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东诸城大觉寺的辉煌神迹,中国北朝的第一微笑!

 海曲上人 2023-10-14 发布于山东
山东诸城大觉寺的辉煌神迹,中国北朝的第一微笑!

唐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刻的“卢舍那丈八圣像放光碑” 诸城博物馆藏

诸城的龙兴寺,原名大觉寺,创建于北魏年间,唐贞观十三年(639年)重建并改名龙兴寺,因寺内供奉丈八大石佛,又称石佛寺,约在清末民初时毁弃。

山东诸城大觉寺的辉煌神迹,中国北朝的第一微笑!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著名的龙兴寺了龙兴寺始建于北魏,原名大觉寺,唐贞观十三年(639)重建,改名龙兴寺。因寺内供奉丈八大石佛,亦称石佛寺。故址在今广场路市五交化公司家电城院内。龙兴寺是诸城境内存在时间最久的一处佛寺,北宋熙宁间,苏轼(东坡)知密州时,在其作品中曾提及与龙兴寺方丈论佛之事。

山东诸城大觉寺的辉煌神迹,中国北朝的第一微笑!

诸城西关建于北魏的大觉寺(唐代改为龙兴寺)的位置图。

据史书记载,在诸城北城西,有一座始建于唐代的“龙兴寺”;北宋大文学家苏轼知密州(治诸城)时也曾在自己的文学作品中多次提到“龙兴寺”。

但多年来,大家一直没有找到它的确切位置。如今,随着“卢舍那丈八圣像”和“卢舍那放光碑”这两件国宝级佛教文物的发掘及大量佛教造像的相继出土,“龙兴寺”这座千年古刹也逐渐向世人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

山东诸城大觉寺的辉煌神迹,中国北朝的第一微笑!

大觉寺佛首

1979年9月22日,在诸城五金公司院内建筑工地上,施工人员发现了一尊足有数千斤重的硕大佛头和一通雕刻精致、保存完整的石碑。经博物馆人员清理发掘后发现,佛头为石灰岩质,圆雕,面朝下埋在土中,头的长度在1米以上,如此大的圆雕佛头在诸城是首次发现,而且在山东境内也不多见。

山东诸城大觉寺的辉煌神迹,中国北朝的第一微笑!

笑佛

从佛头巨大的个体分析,它应是一处具有较大规模的佛教寺院供奉的主尊像。石碑距佛头南1.5米处,呈东西向放置,阳面朝下,从碑阴面及两侧所刻施捐人的名字及颂文推断,这是一通记载重修某座寺院的纪事碑。碑下有用石块铺成的平台,用石灰砌缝,碑与平台之间垫有10厘米厚的细沙层,以保护碑面的刻文免遭磨损。可以看出,这不是随意的弃置,而是经过精心策划并采取了保护措施的有意埋藏。石碑与石佛头在同一地层的同一土坑发现表明,它们应是同时埋藏的同一寺庙的遗存。

山东诸城大觉寺的辉煌神迹,中国北朝的第一微笑!

诸城西关财神庙

据了解,这里原是一座财神庙,人们从未在财神庙里面见过佛像。

山东诸城大觉寺的辉煌神迹,中国北朝的第一微笑!

大觉寺卢舍那放光碑,诸城博物馆藏。

这通石碑很可能就是解开龙兴寺之谜和石佛头身世的钥匙。

石碑为石灰岩质,通高285厘米,宽103厘米,厚33厘米,建造于唐开元二十年(732)。碑首半圆形,边缘以高浮雕技法刻出四条俯首蟠曲的螭龙。阳面的二龙爪捧托一颗火焰宝珠,下方为圭形碑额,内篆书“卢舍那放光碑”。碑身四面刻文,文体行书。碑的下端有一个用以插于基座固定碑身的楔形方榫。碑阳刻文24行,满行42字,共计976字。文题:“大唐密州龙兴寺卢舍那丈八圣像放光碑铭并序”。碑文与额由太中大夫、使持节、都督洪州诸军事、守洪州刺史、上柱国、京兆韦同书,前诸城县尉陈郡殷履冰撰。文中盛赞了佛法恢宏之威力,记述了重修圣像与龙兴寺的经过,描述了经重修后的卢舍那圣像绽放佛光的神圣情景。碑阴及左右侧面刻施舍者姓名与颂文。

山东诸城大觉寺的辉煌神迹,中国北朝的第一微笑!

