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材料)《韩非子·用人·明主立可为之赏》、《贞观政要·择官·贞观元年,太宗调房玄龄等曰》阅读训练

 阅读美丽星空 2023-10-14 发布于山东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明主立可为之赏,设可避之罚。故贤者劝赏而不见子胥之祸,不肖者少罪而不见伛剖背,盲者 处平而不遇深谷,愚者守静而不陷险危。如此,则上下之恩结矣。古之人曰:“其心难知,喜怒难中 也。”故以表示目,以鼓语耳,以法教心。君人者释三易之数而行一难知之心,如此,则怒积于上而 怨积于下。以积怒而御积怨,则两危矣。明主之表易见,故约立;其教易知,故言用;其法易为,故 令行。三者立而上无私心,则下得循法而治,望表而动。如此,则上无私威之毒,而下无愚拙之诛。故上居明而少怒,下尽忠而少罪。

闻之曰:“举事无患者,尧不得也。”而世未尝无事也。君人者不轻爵禄,不易富贵,不可与救危 国。故明主厉廉耻,招仁义。昔者介子推无爵禄而义随文公不忍口腹而仁割其肌故人主结其德书 图著其名。人主乐乎使人以公尽力,而苦乎以私夺威;人臣安乎以能受职,而苦乎以一负二。故明 主除人臣之所苦,而立人主之所乐。上下之利,莫长于此。不察私门之内,轻虑重事,厚诛薄罪,久 怨细过,长侮偷快,数以德追祸,是断手而续以玉也,故世有易身之患。

(节选自《韩非子·用人》)

材料二:

贞观元年,太宗调房玄龄等曰:“致治之本,惟在于审。量才授职,务省官员。故《书》称:'任官惟贤才。’又云:'官不必备,惟其人。’若得其善者,虽少亦足矣;其不善者,纵多亦奚为?古人亦以 官不得其才,比于画地作饼,不可食也。《诗》曰:'谋夫孔多,是用不就。’又孔子曰:'官事不摄,焉 得俭?’且'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此皆载在经典,不能具道。当须更并省官员,使得各当所任,则无为而治矣。卿宜详思此理,量定庶官员位。”玄龄等由是所置文武总六百四十员。太宗从之, 因谓玄龄曰:“自此倘有乐工杂类,假使术逾侪辈者,只可特赐钱帛以赏其能,必不可超授官爵,与 夫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遣诸衣冠以为耻累。”

(节选自《贞观政要·择官》)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 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昔者介子推A无爵禄B而义随文公C不忍口腹而仁E割其肌F故人主结其德G书图H著其名。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厉,文中指勉励,与现在常说的“厉行节约”中的“厉”意思不同

B.续以玉,即“以玉续”,与“申之以孝悌之义”的文言句式相同。

C.摄,指兼任、管辖,与“摄乎大国之间”中的“摄”词义不相同。

D.衣冠,指士大夫,与“江州司马青衫湿”中的“青衫”所用修辞一致。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非子认为,只要赏罚制度不超出人们的能力范围,就会使不同能力层次的人各得其所,君 臣上下一心,社会安定。

B.在韩非子看来,主上如果喜怒无常,心思多变,那么君臣之间就会陷人互相不满的恶性循环 中,这样国家政局就极有可能陷人险地。

C.在韩非子看来,如果主上经常侮弄臣下以求一时的快乐,即使臣下后来得到主上的恩惠与赏 赐,也难免会心生怨恨。

D.唐太宗认为,得到好的官员,人数虽少也足够用了;如果得到不好的官员,人数再多也没什么 帮助,官员质量比数量重要。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三者立而上无私心,则下得循法而治,望表而动。

(2)致治之本,惟在于审。量才授职,务省官员。

14.在韩非子和唐太宗看来,君主用人选官时应遵循哪些原则?(3分)




10.CFG【解析】句意:从前,介子推没有爵禄却秉持 道义追随晋文公,不忍心晋文公有口腹之饥而秉持 仁心割下身上的肉给晋文公吃,所以君主铭记他的 德行,书上著录他的名字。

句法分析:“介子推”做主语,其后不能断开;“无爵 禄”“而义随文公”意思联系紧密,做“介子推”的谓 语,中间不能断开,其后断开;“仁”修饰“割其肌”, 中间不能断开;“不忍口腹”修饰“而仁割其肌”,中 间不能断开;“故”表因果,其前断开;“书图”做主语,“著其名”做谓语,中间不能断开;“人主结其德” “书图著其名”为并列关系,在第二个主语前断开。

11.D【解析】衣冠,指士大夫,所用修辞为借代;“江 州司马青衫湿”中的“青衫”没有使用修辞。

12.A【解析】“只要赏罚制度不超出人们的能力范 围,就会使不同能力层次的人各得其所,君臣上下 一心,社会安定”,充分条件关系错误。原文说的是 赏罚得当、民众各得其所,“如此,则上下之恩结 矣”。

13.【答案】(1)这三方面都做到了,君主又没有私心,那 么臣下就可以遵循法令而治理政事,看着标准来行 动。(“立”,做到,达到,1分;“循”,遵循,遵照, l分;“表”,标准,1分;句意通顺1分)

