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金要方》芎归胶艾汤姊妹方探微

 风徽中医陈越 2023-10-14 发布于云南

所谓漏下之证,即月经淋漓不尽。“漏下”首见于《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因续下血都不绝者,有妊娠下血者。”《诸病源候论·妇人杂病诸候》云“非时而下,淋沥不断,谓之漏下”,首次简要概括了漏下的病名含义。漏下之病,与现代医学的排卵障碍性子宫异常出血相类。

《备急千金要方》中载治疗漏下病凡六十五方,本文主要举芎归胶艾汤及其姊妹方。


原文选录

《金匮》芎归胶艾汤

师曰: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因续下血都不绝者,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为胞阻,胶艾汤主之。

芎䓖 阿胶 甘草各二两 艾叶 当归各三两 芍药四两 干地黄四两

上七味,以水五升,清酒三升,合煮,取三升,去滓,内胶,令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不差更作。

吴萸当归汤

治崩中下血,出血一斛,服之即断,或月经来过多,及过期不来者,服之亦佳方

吴茱萸 当归各三两 芎䓖 人参 芍药 牡丹 桂心 阿胶 生姜 甘草各二两 半夏八两 麦门冬一升

上十二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为三服。

芎䓖汤

治带下漏血不止方。

芎䓖 干地黄 黄芪 芍药 吴茱萸 甘草各二两 当归 干姜各三两

上八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若月经后,因有赤白不止者,除地黄、吴茱萸,加杜仲、人参各二两。

当归汤

治崩中去血,虚羸方。

当归 芎䓖 黄芩 芍药 甘草各二两 生竹茹二升  

上六味㕮咀,以水一斗煮竹茹取六升,去滓,纳诸药,煎取三升半,分三服。忌劳动嗔怒,禁百日房事。


风徽子评按

吴萸当归汤在《备急千金要方》中为著方名,其组成与张仲景温经汤一致。上四方皆可治漏下,尤其芎归胶艾汤在今天更是广泛运用于临床。对比可以发现,上面四个方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组成,即川芎、当归、芍药、甘草。不同点在于芎归胶艾汤加了补虚逐瘀的生地以及温经止血的艾叶以及养血安胎之阿胶;芎䓖汤则加了干地黄、吴茱萸、黄芪、干姜;当归汤则加了黄芩、甘竹茹;吴萸当归汤八味之多。

芎归胶艾汤之用主要在于胎动不安(先兆流产),艾叶除能温经止血之外,安胎之功。芎䓖汤相较于芎归胶艾汤,更加吴茱萸、黄芪、干姜,干姜,《本经》谓之能“止血”;吴茱萸,《本经》谓之能除“血闭”;黄芪《别录》谓其能“逐五藏间恶血”;由唐以前本草观之,芎䓖汤之漏下者,瘀血更甚;干姜、吴茱萸、黄芪的组合更能温中而助卫气。当归汤则加黄芩、竹茹,黄芩苦寒,《本经》谓之能“主治诸热”还能“逐水,下血闭”;竹茹,甘寒,《别录》谓其主“吐血崩中”。可以看出,芎归胶艾汤、芎䓖汤、当归汤为姊妹方,皆能治漏下之证;但是芎归胶艾汤以治胞漏为主,其安胎之功更甚,常人漏下则偏于血虚寒者;芎䓖汤所主之漏下则以气虚血瘀偏寒者更佳;而当归汤则血热者更佳。漏下之血,实为离经之血,血之离经,不外三途:其一脉道不通,其二固摄失职,其三火热所迫;事实上,无论血虚也好、血热也好、气虚也好,皆会导致瘀血,所以三方的基础大法为养血活血,故皆用当归、川芎、芍药、甘草,当归补血、川芎活血为众所熟知,芍药有“通利血脉……散恶血,逐贼血”之功则多易忽略;另外甘草,除了所谓的调和诸药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功效,《别录》谓之能“通经脉,利血气”。

吾师兄刘鹏轩认为,芎归胶艾汤与芎䓖汤为姊妹方,芎归胶艾汤治在血分,而芎䓖汤中黄芪甘温利水、吴茱萸辛热泄水、甘草干姜汤温中制水,故而其治重在兼有水分者。《金匮》曰:“血不利则为水”,从这个角度看,更加扩大了芎䓖汤的运用范围,今天很多女性不忌寒凉,阳虚水停兼瘀者更多。

至于吴萸当归汤,所用诸药与《金匮要略》的温经汤一致,只不过个别药用量稍异。相对于其他三方,治寒有吴茱萸、桂心,治热有丹皮,补虚有人参、麦冬。更有半夏之降逆气,顾植山等认为半夏在此方在于降阳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