此佛像为“卢舍那丈八圣像”,诸城博物館藏。

佛头像,亦为石灰岩质,高132厘米、宽78厘米、厚79厘米。存颈部以上。长面圆颐,睁目下视。眉如初月,眉间稍上饰白毫,眉骨棱角分明。长鼻梁,宽鼻翼,嘴角微翘,呈含笑状。下颌饰一颗吉祥痣。顶部为尖螺发,发丛中有一髻珠凹座,肉髻缺失。鼻尖及左颐处稍有残缺。颈的断面中心处有一圆形卯眼,留有曾经修补过的痕迹。由石碑碑文得知,此佛像为“卢舍那丈八圣像”。

山东诸城大觉寺的辉煌神迹,中国北朝的第一微笑!

“卢舍那放光碑”和“卢舍那丈八圣像”的发现,证明了龙兴寺的故址就在诸城原五金公司院内,也就是密州故城的西门外偏南处。在明代以前,诸城分为南北两城,北城是密州州治所在地,中间隔一城墙,有门相通。北宋大文学家苏轼在其知密州时的文学作品中,多次出现“龙兴寺”的踪迹。熙宁八年(1075),苏轼在其《惜花》诗中云:“……城西古寺没蒿莱,有僧闭门手自栽,千枝万叶巧剪裁。就中一丛何所似,马瑙盘盛金缕杯……。”作者在诗后小注中云:“……今年诸家园圃花亦极盛,而龙兴僧房一丛尤奇。但里病牢落,自无以发兴耳,昨日雨雹,知此花之存者有几,可为太息也。”从诗中可知,诸城各家的牡丹满园盛开,而龙兴寺里的最为出奇。可惜作者没来得及仔细观赏,就被雨雹摧残,甚为可惜。

山东诸城大觉寺的辉煌神迹,中国北朝的第一微笑!

苏轼对龙兴寺的牡丹颇为偏爱。在《答陈述古二首》其一中又提及此事:“漫说山东第二州,枣林桑泊负春游。城西亦有红千叶,人老簪花却自羞。”诗中的红千叶即指牡丹。据《群芳谱》,牡丹有大千叶、小千叶之名。似乎是苏轼对龙兴寺牡丹的偏爱感动了佛灵,本来在春天已经开放过的牡丹,至深秋九月忽又奇迹般地重新绽放一枝。

山东诸城大觉寺的辉煌神迹,中国北朝的第一微笑!

苏轼喜出望外,遂约朋友,置酒冒雨赏花,并作《雨中花慢》词。词序中云:“初至密州,以累年旱蝗,斋素累月。方春牡丹盛开,遂不获一赏。至九月,忽开千叶一朵,雨中特为置酒,遂作。”词云:“今岁花时深院,尽日东风,轻飏茶烟。但有绿苔芳草,柳絮榆钱。闻道城西,长廊古寺,甲第名园。有国艳带酒,天香染袂,为我遛连……。”

山东诸城大觉寺的辉煌神迹,中国北朝的第一微笑!

虽然这是苏轼写的一首赏花词,但是我们也可以从词中领略到当年龙兴寺“长廊古寺,甲第名园”的宏伟规模。龙兴寺的主尊是“卢舍那丈八圣像”,按照佛教造像规仪,“丈八佛”的高度都在6米以上。现存博兴县兴国寺北朝晚期雕造的“丈八佛”高6.75米,足见当年诸城的龙兴寺佛殿之高大壮丽。   

山东诸城大觉寺的辉煌神迹,中国北朝的第一微笑!

