

工人在放地笼准备抓虾 

彻底抓虾、台风频发期需规避风险

今年是张老板第一次采取半精养大围养殖模式,目前,摆在张老板面前的有两大难题:一是如何能彻底在500亩面积的大塘抓虾上市;二是如何顺利度过8、9月台风盛行的时间段。

抓虾方面,目前第一批虾在陆陆续续上市,张老板加多人手以及加强地笼的布置,虽然每天能抓虾650斤左右,但要彻底抓完依然有难度。为此,陈清给出建议:抓虾前先停料几天,然后在某个角落布置好地网,再投料。被饿多时的对虾会大量涌入投料区,再趁机收网,能最大限度地将规格虾捕捞。

至于如何平稳度过台风期,张老板提出了两个设想:一是在8月之前抓虾完毕,剩下的漏网之虾只能继续存塘,等熬过台风期再上市,如果没能熬过台风期,对于张老板来说损失也不会太大;二是在8月对大围池塘进行清塘处理,同时再标一批苗在高位池,相对而言,标苗池受到台风的影响较少,待台风过后,再将标苗投入大围池塘养殖。

作为养殖新人,选择优质的苗种以及借鉴良好的养殖模式,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仍能在对虾养殖困境中取得成功,张老板成功的经验,能否对当下养殖业提供一些方向或者思路,这需要我们共同的思考。接下来,本刊还将持续对张老板的养殖情况进行跟踪报道。

图片

收获的“普利茂”对虾(规格35头/斤)


转载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