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品读正定之宋

 未懂书馆 2023-10-14 发布于北京

要从唐末纷乱的五代时期说起。当时真定处在后梁统治之下。

寒冬的一个大雪夜,一位相貌堂堂的壮汉,沿真定官道急匆匆由北向南走过。眼见得天色已晚,大道白茫茫一片,没有尽头,大汉下得道来,寻到真定城东一个叫临济的村庄,投宿于西南头的杜家大院。

无巧不成书。这一住,引来一段载入史书的姻缘。

先来说故事的男主角,这位壮汉不是别人,正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的父亲、后被追封为宣祖武昭皇帝的赵弘殷。

赵弘殷,涿郡人氏,父亲赵敬,历任后唐营、蓟、涿三州刺史。弘殷骁勇异常,擅长骑马、射箭,是一位武将。五代初期赵弘殷仕途多舛,失业待岗,落魄南行,因大雪被困于真定。由此,结下了他与真定的情缘。

而女主角则是杜家的千金。赵弘殷投宿的杜家庄院,是真定当地的豪门大户。杜家祖籍定州安喜(今新乐市)杜固村,后迁徙至真定,至五代时已居住数代。庄主杜爽、夫人范氏,生五子三女,其时大女儿尚在闺中。杜庄主在风雪夜收留了赵弘殷,其高大威猛,一表人才,遂将其招赘在家,将大女儿许配于他,这就是后来的宋太祖之母昭宪杜太后。

自此之后,赵弘殷的仕途走上了昌顺之路。经杜父举荐,赵弘殷先到真定赵王王镕麾下效力,后曾率五百骑兵援助后唐庄宗于河上,为建立后唐王朝立下赫赫战功。庄宗爱其英勇,任禁军统领,驻守洛阳,于是举家迁往洛阳定居。

三年后,庄宗的哥哥明宗李嗣源登上皇帝宝座,赵弘殷任驻京都骑兵飞捷指挥使。

公元927年3月21日三更时分,杜夫人在洛阳夹马营分娩,生下一子,即后来宋朝的开国皇帝太祖赵匡胤,其后又诞一子,即后来的宋太宗赵光义。

一母生俩天子,为天下之母,乃祥贵之事。不夸张地说,大宋王朝孕育于真定。

不仅如此,杜太后还是一位讲政治的人。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二月初五,宋太祖尊母亲为皇太后,在朝堂上礼拜杜氏。大臣们都向杜氏表示恭贺,杜氏却郁郁不乐,遂有一段对话:

有文臣劝她说,臣听说过“母以子贵”,您的儿子做了皇帝,您为什么不高兴呢?

杜氏说,我听说“为君难”,皇帝位在亿万兆民之上,如果治国有方,则皇位可尊;一旦国家失去驾驭,即使想当匹夫也不可能,这是我所忧虑的。

宋太祖再次向杜氏拜道,谨遵母后教导。杜太后“为君难”的感觉颇具忧患意识,有浅显的民为邦本的意味。

杜太后也一直挂念真定。因为杜太后其曾祖父杜蕴被追封为平原王,祖父杜琬被追封为西河王,二人去世后落叶归根,都埋葬于真定临济村的土地上。寻根溯源,这里还是杜家的根啊。

时间过得飞快。宋太祖以开国皇帝身份与姥姥家来密接触,是他出生的42年后,即北宋开宝二年(公元969年)五月。

这一年,宋太祖亲率大军进攻北汉的太原城,久攻不下,正值暑热,遂班师回朝,在真定城停留休息。

此时,宋太祖登基初期,面临内忧外患,日子过得并不轻松。北宋江山还未一统,北汉、蜀、南汉、南唐割据尚未平复,北有契丹、西有西夏等外敌侵扰,稳固王朝任务繁重。因此即使回到姥姥家,宋太祖也一直在忙碌着,试图梳理一下治国理政的头绪。

由之,宋太祖在真定城做了两件事,与道、佛两家有关。先是登门看望名道士苏澄。

苏澄,生卒年不详,字棲真,真定人,五代及宋初著名道士,曾被后唐、后晋、契丹等帝王下诏入朝,苏均病辞而不至。其常驻真定隆兴观,得养生之术,年逾80不老,近百岁而卒。