苏子瞻密州太守

苏轼是佛教的积极推崇者,在知密州期间,他保持着与外地长老的书信往来,但却从没有提及过与密州寺院僧人的交往之事。他在到密州不久写给苏州虎丘寺的通长老的信中云:“某到此旬日,郡僻事少,足养衰拙。然城中无山水,私宇朴陋,僧皆粗野……。”其实苏轼对密州的佛寺还是比较关心的,他来了旬日,就知道这里“寺宇朴陋,僧皆粗野”,说明他去参拜过,只不过令他失望罢了。

山东诸城大觉寺的辉煌神迹,中国北朝的第一微笑!

倒是龙兴寺盛开的牡丹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他在离任密州后,在《和孔密州五绝·堂后白牡丹》诗中,还念念不忘龙兴寺的牡丹:“城西千叶岂不好,笑舞香风醉脸丹。”   

山东诸城大觉寺的辉煌神迹,中国北朝的第一微笑!

龙兴寺是诸城境内延续时间最长的一处佛寺。诸城市博物馆收藏的一通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龙兴寺主持僧人广华与徒弟绪端立的石碑,记载了道光年间重修龙兴寺的规模及经过:“勤垣墉,塗丹雘,補阶砌,悬匾额,立门户……。”因工程浩大,“历年未峻”。

这说明,在晚清时期,龙兴寺仍然存在,自北魏至清末,香火延续达千年之久。约在清末之际,龙兴寺因年久失修,圮于风雨。寺院僧人便将卢舍那佛头像和石碑细心地埋入地下,隐藏保护起来。时过境迁,全然不知前朝之事的后人,又在龙兴寺旧址上修建起了财神庙,直到佛头和石碑重新发现,才揭开了这段历史变迁之谜。

大觉寺和壁间韵

[清]臧振荣

载酒东林去,南山入眼青。

溪边成一笑,石上似重经。

佛火开松影,云光护草亭。

沙笼留爪迹,搔首叹鸿冥。

(寺门对南山中峰,望之蔚然深秀)

半榻分僧舍,樽开薜荔青。

妙香条酒政,春雨课茶经。

云影薄依塔,秋声间到亭。

但能空妄想,何处不沉冥。

山东诸城大觉寺的辉煌神迹,中国北朝的第一微笑!

吾诸城琅琊臧氏七世祖,臧振荣。

臧振荣(1630-1694),字君仁,一字岱青,诸城城里人,堂号“太古园”。在臧氏家族文化的影响下,自幼刻苦功读,博览群书,学识造诣深厚。清顺治十一年(1654),中式甲午科顺天乡试第212名举人。顺治十八年(1661),赴京参加辛丑科会试,中第371名贡士,殿试成三甲第191名进士,授昭平县知县。适逢怀集县缺知县,该县濒临广东,地处北江支流绥江上游,总兵金认为是东粤要害,就委任臧振荣代理知县。臧振荣到任两天,敌将军周一鄂自湖广(湖南、湖北两省合并之省)来犯,振荣力守,周一鄂无奈退去。此间,臧振荣因瘴病病要求回家治病,未被批准,因力守两城,皆安然无事,上司动了恻隐之心,派来新知县,才予以批准成行。清康熙十六年(1677)二月,升任江西宁州知州,该州于南宋德祐二年(1276)置,治今云南华宁、通海、华山等地。振荣遇事明敏,佐以廉惠。在宁州任上六年,为当地百姓做了许多有益之事,政绩卓著,一时总督、巡抚无不交章上奏朝廷表彰臧振荣的功绩。此时,接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十分悲痛,准假后日夜兼程赶回,办完丧事,臧振荣因哀毁而不久即卒。时为康熙三十三年(1694)五月十五日,享年65岁。著有《太古园诗草》行世,曾为《五莲山志》作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