(2)达到国家安定的根本在于审慎。估量一个人能 力的大小再授予官职,务必精减官员人数。(“治”, 治理得好,天下太平,1分;“审”,审慎,慎重,1分; “省”,减少,精减,1分;句意通顺1分。备注:若考 生把“审”译为“审察官吏”亦可给分)

14.【答案】①赏罚分明,不吝爵禄;②明确标准和法度, 尊重臣下;③唯贤是举,精减冗员。(每点1分)

【解析】在赏罚层面,由“明主立可为之赏,设可避之 罚”“君人者不轻爵禄,不易富贵,不可与救危国”等 可知,君主在用人时需赏罚分明,不吝惜爵禄富贵。 在行事层面,由“明主之表易见,故约立;其教易知, 故言用;其法易为,故令行”“故明主除人臣之所苦, 而立人主之所乐”等可知,君主在用人时需明确标 准和法度,尊重臣子的喜乐好恶。在设官层面,由 “故明主厉廉耻,招仁义”“致治之本,惟在于审。量 才授职,务省官员”“若得其善者,虽少亦足矣;其不 善者,纵多亦奚为”等可知,君主在设置官员时应唯 贤是举,注重官员能力。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明君设立可以得到的赏赐,设立可以避免的刑 罚。所以贤者奋力立功以求奖赏而没有伍子胥那 样的灾祸,不贤者可以少犯罪而不会遇到如驼背的 人因天生的畸形而被剖开背部那样无辜受刑的事 情,盲人处在平坦的地方而不会遇到深深的山谷, 愚笨的人只要保持清静无所企求就不会陷入险境。 这样的话,君臣之间的恩情就建立起来了。古人说:“人心难以捉摸,喜怒难以猜中。”所以用标记给 眼晴作提示,用鼓声给耳朵传信息,用法令来教化 人心。君主放弃这三种容易的方法而用一种难以 摸透的思想行事,如此一来,则上面的君主聚积了 愤怒,下面的臣子聚积了怨气。用积怒的君主来驾 驭积怨的臣下,君臣上下就都危险了。明君的标准 容易看到,所以信约就能确立;他的教化容易懂得, 所以言论能为人们运用;他的法令容易实施,所以 命令就会得到执行。这三方面都做到了,君主又没 有私心,那么臣下就可以遵循法令而治理政事,看 着标准来行动。这样一来,君主就不会因滥用私人 的威势而给人民造成毒害,臣下也不会因愚蠢笨拙 而受到惩罚。所以君主处在明智的地位而不积怒, 臣下竭尽忠诚而很少获罪。

听别人说:“办事不出差错,就是尧也做不到。” 而世间没有什么时候是平安无事的。做君主的不 肯放手赏给臣下爵禄和富贵,就不能挽救危亡的国 家。所以明君勉励人们知廉耻,提倡仁义之举。从 前,介子推没有爵禄却秉持道义追随晋文公,不忍 心晋文公有口腹之饥而秉持仁心割下身上的肉给 晋文公吃,所以君主铭记他的德行,书上著录他的 名字。君主乐于使臣下为了国家的利益尽力,而苦 于被臣下为了私利夺取自己的权威;臣子安于以才 能被任用,而苦于一人承担多个职务。所以明君免 除人臣苦恼的事,去做君主感到快乐的事。君臣的 利益,没有比这更深远的了。不考察大臣私下的活 动,轻率地考虑重大的事情,过重地处罚犯轻罪的 人,长期怨恨微小的过错,经常侮弄臣下以求一时 快乐,屡次采用施恩的方式来补偿给臣子造成的灾 祸,这就像砍断手臂而用玉接上一样,所以天下有 君主被篡夺君位的祸患。

材料二:

贞观元年,唐太宗对房玄龄等人说:“达到国家 安定的根本在于审慎(审察官吏)。估量一个人能 力的大小再授予官职,务必精减官员人数。所以《尚书》说:'只选取贤良和有才能的人做官。’同时《尚书》还说:'官员不在多,在于用人得当。’如果任 用了好官,尽管人数少也足够了;用了不好的官,人 数再多又有什么用呢?古人也认为不根据才能选 择官员,就像在地上画饼不能充饥一样。《诗经》有句话:'参谋的人如果过多,决策的时候反而不知所从。’孔子说:'官员不兼任管理政务,官吏怎么会得 到精减呢?’况且'一千张羊皮不如一领狐腋珍贵。’ 这些至理名言都载入史册,不能一一全部说出。现 在朝廷应当精减官员,令人们各司其职,那么国家 就可以无为而治了。你们应该仔细考虑一下这个 问题,拟定众多官员的员额。”房玄龄等人于是拟定 出文武官员共六百四十人。唐太宗接受了这个数 额,并趁机对房玄龄说:“从今以后,如有乐工杂伎 等人,才能超过同类的,只可以赏赐给他们钱财丝 帛,一定不可奖赏过度,授予他们官职,让他们和朝 廷的栋梁之材并肩而站,同桌而食,致使士大夫以 之为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