寒暄之后,太祖说,大师年过八旬而容貌很年轻,有什么养

生之术传给朕?苏澄答,臣下的养生之术,只不过是聚精会神地修炼气功罢了;帝王的养生之术,却与此不同。《老子》曰,“我无所作为而百姓自然归化,我无所欲望而百姓自然正直”。无为无欲,凝神固精,阴阳大合。昔日黄帝、唐尧享国长久,用的就是此道啊!太祖大悦。”

实际上,苏澄谈的并不是什么养生之术,而是治国理政之道,其中滋味,宋太祖应当听得出来。

从隆兴观出来,太祖又到真定城西礼拜大悲寺。大悲寺建于隋代,寺内供奉一尊高四丈九尺的铜菩萨,后因契丹入侵,遭遇火焚,自胸部以上熔为废铜。到了后周,周世宗柴荣崇奉道教而排斥佛教,竟于显德二年(公元955年)下令毁佛铸钱,铜像彻底消失了。

宋太祖来到大悲寺礼佛,作出了一个影响后世的举动--敕建龙兴寺。历代《真定县志》均记载着这件事,其中颇有戏剧性。

不知什么原因,与宋太祖对话的,并不是大悲寺的住持,而是一位名叫可俦的和尚,或许他是一个类似今天导游兼讲解员的角色。可俦和尚脑子活络,意识到今天可能是个重大机遇,于是灵机一动,给皇帝讲了一个神奇的故事。他说在当年毁铜佛时,在莲花座上发现有“遇显即毁,遇宋则兴”八个字。“显”是指后周的年号“显德”,“宋”当然就是指大宋朝了。

一番说辞,赵匡胤龙颜大悦-真是有缘之地,遂下旨在城东龙兴寺(今隆兴寺)内重铸铜佛,并建大悲阁为铜佛遮蔽风雨。

不仅如此,宋太祖对这次铸佛亲力亲为,可以称为“一把

手”工程、精品工程。赵匡胤曾三次审阅大菩萨像的图纸,求按照自己身高容貌十倍制作,对造像的工艺要求很高。工匠

开车

自然不敢掉以轻心,仅准备工作就整整用了两年。开工后,节派三千兵役修铸大悲菩萨铜像,又令军器库使、卫州刺史兵马骄

辖等官员分别负责监造大悲菩萨及大悲阁。

公元971年,工程开工。公元975年,21.3米高的铜铸大佛及大悲阁正式落成,宋太祖御笔“敕建龙兴寺”匾额悬挂寺门,此时距离宋太祖莅临大悲寺、听可俦和尚讲故事已经六年之久了,

敕建龙兴寺在真定历史上称得上是一件大事,龙兴寺一跃成为北方带有皇家色彩的最大寺院,为后世留下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开启了它又一段历史的辉煌。

自此,龙兴寺大悲阁内一直挂着宋太祖的画像,以纪念这位铜佛的总设计师,也是敕建的标志。明代人陆深写的《圣驾南巡日录》载,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嘉靖帝南巡经真定,“过大佛寺登高阁,观宋太祖书像,与一老僧相对若问道状,在西阁之东壁,壁已颓圮”。说明宋太祖画像至少已经挂了500多年,虽然壁已残破。

我以为,如果有机会恢复宋太祖画像的话,也应该挂上可俦和尚的画像,毕竟他是真定最成功的公关家,造福乡梓,为真定的佛教、为真定的形象带来了巨大的荣耀。

如果再现可俦与宋太祖对话的场景,那就更有年代感了。

这样说来,真定是这次御驾活动最大的受益者:成功地说服了宋太祖,重铸了高大的铜佛,寺庙规制大大提升,真定的地位凸显,真的是一举多得啊。

可是,问题并不是这样简单。不要忘记,作为一位政治家,宋太祖的所作所为,不可能完全凭个人好恶,譬如对佛教的好感、对姥姥家的眷顾等而脱离所处的年代,如此大阵仗,一定是与治国理政有关系。

