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着苏轼去旅行(二十五)-宜昌三峡访三苏-今日头条

 昨非 2023-10-14 发布于湖北

跟着苏轼去旅行(二十五)——宜昌三峡访三苏

首发2023-10-14 17:30·昨非tt

第二天驾车“朝辞白帝”,午到夷陵(即宜昌)。因导航找不到办证点,费一番周折办理了三峡坝区特别通行证,驱车来到坛子岭景区停车场。虽然是第二次上坛子岭,但三峡工程的宏伟仍然让我震撼。

三峡大坝

一代伟人的《水调歌头·游泳》不由得不在耳边回响,老人家半个多世纪以前的激扬文字如今变成事实,展现在眼前:

站在大坝左岸看库区“高峡平湖”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这是多大的格局?又是何等的气魄?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也不过如此吧?不知他见到如此人类工程奇迹又会有何等的诗作?只能遗憾时光不能倒流。但三苏从不令人失望,他在宜昌停留期间仍然为我们留下了不少的诗篇。

三游洞门楼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父子三人游览西陵峡口的三游洞后为我们留下了“后三游”的佳话。提到“后三游”就必须介绍一下“前三游”了。

三游洞照片

  那是公元815年,白居易因上书揭发朝廷内部谋杀宰相武元衡而受迫害,降职任江州(今九江)司马。四年后由江州司马升忠州(重庆忠县)刺史,其弟白行简同行赴任。与同样被贬到通州(今四川达州)的好友元稹意外在西陵峡相遇。两人当时齐名被称为“元白”,可谓他乡遇故知,必须喝一杯。三人在西陵峡口饮宴时偶然发现一无名天然溶洞。元稹就提议:“吾人难相逢,斯境不易得,请各赋古调诗二十韵,书于石壁”(诗句略)。白氏兄弟自然响应。白居易为此作序,在《序》的结尾说:“以吾三人始游,故为三游洞”。三游洞因此而得名,这就是“前三游”。

前三游三人雕像

240年后,苏轼父子东出西陵峡时虽然正值深冬,三人还是兴致勃勃地游览了三游洞,并分别留下诗篇。

石刻

苏洵《题三游洞石壁》:

洞门苍石流成乳,

山下长溪冷欲冰。

天寒二子苦求去,

我欲居之尔不能。

  苏辙《三游洞》:

  洞前危径不容足,

  洞中明旷坐百人。

  苍崖硉兀起成柱,

  乱石散列如惊麇。

  清溪百丈下无路,

  水满沙土如鱼鳞。

  夜深明月出山顶,

  下照洞口才及唇。

  沉沉深黑若大屋,

  野老构火青如磷。

  平明欲出迷上下,

  洞气飘乱为横云。

  深山大泽亦有是,

  野鸟鸣噪孤熊蹲。

  三人一去无复见,

  至今冠盖长满门。

  苏辙还写了首五言《题三游洞石壁》:

  昔年有迁客,

  携手醉嵌岩。

  去我岁已百,

  游人忽复三。

石刻

  苏轼《游三游洞》:

  冻雨霏霏半成雪,

  游人屦冻苍苔滑。

  不辞携被岩底眠,

洞口云深夜无月。

  在宜昌停留期间,苏轼还给专门前来求诗的亭吏写了一首五言排律诗:“一径绕山翠,萦纡去似蛇……(略)”苏氏父子游三游洞被人们称为“后三游”。

至喜亭仰视

就在三游洞洞顶上方临下牢溪口的山峰上,有一座重檐三叠、金瓦朱栏、由“品”字形三亭组合而成的亭阁——至喜亭。欧阳修任夷陵县令时,专为此亭撰写了《峡州至喜亭记》,使此亭成为宋代峡州三大胜境之一。

欧阳修至喜亭记

苏轼在宜昌期间还专门参拜了欧阳修曾经的住所“至喜堂”后,写下《夷陵县欧阳永叔至喜堂》:

夷陵虽小邑,自古控荆吴。

形势今无用,英雄久已无。

谁知有文伯,远谪自王都。

人去年年改,堂倾岁岁扶。

追思犹咎吕,感叹亦怜朱。

旧种孤楠老,新霜一橘枯。

清篇留峡洞,醉墨写邦图。

故老问行客,长官今白须。

著书多念虑,许国减欢娱。

寄语公知否,还须数倒壶。

诗中概括了欧阳修的人品和文治业绩,充分表达了苏轼对恩师的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

下牢溪口上方的至喜亭

下一站,秭归拜谒诗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