以此角度解读,我们会发现,宋太祖敕建的龙兴寺有着多重含义。

从宗教的兴衰与国家的关系来说,五代时期的灭佛,是佛教自传入中国以来,遭受到的又一次打击。后周世宗柴荣发动的灭佛运动,拆毁了三万多家寺观,数百万僧侣、尼姑被迫还俗,对佛教来说几乎是灭顶之灾。真定一带,由于藩镇割据,历代节度使笃信佛教,寺庙得以幸免拆毁,犹如此,不少寺庙还是遭到破坏,大悲寺的遭遇就是一例。

至于佛教在国家的地位,更是一落千丈。汉唐年代某些时期,处理国家大事的帝王问政于佛道的场面,成为明日黄花。佛教连生存都成问题,还有什么作为?

这样一个涉及广大地域、影响广泛的灭佛运动,以及带来的严重后果,宋太祖不可能不注意到。因为,佛教从进入中华大地那天起,就与统治阶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许多年代,佛教倡导的劝人向善、追求来世的信仰,实际上在民间起着缓和阶级矛盾的作用,也成为统治阶级管理社会的一个辅助工具。

北宋初期,既有内忧又有外患,如何最大限度地凝聚人心、安定社会,应当是赵匡胤首先考虑的问题。

登基伊始,赵匡胤已觉察到当时佛教在民众中的影响,即着手纠正周世宗灭佛的过激政策。宋太祖初见周朝毁像,伤心地说,朝廷下令毁佛,绝不是社稷之福。又对左右说,吾杀人多矣,不借助佛力,何以解怨?"表达了欲借助佛教以换得民心的意愿。为此,他登基以后,连续推出一些“隆佛政策”,例如下令停止毁坏寺院,派人去西天竺求法,监雕大藏经版,等等。当然,毁佛已经是一场运动,要制止并扭转这个势头,须渐进地平稳进行。好似大船掉头,要选合适的地点、合适的时间,关键是天子要顺其自然。真定姥姥家大悲寺一行,宋太祖遇到可俦,可以说是巧遇良机。此时敕建龙兴寺铜佛,显得既合情合理又顺乎民意。宋太祖在一片赞扬声中,完成了一次上层建筑对生

产关系的调整。

这次调整方式一重铸铜佛,是一次历史性的事件,我以为,主要有两重意义。

一重是,它拨乱反正,标志着系统性灭佛运动的结束。政治和佛教重新握手,佛教重回社会,民间有了一种信奉的思想寄托,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安定,有利于王朝对庶民的统治。

另一重是,它重新界定了佛教在封建王朝中的地位,有利于牢牢掌握在统治阶级手上,而不偏离王道。经过灭佛运动,佛教褪去神秘的外衣,渐渐归于世俗,是宋太祖让其止颓势并回归社会,佛教再也不可能是高高在上的政治导师,而是依附于王朝而存在、沦为巩固皇权统治的民间侍者。

纵观宋以后的佛教,已经从封建王朝的神坛上跌落下来,很多时候像一个规规矩矩的小学生,随朝廷意愿照本宣科,再没有什么像样的经学创新了,也很难在政坛施加什么影响,远不如天主教对西方政治的影响,也不如东正教对俄罗斯的存在意义。

从国家的对外安全来说,还有一种说法,宋太祖借助佛教威慑外敌。当时契丹已经占据山西与河北北部,随时有进攻宋朝的可能,宋太祖敕令建造这尊巨大的观音像,期望对信奉佛教的契丹骑兵有所震慑,不战而屈人之兵。

说法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借助佛教辅助政治,来实现稳固江山的目的。事实上,正是宋太祖审时度势采取的佛教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夯实了仓促登场的大宋政权的根基,促进了王朝的稳定与发展。

这样说来,我们要重新评价宋太祖敕建龙兴寺的性质和意义,结果出现了反转:

表面上真定与佛教影响发扬光大,受益多多,实质上都是在为赵宋王朝作嫁衣裳,为稳定江山社稷增添砝码。宋太祖才是真正的赢家,他在不经意中下出了借势而为、化腐朽为神奇的大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